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药理试验方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药理试验方法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374746.jpg)
- 张均田,杜冠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36375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216页
- 文件大小:894MB
- 文件页数:12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药理试验方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1
第一章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1
第一节 核酸分离提取的原则1
第二节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制备2
第三节 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提取与纯化8
第四节 DNA片段的分离及纯化23
第五节 RNA的分离与纯化(真核细胞RNA的制备)32
第二章 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47
第一节 概述47
第二节 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法48
第三节 非放射性标记法52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的纯化52
第五节 探针比放射活性的测定53
第三章 核酸分子杂交54
第一节 概述54
第二节 DNA的Southern印迹杂交58
第三节 RNA的Northern印迹杂交61
第四节 斑点印迹杂交62
第五节 杂交结果的检测63
第六节 特殊杂交64
第七节 核酸原位杂交65
第四章 聚合酶链反应(PCR)69
第一节 PCR的基本原理69
第二节 PCR反应成分和作用70
第三节 PCR反应引物的设计72
第四节 PCR反应模板的制备73
第五节 耐热DNA聚合酶74
第六节 PCR反应的类型77
第七节 PCR反应产物的检测83
第八节 PCR反应的污染及对策84
第九节 PCR技术的应用86
第五章 蛋白质印迹杂交技术90
第一节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和纯化90
第二节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96
第三节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99
第四节 蛋白质的转移印迹技术101
第六章 cDNA文库104
第一节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105
第二节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107
第三节 cDNA克隆策略114
第四节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118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cDNA克隆技术120
第七章 随机分子库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二节 随机分子库的构建126
第三节 随机分子库筛选技术的特点与技术流程130
第四节 应用展望及存在的问题135
第八章 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136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136
第二节 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137
第三节 几种类型的原核表达载体141
第四节 用于原核细胞表达的外源基因143
第五节 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措施143
第六节 关于包涵体146
第七节 有关的实验147
第八节 表达产物的免疫学及生物活性的检测149
第九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150
第一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基本理论150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方法165
第十章 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203
第一节 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遗传选择标记204
第二节 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载体206
第三节 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212
第四节 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221
第十一章 工程菌生产的蛋白质的复性与纯化229
第一节 包涵体的制备和溶解229
第二节 变性蛋白质的纯化230
第三节 蛋白质复性231
第四节 蛋白质复性的检测方法233
第五节 蛋白质纯化235
第六节 蛋白质含量测定239
第十二章 转基因动物241
第一节 转基因方法241
第二节 显微注射DNA的制备与纯化242
第三节 鼠的种类与饲养243
第四节 超排卵与取卵245
第五节 显微注射247
第六节 卵的转移249
第七节 转基因鼠系的建立251
第八节 卵培养液的配制与保存252
第九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254
第二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260
第一章 细胞培养及培养细胞增殖动力学常用方法260
第一节 细胞的原代培养260
第二节 细胞的传代培养262
第三节 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263
第四节 分裂指数测定264
第五节 成集落实验265
第六节 细胞同步化技术265
第七节 缩时电影显微摄像术267
第八节 细胞周期分析268
第二章 器官培养方法269
第一节 表玻皿器官培养法269
第二节 不锈钢金属网格法269
第三节 Wolff培养法270
第四节 扩散盒培养法271
第三章 放射自显影术及放射性核素液闪测定272
第一节 培养细胞的放射自显术272
第二节 器官培养的放射自显术274
第三节 原位缺口平移技术275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液闪测定277
第四章 染色体分析技术279
第一节 细胞培养279
第二节 染色体显带技术280
第五章 电镜技术286
第一节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286
第二节 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295
第三节 生物材料冷冻断裂蚀刻电镜技术299
第四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300
第六章 细胞、细胞器及细胞间质的分离技术303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303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离308
第三节 细胞核的分离309
第四节 溶酶体的分离310
第五节 线粒体的分离311
第六节 细胞DNA、RNA分离与纯化312
第七节 纤维粘连蛋白的提取314
第八节 层粘连蛋白的提取315
第七章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317
第一节 核酸显示法317
第二节 酶显示法319
第三节 糖类与脂类显示法322
第八章 细胞凋亡研究方法概述324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研究方法324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及研究方法325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及研究方法325
第九章 原位杂交326
第一节 原位DNA末端标记用于研究正常和异常神经组织的细胞凋亡328
第二节 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结合用于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329
第三节 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的切口移位cDNA探针标记332
第四节 荧光素标记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334
第五节 免疫组化与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双标记——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超微结构研究336
第十章 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及一般程序337
第一节 抗原与免疫338
第二节 细胞融合339
第三节 杂交瘤的选择与克隆339
第四节 抗体的筛选与结合实验341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的产生342
第十一章 细胞骨架及核骨架制作技术342
第一节 细胞骨架的光镜制样法343
第二节 核基质-中间纤维的简易整装电镜制作法343
第三节 细胞核骨架制备技术345
第四节 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标本制备方法346
第十二章 神经细胞培养及培养细胞的实验方法348
第一节 神经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348
第二节 神经细胞分散培养的基本技术349
第三节 培养神经细胞蛋白总量的流式分析351
第四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电特性测定352
第五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技术357
第十三章 干细胞实验技术359
第一节 胚胎干细胞359
第二节 成体干细胞366
第十四章 细胞培养常用溶液配制方法381
第三篇 信息传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85
第一章 概述385
第二章 受体-配基结合实验技术386
第一节 受体-配基相互作用概述386
第二节 受体结合实验的理论基础387
第三节 实验技术400
第三章 G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411
第一节 G蛋白纯化技术412
第二节 G蛋白活性的检测技术420
第四章 环核苷测定技术422
第一节 cAMP蛋白质竞争结合法422
第二节 cGMP放射免疫测定427
第三节 腺苷酸环化酶测定技术430
第五章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433
第一节 概述433
第二节 生物测定法433
第三节 高效液相测定法437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438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法(EIA)442
第六节 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RRA)444
第六章 肌醇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技术446
第一节 概述446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肌醇磷脂及其代谢产物以及PLC活性的测定447
第三节 特异受体结合法定量测定1,4,5-IP3449
第七章 磷酸标记技术测定受体酪氨酸激酶451
第一节 确认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标准451
第二节 证实RTK的研究战略452
第三节 完整细胞及无细胞体系的32P标记453
第八章 蛋白激酶C的纯化和活性测定455
第一节 蛋白激酶C的提取和纯化456
第二节 蛋白激酶C活性的测定457
第九章 离体器官受体生物测定458
第一节 豚鼠回肠纵肌测定阿片受体配基458
第二节 其他离体组织生物测定461
第十章 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研究方法和技术462
第一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新进展概述462
第二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研究方法和技术463
第三节 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研究方法与技术468
第四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研究方法和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实验设计475
第十一章 某些生理和病理事件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技术与方法477
第一节 有关学习记忆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方法与技术477
第二节 有关神经元凋亡的几种信号转导途径488
第四篇 钙研究方法与技术494
第一章 概述494
第一节 钙的化学及生化特性494
第二节 细胞内钙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494
第三节 细胞内钙的调节495
第四节 细胞内钙超载495
第五节 细胞内游离钙的测定496
第二章 细胞内游离钙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97
第一节 Ca2+指示剂497
第二节 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方法500
第三节 单细胞内游离钙测定方法503
第四节 单细胞内游离钙图像处理测定方法506
第三章 钙结合蛋白的研究方法510
第一节 钙调素的纯化及测定510
第二节 钙调素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514
第三节 钙调素的表达与突变的研究方法515
第四节 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的研究方法518
第四章 钠-钙交换研究方法524
第五章 钠,钾-ATP酶和钙泵的活性测定527
第六章 细胞内钙释放研究方法530
第一节 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内钙释放530
第二节 三磷酸肌醇刺激内钙释放的研究方法532
第七章 钙离子受体测定方法533
第五篇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方法与技术537
第一章 概述537
第一节 判断受体的标准537
第二节 受体的调节机制537
第三节 放射配体结合法的应用和前景539
第二章 放射受体结合法541
第一节 引言541
第二节 放射配体的选择541
第三节 组织的选择和制备542
第四节 缓冲液和佐剂542
第五节 非特异性结合的测定543
第六节 孵育条件543
第七节 放射配体-受体复合体与游离放射配体的分离545
第八节 饱和动力学研究的设计546
第九节 竞争性结合数据的计算548
第十节 受体结合测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549
第十一节 Ex vivo和在体结合技术549
第十二节 小结550
第三章 受体-配体结合实验举例551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52
第二节 豚鼠离体回肠实验556
第三节 烟碱样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57
第四节 α1、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实验558
第五节 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实验559
第六节 D1受体结合和药物竞争实验560
第七节 D2受体结合和药物竞争实验561
第八节 5-HT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2
第九节 “中枢型”苯二氮?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3
第十节 苯二氮?受体与3H-FNZP的光亲和标记实验564
第十一节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4
第十二节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5
第十三节 氯离子通道开放实验565
第十四节 吗啡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6
第十五节 组织胺H1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7
第十六节 1,4双氢吡啶(DHP)钙通道受体-配体结合实验567
第十七节 雌激素受体的测定569
第十八节 孕激素受体的测定571
第十九节 雄激素受体的测定572
第二十节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测定574
第二十一节 GnRH受体的测定575
第二十二节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的测定576
第二十三节 水通道功能检测方法578
第四章 疾病与受体581
第一节 概述581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583
第三节 抑郁症584
第四节 帕金森综合征585
第五节 阿尔茨海默病586
第六节 舞蹈病587
第七节 癫痫587
第八节 疼痛588
第九节 高血压589
第十节 麻醉590
第六篇 神经递质、肽、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一章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593
第一节 突触小体制备及突触体对单胺递质摄取的测定593
第二节 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598
第三节 一种体内持续给药的方法——微量透析泵601
第四节 脑透析术——神经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604
第五节 HPLC-ECD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608
第六节 HPLC-RE-ECD检测乙酰胆碱616
第七节 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配体和肽类物质619
第二章 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622
第一节 概述622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的获取622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体外生物活性检测624
第四节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研究627
第五节 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631
第六节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检测方法633
第七篇 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637
第一章 免疫药理学概述637
第二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638
第一节 血液或组织标本的采集638
第二节 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640
第三节 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641
第四节 从淋巴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悬液643
第五节 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643
第六节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前体的分离与体外培养651
第七节 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的分离652
第八节 各种细胞分离技术综合评价655
第三章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和T淋巴细胞克隆在免疫药理学中的应用658
第一节 T淋巴细胞克隆基本原则和要求658
第二节 T淋巴细胞克隆基本方法659
第三节 T淋巴细胞克隆的鉴定664
第四节 T淋巴细胞克隆在免疫药理学中的应用665
第四章 药物对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影响的研究667
第一节 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上的CD抗原分子668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675
第三节 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分子的表达684
第五章 药物对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686
第一节 药物对免疫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研究686
第二节 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检测690
第三节 细胞毒T淋巴细胞毒功能的检测693
第四节 淋巴细胞活化时信号传导的检测方法698
第五节 淋巴细胞细胞毒反应的检测实验702
第六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实验检测708
第七节 药物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716
第八节 细胞膜色谱技术在免疫药理学中的应用719
第六章 药物对单核-巨噬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检测721
第一节 药物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检测723
第二节 药物对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作用的实验检测725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蛋白芯片——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728
第七章 药物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731
第一节 药物对第Ⅰ型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731
第二节 药物对第Ⅱ~Ⅳ型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741
第八章 药物的肿瘤免疫学研究方法745
第一节 淋巴细胞杀瘤活性测定746
第二节 LAK细胞的制备747
第三节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747
第四节 混合淋巴细胞-肿瘤培养749
第五节 实验动物肿瘤抗原的制备与检测751
第六节 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学体内研究755
第七节 转基因技术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756
第八节 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与方法768
第九节 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769
第九章 抗体工程实验技术771
第一节 细胞工程抗体实验技术772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抗体实验技术778
第三节 转人抗体基因小鼠789
第十章 神经酰胺信号通路在免疫药理学中的研究793
第一节 神经酰胺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免疫信号通路793
第二节 神经酰胺检测方法和应用795
第十一章 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与策略803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概述803
第二节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方法805
第三节 抗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方法809
第四节 免疫药理学的药物研究策略814
第八篇 磷脂测定方法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816
第一章 组织磷脂的提取816
第一节 提取脂质的一般原理816
第二节 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法817
第三节 己烷:异丙烷混合溶剂提取法818
第四节 磷脂与中性脂的分离818
第五节 脂质提取物的贮存818
第二章 不同种类磷脂的分离,提纯和定量分析819
第一节 柱色谱方法819
第二节 薄层色谱方法820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823
第四节 磷脂含量测定824
第三章 磷脂亚类的纯化和定量分析825
第一节 缩醛磷脂的酸性水解825
第二节 1,2,-diradylglycerol衍生物的形成825
第三节 分离磷脂亚类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826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826
第五节 不同磷脂分子种属的分离828
第四章 气相色谱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组成、缩醛和烃基链含量830
第一节 脂肪酸甲酯的测定830
第二节 二甲基缩醛的测定830
第三节 烃基链的测定831
第五章 磷脂分析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832
第九篇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一章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834
第一节 概述834
第二节 基本原理834
第三节 生化测定技术835
第四节 形态学方法840
第五节 药理学方法843
第六节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荧光检测844
第七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活性847
第二章 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852
第一节 CO产生的生物来源和调控方法852
第二节 CO的测定技术854
第三节 血红素氧合酶的测定技术856
第四节 CO的药理作用观察方法858
第三章 H2S及其相关酶的研究方法860
第一节 H2S的生物学性质861
第二节 H2S与疾病861
第三节 H2S的检测方法862
第十篇 激素的研究方法与技术864
第一章 激素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864
第一节 激素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864
第二节 激素分布的放射自显影术分析874
第二章 激素的测定方法886
第一节 引言886
第二节 激素的体内生物测定法887
第三节 激素的体外生物测定法892
第四节 激素的放射受体分析法894
第五节 激素的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895
第六节 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897
第七节 激素的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903
第八节 激素的酶免疫分析法904
第九节 激素的荧光免疫分析法907
第十节 激素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08
第十一节 激素的羰基金属免疫分析法910
第十二节 激素的胶体金交联单抗分析法911
第十三节 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912
第三章 激素与受体作用研究方法914
第一节 激素与细胞膜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系统作用915
第二节 激素与细胞膜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系统作用923
第三节 激素与细胞内受体作用929
第四章 激素的重组DNA技术951
第一节 激素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952
第二节 激素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961
第十一篇 抗氧化及自由基实验方法与技术967
第一章 机体氧化及抗氧化系统测定法967
第一节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967
第二节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测定972
第三节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测定976
第二章 药物体内抗氧化研究978
第一节 药物抗氧化作用类型及影响因素978
第二节 动物模型和给药方法979
第三章 自由基产生系统981
第一节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系统981
第二节 羟基自由基产生系统982
第三节 其他氧自由基产生系统983
第四章 自由基测定方法984
第一节 电子自旋共振法984
第二节 化学检测法987
第三节 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方法989
第五章 脂质过氧化和过氧化产物的测定991
第一节 脂质过氧化991
第二节 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992
第三节 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测定993
第六章 一氧化氮自由基及其检测方法994
第一节 电子自旋共振和自旋捕集技术994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997
第三节 发光测量法999
第十二篇 线粒体研究方法1002
第一章 线粒体的提取制备1002
第一节 线粒体提取制备的通用方法1003
第二节 大鼠脑线粒体提取制备1003
第三节 大鼠肝脏线粒体提取制备1004
第四节 大鼠心肌线粒体提取制备1005
第五节 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提取制备1005
第六节 从培养细胞中提取线粒体1006
第七节 从酵母中提取线粒体1006
第二章 线粒体形态研究1007
第一节 线粒体光镜观察1007
第二节 线粒体电镜观察1007
第三章 线粒体功能测定1008
第一节 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测定1008
第二节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1009
第三节 线粒体肿胀度测定1011
第四节 线粒体活性氧测定1011
第五节 细胞内ATP含量测定1012
第六节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生化分析1013
第七节 线粒体H+-ATP酶活性测定1014
第八节 Caspase-3活性测定1014
第九节 刃天青法检测线粒体代谢活性1015
第十节 线粒体完整性鉴定1016
第十一节 线粒体钙离子含量的测定1016
第十二节 线粒体膜流动性测定1017
第四章 线粒体活性分子功能研究1017
第一节 细胞色素c释放的测定1018
第二节 核酸内切酶G的分离和测定1019
第三节 线粒体DNA多聚酶γ的测定1021
第四节 结语1022
第十三篇 电生理实验方法1025
第一章 电生理学技术的基本原理1025
第一节 概述1025
第二节 电生理实验常用仪器1025
第三节 玻璃微电极的拉制1034
第四节 电生理实验中噪声和干扰的形成及排除1037
第二章 细胞外记录技术1040
第一节 心肌细胞外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104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记录技术1046
第三章 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1053
第一节 神经细胞内记录技术1053
第二节 心肌细胞内记录技术1058
第三节 多微电极阵列技术1066
第四章 电压钳制技术1076
第一节 电压钳的基本原理1076
第二节 蔗糖间隙法电压钳技术1077
第三节 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1079
第四节 单微电极电压钳技术1084
第五章 膜片钳技术原理及方法1085
第一节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1086
第二节 电流记录方法1089
第六章 电生理的其他实验方法1093
第一节 慢钙依赖性钾介导的后超极化1093
第二节 频率强化1094
第三节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测定1096
第四节 有髓神经纤维的数目和密度测定1098
第十四篇 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概述1101
第一章 核磁共振技术简介1102
第一节 部分原子核的磁性质1102
第二节 原理1103
第三节 核磁共振测量参数1104
第二章 生物样品核磁共振测定中的几种常用技术1109
第一节 脉冲同核去偶技术1109
第二节 异核去偶技术1109
第三节 门控同核去偶技术1110
第四节 自旋回波技术1110
第五节 表面线圈技术1111
第六节 顺磁探针与位移试剂1112
第三章 生物样品的波谱分析1112
第一节 氢谱分析1112
第二节 碳谱分析1114
第三节 磷谱分析1117
第四节 氟谱分析1118
第五节 氮谱分析1118
第四章 NMR药理学研究的有关实验技术1119
第一节 样品或标本制备1119
第二节 NMR测定细胞内pH1121
第三节 细胞内离子浓度测定1122
第四节 组织血流和血管容积测定1124
第五节 组织中氧张力和组织温度测定1125
第五章 NMR研究心肌代谢与药物作用1126
第一节 心肌能量代谢研究1127
第二节 心肌离子转运研究1128
第三节 心肌糖代谢研究1131
第四节 心脏病治疗药物作用研究1134
第六章 NMR研究脑代谢和药物作用1141
第一节 脑代谢与脑功能关系研究1141
第二节 脑缺血研究1143
第三节 脑外伤与脑水肿研究1146
第七章 NMR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1149
第一节 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研究1150
第二节 研究药物与核酸作用1157
第三节 研究药物与膜脂作用1162
第八章 药物毒物代谢处置的NMR研究1169
第一节 1H-NMR1169
第二节 2H-NMR1172
第三节 7Li-NMR1173
第四节 13C-NMR1174
第五节 19F-NMR1175
第六节 31P-NMR1181
第九章 磁共振成像学及其在脑组织成像中的应用1188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原理1188
第二节 磁共振物理原理与磁共振成像学1193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在脑组织成像技术中的应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