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存逻辑 全球化穹顶下的人类同生共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存逻辑 全球化穹顶下的人类同生共存](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40117.jpg)
- 傅广典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9795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225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社会人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存逻辑 全球化穹顶下的人类同生共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启卷1
第一编 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22
第一章 地理区位与环境地学22
第一节 环境地学中的地理体系23
一、环境地学23
二、日地环境系统中的地理概念26
第二节 地域概念与环境概念34
一、地域概念及地域类别34
二、环境中心参照、环境特性和环境类别38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43
一、自然环境43
二、社会环境47
第四节 影响地理环境的三大物理49
一、地球物理49
二、海洋物理50
三、大气物理53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55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构成55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55
二、自然资源的构成57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形成与特性61
一、自然资源的形成61
二、自然资源的特性62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63
一、可再生性自然资源63
二、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64
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无限性与有限性64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65
二、自然资源的损耗与再生66
三、自然资源的无限性与有限性66
第五节 生态系统67
一、生态与生态系统68
二、生命与生命支持系统68
三、生态多样性与人类生态系统69
四、生态系统主权与人类干预69
第三章 全球区域地理禀赋71
第一节 七大洲地理禀赋71
一、亚洲地理禀赋71
二、欧洲地理禀赋74
三、非洲地理禀赋76
四、美洲地理禀赋77
五、大洋洲地理禀赋79
六、南极洲地理禀赋80
第二节 四大洋地理禀赋80
一、太平洋地理禀赋81
二、大西洋地理禀赋81
三、印度洋地理禀赋82
四、北冰洋地理禀赋82
第三节 部分不同地理类型国家的地理禀赋83
一、大陆国地理禀赋83
二、海洋国地理禀赋86
三、岛国地理禀赋86
四、半岛国地理禀赋88
第二编 自然资源与生产方式92
第四章 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与利用92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形成与发展93
一、人地关系的形成93
二、人地关系中的作用与反作用95
三、人地关系的原则:和洽性103
第二节 地史学上的环境演化113
一、无机物环境时期113
二、有机物环境时期114
三、生物环境时期114
四、人类环境时期115
第三节 物种起源的环境因素116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16
二、温度与生命117
第四节 生物是环境的重要部分118
一、植物119
二、动物120
三、微生物122
第五节 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3
一、石器时代之前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3
二、石器时代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3
三、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4
四、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4
五、现代科技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球的开发利用125
第五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126
第一节 人类126
一、人类起源126
二、人类发展的历史概况130
三、世界人口分布格局133
四、人口分布密度的不均匀性与地域人口配置的非科学性136
五、自然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失调137
六、影响人口分布的两种因素137
七、人口迁移对地域环境的影响143
八、人口问题的国家性与世界性144
第二节 人类生存法则149
一、决定人类生存法则的因素149
二、人类生存法则的3个梯次159
三、人类生存法则的天成与养成161
四、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与最高法则162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生态学意义162
一、资源与资本的多样性163
二、人类生存的两种食物来源164
三、人类生存的两种基本环境165
四、人类对食物的最终选择与农业起源165
第四节 自然资源规制下的人类生态167
一、关于生存方式的一般定义167
二、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不同生存方式169
第五节 自然资源支出的方向173
一、用于人类生活支出的自然资源174
二、用于人类生产支出的自然资源174
三、用于国家管理支出的自然资源174
四、用于国家发展支出的自然资源175
五、用于人类战争支出的自然资源175
第六章 人类的本体创造与精神皈依179
第一节 本体创造:话语功能179
一、语言180
二、文字182
第二节 精神皈依:信仰与宗教185
一、信仰186
二、宗教189
第三编 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204
第七章 文化、文明及意识形态204
第一节 人类进化的伟大拐点204
一、工具产生的或然性与必然性204
二、工具发展的4个历史时期206
三、工具的人类学意义207
第二节 文化与文化形态209
一、文化的概念209
二、文化的滥觞212
三、文化的形态216
四、世界文化体系217
五、文化新概念223
第三节 文明与文明形态225
一、文明的概念225
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域227
三、文明形态229
四、文明的差异与冲突231
五、应然文明234
第四节 意识与意识形态236
一、意识236
二、意识形态238
第八章 社会形态240
第一节 社会240
一、社会概念240
二、社会结构242
三、社会凝聚力242
四、社会演化动力244
五、社会制度247
六、社会需求250
七、社会功能251
第二节 按照生产方式分类的社会形态253
一、采集“社会”形态254
二、农业社会形态254
三、工业社会形态255
四、高新产业社会形态256
第三节 按照社会制度分类的社会形态260
一、游动制“社会”形态261
二、部落制社会形态262
三、奴隶制社会形态263
四、封建制社会形态269
五、资本主义社会形态276
六、社会主义社会形态278
七、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尊崇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281
第九章 地缘生态282
第一节 地缘理论与地缘要素282
一、地缘理论的产生与地缘政治学的复兴282
二、地缘要素286
第二节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287
一、地缘政治287
二、地缘经济289
三、地缘文化291
第三节 地缘海权、地缘陆权和地缘空权291
一、地缘海权292
二、地缘陆权294
三、地缘空权295
第四节 地缘互补与互斥297
一、地缘互补297
二、地缘互斥298
第五节 地缘残缺及修补301
一、殖民扩张301
二、军事扩张305
三、战争征伐313
四、国际市场316
第六节 地缘的相对性与绝对性317
一、地缘的相对性317
二、地缘的绝对性318
第四编 社会形态与国家行为322
第十章 行为的本质及行为的理论诉求322
第一节 行为的本质322
一、行为的前提322
二、行为的动力326
三、行为的制导要素332
四、行为预期342
第二节 行为的属性347
一、行为的个体性347
二、行为的群体性353
三、行为的文化性361
第三节 行为的理性诉求与理论的行为使命363
一、行为的理论诉求363
二、科学性是行为理性诉求的根本动因364
三、理论的创建与发展364
四、理论的行为使命365
第十一章 民族、国家、联合国及世界政府367
第一节 民族367
一、民族形成与演变367
二、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369
三、民族分布状态372
四、中国的民族分布374
五、世界的民族分布375
六、民族文化圈376
第二节 国家377
一、国家定义377
二、国家起源382
三、国家形态390
四、国家的群体性与个体性393
五、国家主权的三元结构393
六、国家幅员与人口密度406
第三节 联合国407
一、联合国产生407
二、联合国基因图谱408
三、全球化时空下联合国所面临的局势与使命局限及担当理念410
第四节 世界政府419
一、系统学视角下的世界419
二、关于“世界政府”的历史话题421
三、关于世界政府的相关讨论421
四、全球治理428
第十二章 国家行为体的行为逻辑432
第一节 国家行为体435
一、国家行为体及其行为方式436
二、次国家行为体及其行为方式436
三、国家行为体与次国家行为体的关系443
第二节 陆块时空里的国家行为逻辑444
一、以掠夺为手段的国家行为444
二、以占领为目的的国家行为444
三、以帝国为中心的国家行为445
四、以睦邻为方略的国家行为445
五、以盟约为依存的国家行为445
第三节 全球化和全球学时空里的国家行为逻辑446
一、全球化与全球学446
二、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化危机451
三、全球化对国家行为的影响457
四、国家面临的消解和挑战461
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目的的国家行为466
六、不同组合形式下的国家行为470
第四节 特殊的国家行为体:领袖471
一、领袖的思维与志向471
二、领袖的视野与胸襟472
三、领袖的信念与性格474
四、领袖的才能与理性475
五、领袖的世界观与世界状态477
第五节 人类行为的逻辑基础477
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学科的行为逻辑478
二、以社会科学为基础学科的行为逻辑479
三、以哲学为思想方法的行为逻辑480
第六节 自在全球化与自为全球化482
一、两个制约因素482
二、两股对抗力量485
三、永无止境的均势效应488
封卷490
参考书目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