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建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建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532023.jpg)
- 刘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93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民工-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建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新生代农民工: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1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5
二、研究意义9
(一)现实意义10
(二)理论意义14
三、内容框架15
第二章 文献综述23
一、移民及其产生原因23
二、西方移民融合模式理论31
(一)经典融合理论35
(二)关于融合轨迹的理论修正:从“直线融合”到“曲线融合”39
(三)关于融合目标的理论修正:多元文化理论41
(四)关于移民后代融合模式的理论修正:区隔融合理论43
(五)关于耦合宏观/微观分析的理论修正:涩谷保等人的生态分析46
(六)关于移民融合异质性的研究:族群分层理论48
(七)关于移民融合异质性的因果解释:“新融合论”的行动者——结构模型52
(八)欧洲的移民社会整合理论54
(九)小结与评述55
三、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模式研究57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基本状况58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模式60
四、移民融合的影响机制68
五、个体“资本”与移民融合机制72
六、本章小结76
第三章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79
一、研究问题79
二、研究思路与假设84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84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排斥机制86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动力机制89
(四)研究假设93
三、研究方法94
(一)定性与定量混合方法95
(二)定性部分98
(三)定量部分103
第四章 经济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合109
一、何谓“经济融合”109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111
(一)就业状况111
(二)收入状况112
(三)消费状况114
(四)经济地位评价115
(五)经济融合的基本特征116
三、资本建构与经济融合的个体差异116
(一)何谓“经济资本”117
(二)经济资本建构的行动策略118
(三)经济资本建构与经济融合的个体差异126
(四)经济资本建构影响经济融合的内在逻辑128
四、本章小结136
第五章 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138
一、何谓“社会融合”138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139
(一)居住模式140
(二)社会交往141
(三)社会和政治参与142
(四)身份认同143
(五)社会融合的基本特征144
三、资本建构与社会融合的个体差异144
(一)何谓“社会资本”145
(二)社会资本建构的行动策略148
(三)社会资本建构与社会融合的个体差异167
(四)社会资本建构影响社会融合的内在逻辑169
四、本章小结174
第六章 文化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融合176
一、何谓“文化融合”176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融合状况178
(一)语言能力178
(二)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性178
(三)生活满意度与未来规划179
(四)文化融合的基本特征180
三、资本建构与文化融合的个体差异181
(一)何谓“文化资本”181
(二)文化资本建构的行动策略186
(三)文化资本建构与文化融合的个体差异196
(四)文化资本建构影响文化融合的内在逻辑198
四、本章小结202
第七章 资本转换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204
一、何谓“资本转换”204
二、资本转换的行动策略205
(一)经济资本的转换行动206
(二)社会资本的转换行动209
(三)文化资本的转换行动213
(四)资本转换的基本规则218
三、资本转换与城市融合的个体差异220
(一)资本转换行动与城市融合差异220
(二)资本转换影响城市融合的内在逻辑222
四、本章小结225
第八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行动与结构二重化”过程227
一、结构性的“社会排斥”227
(一)户籍制度区隔229
(二)次级劳动力市场处境231
(三)社会福利歧视234
(四)社会文化拒斥237
(五)政治参与排斥239
二、自我排斥,抑或能动性行动?241
(一)消极策略:自我排斥与自我隔离241
(二)利益抗争行动243
(三)资本建构与资本转换行动245
三、能动性行动与结构性环境的变迁248
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行动与结构二重化”过程254
(一)“行动与结构二重化”过程255
(二)理性行动的作用及其边界257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260
一、主要研究结论260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264
(一)关于“递进式融合”的批评265
(二)关于“移民融合机制”的理论完善267
(三)关于移民“主体地位”的凸显和“理性行动”的系统化表述269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271
四、政策建议273
(一)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改善劳动就业环境,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合进程273
(二)加快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改善福利保障条件,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步伐275
(三)增强城市包容性,促进人文综合素质养成,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文化融合277
(四)逐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向中小城市的“就近转化”278
参考文献280
附录1相关政策文件目录(2000—)322
附录2个案访谈提纲326
后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