图书介绍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21204.jpg)
- 许开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775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政治稳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上篇 问题与形势3
第一章 政治稳定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3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内涵解析3
一、政治稳定的概念3
二、政治稳定的特征7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11
第二节 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与类型13
一、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13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类型19
第三节 政治稳定机制的构成体系22
一、政治稳定机制的内涵23
二、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24
三、政治系统中层稳定机制28
四、政治系统外层稳定机制31
第二章 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形势32
第一节 转型时期中国保持基本政治稳定的原因32
一、思想方面的因素32
二、经济方面的因素33
三、政治方面的因素35
四、国际环境方面的因素41
第二节 转型时期维护中国政治稳定所面临的考验43
一、改革开放的考验43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考验49
三、信息化时代的考验50
四、全球化的考验52
第三章 新中国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回顾与反思54
第一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形成的条件55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5
二、中央集中领导的政治体制57
三、高度控制的社会组织体系60
四、高度整合的思想文化体系61
第二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运行机理63
一、通过“计划”方式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63
二、通过政治权威实现政治秩序的稳定64
三、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实现思想统一66
四、通过高度组织化实现社会稳定67
五、通过制度安排管控社会流动68
第三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缺陷69
一、物质追求乏力,动摇政治稳定的经济物质基础70
二、个人崇拜盛行,阻碍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发展71
三、意识形态干预过度,导致“双百”方针贯彻不力72
四、非理性的价值追求,阻碍了政治参与正常发展73
第四节 转型时期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失灵的原因74
一、利益结构的分化与利益格局的重组74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阶层分化77
三、权力的异变与政治权威的弱化79
四、多元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碰撞80
下篇 对策与思路87
第四章 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的构建87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整合机制87
一、政治制度影响政治稳定的理论阐释87
二、当前我国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96
三、完善政治制度建设,减少政治冲突风险101
第二节 政治组织的政治资源吸纳机制104
一、政治吸纳的理论阐释104
二、当前我国政治吸纳现状及其政治意涵109
三、当前政治吸纳存在的主要问题118
四、完善政治吸纳机制,提升政治稳定水平120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应变机制122
一、政治行为释义122
二、当前我国群体政治行为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128
三、调适政治行为,稳定政治秩序134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凝聚机制138
一、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的理论阐释139
二、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151
三、再塑政治文化,巩固政治稳定157
第五章 政治系统中层稳定机制的构建162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机制163
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阐述164
二、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分析171
三、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182
四、非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192
第二节 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201
一、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内涵202
二、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现状204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政治系统207
四、大力发展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社会系统210
第三节 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213
一、农民利益表达的内涵及其与农村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214
二、农民利益表达视角下现阶段农村政治稳定面临的主要困境218
三、农民利益表达失衡:影响农村政治稳定的主要原因237
四、构建均衡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维护农村政治稳定251
第四节 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263
一、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理论阐述264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现状分析272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运行286
四、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优化路径294
第五节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302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303
二、公民政治参与在政治稳定机制构建中的重要性306
三、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其对政治稳定之影响309
四、构建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路径316
第六节 重大公共政策的风险预警机制318
一、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理论分析319
二、构建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324
三、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334
四、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341
第六章 政治系统外层稳定机制的构建——参与国际机制356
第一节 国际机制理论概述357
一、国际机制的定义357
二、主要学派对国际机制理论的相关解释358
三、国际机制的效用分析364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与现状370
一、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370
二、现阶段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特点与成效372
三、中国在融入国际机制中面临的问题375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对化解国际压力的作用377
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国际压力378
二、参与国际机制对化解我国国际压力的作用385
第四节 中国有效参与国际机制以化解国际压力的策略选择391
一、基本的策略思路391
二、现实的对策思考394
结束语 关于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的若干思考398
思考之一:权威治理与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398
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权威主义特征399
二、权威治理在维护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中的积极功效402
三、权威治理在维护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中的缺憾与不足407
思考之二:网络边疆的治理——信息化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新场域411
一、网络边疆的内涵与特征412
二、网络边疆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414
三、我国目前的网络边疆安全形势417
四、我国网络边疆治理的策略措施421
主要参考文献426
后记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