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577509.jpg)
- 陈少勇,刘会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2086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计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审计基础知识1
第1章 审计综述1
1.1 审计概念1
1.1.1 审计的产生1
1.1.2 审计的职能5
1.1.3 审计的对象6
1.1.4 审计的含义7
1.1.5 审计的分类7
1.1.6 审计的保证程度12
1.1.7 审计的要素13
1.1.8 审计的组织体系13
1.2 审计目标16
1.2.1 审计的总体目标16
1.2.2 审计的具体目标18
1.2.3 审计的基本要求19
1.3 审计风险20
1.3.1 重大错报风险20
1.3.2 检查风险21
1.3.3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21
1.3.4 审计的固有限制21
1.4 审计过程22
1.4.1 接受业务委托22
1.4.2 计划审计工作23
1.4.3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3
1.4.4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23
1.4.5 编制审计报告23
复习思考题23
第2章 审计计划24
2.1 初步业务活动24
2.1.1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24
2.1.2 审计的前提条件25
2.1.3 审计业务约定书26
2.2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27
2.2.1 总体审计策略27
2.2.2 具体审计计划32
2.2.3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进一步措施33
2.3 审计重要性34
2.3.1 重要性的概念34
2.3.2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34
2.3.3 错报37
复习思考题39
第3章 审计证据40
3.1 审计证据的性质40
3.1.1 审计证据的含义40
3.1.2 审计证据的特征41
3.2 审计程序44
3.2.1 审计程序的概念和作用44
3.2.2 审计程序的种类44
3.3 函证46
3.3.1 函证决策46
3.3.2 函证的内容47
3.3.3 询证函的设计48
3.3.4 函证的实施与评价49
3.4 分析程序52
3.4.1 分析程序的目的52
3.4.2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53
3.4.3 用作实质性程序53
3.4.4 用于总体复核55
复习思考题55
第4章 审计抽样56
4.1 审计抽样概述56
4.1.1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56
4.1.2 选取特定项目测试57
4.1.3 审计抽样57
4.1.4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58
4.1.5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58
4.1.6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59
4.2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60
4.2.1 样本设计阶段60
4.2.2 选取样本阶段62
4.2.3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65
复习思考题68
第5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69
5.1 信息技术在审计过程中的影响综述69
5.1.1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69
5.1.2 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测试控制71
5.1.3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73
5.2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74
5.2.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74
5.2.2 电子表格75
5.2.3 其他信息技术环境涉及的内容76
5.2.4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77
复习思考题78
第6章 审计工作底稿79
6.1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79
6.1.1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及编制要求79
6.1.2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81
6.2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85
6.2.1 审计档案的内容85
6.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规定87
复习思考题88
第7章 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特殊事项89
7.1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89
7.1.1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错误与舞弊综述89
7.1.2 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90
7.1.3 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90
7.1.4 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94
7.1.5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99
7.2 审计沟通102
7.2.1 与治理层的沟通102
7.2.2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108
7.3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111
7.3.1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111
7.3.2 利用专家的工作114
7.4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117
7.4.1 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概念综述117
7.4.2 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密切相关的审计知识概述118
7.4.3 了解集团审计组成部分的注册会计师并与之沟通121
7.4.4 合并过程综述123
7.5 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123
7.5.1 审计会计估计123
7.5.2 关联方的审计128
7.5.3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133
7.5.4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136
复习思考题139
第二篇 审计测试流程140
第8章 风险评估140
8.1 风险评估综述140
8.1.1 风险评估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140
8.1.2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142
8.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44
8.2.1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145
8.2.2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145
8.2.3 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147
8.2.4 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148
8.2.5 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148
8.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149
8.3.1 内部控制综述149
8.3.2 内部控制的要素153
8.3.3 在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161
8.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65
8.4.1 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65
8.4.2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167
8.4.3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168
8.4.4 对风险评估的修正169
复习思考题169
第9章 风险应对170
9.1 针对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70
9.1.1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70
9.1.2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72
9.2 控制测试175
9.2.1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175
9.2.2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176
9.3 实质性程序180
9.3.1 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180
9.3.2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181
复习思考题183
第三篇 审计实务知识184
第10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184
10.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185
10.1.1 不同行业类型的收入来源185
10.1.2 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单据与会计记录185
10.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风险评估程序187
10.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87
10.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88
10.2.3 销售与收款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190
10.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93
10.3.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193
10.3.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197
复习思考题200
第11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201
11.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201
11.1.1 不同行业类型的采购和费用支出201
11.1.2 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单据与会计记录201
11.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风险评估程序202
11.2.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02
11.2.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204
11.2.3 采购与付款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205
11.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06
11.3.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206
11.3.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09
复习思考题211
第12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212
12.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212
12.1.1 不同行业类型的存货性质212
12.1.2 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单据与会计记录212
12.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风险评估程序213
12.2.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13
12.2.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214
12.2.3 生产与存货循环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216
12.3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17
12.3.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217
12.3.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19
复习思考题226
第13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228
13.1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228
13.1.1 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性质228
13.1.2 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单据与会计记录228
13.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风险评估程序229
13.2.1 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29
13.2.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230
13.2.3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231
13.3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32
13.3.1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232
13.3.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33
复习思考题237
第14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238
14.1 货币资金审计综述238
14.1.1 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238
14.1.2 涉及的主要单据和会计记录238
14.2 货币资金的风险评估程序238
14.2.1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38
14.2.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239
14.2.3 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240
14.3 货币资金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41
14.3.1 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241
14.3.2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242
复习思考题245
第四篇 审计终结程序246
第15章 完成审计工作246
15.1 完成审计工作综述246
15.1.1 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246
15.1.2 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247
15.1.3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248
15.2 期后事项250
15.2.1 期后事项的种类250
15.2.2 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251
15.2.3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知悉的事实252
15.2.4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报出后知悉的事实253
15.3 书面声明254
15.3.1 针对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254
15.3.2 其他书面声明255
15.3.3 书面声明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255
15.3.4 书面声明的形式256
15.3.5 对书面声明可靠性的疑虑以及管理层不提供要求的书面声明257
复习思考题257
第16章 发表审计意见258
16.1 审计报告综述258
16.1.1 审计报告的含义258
16.1.2 审计报告的作用258
16.2 审计意见的形成259
16.2.1 得出审计结论时考虑的领域259
16.2.2 审计意见的类型260
16.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260
16.3.1 审计报告的要素260
16.3.2 对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示例264
16.4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265
16.4.1 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266
16.4.2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267
16.4.3 不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情形268
16.4.4 就关键审计事项与治理层沟通268
16.5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68
16.5.1 非无保留意见的含义268
16.5.2 确定非无保留意见的类型269
16.5.3 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270
16.5.4 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272
复习思考题276
第五篇 其他审计知识278
第17章 审计质量控制278
17.1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278
17.1.1 鉴证业务的主要内容278
17.1.2 鉴证业务的承接279
17.2 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控制准则280
17.2.1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要素280
17.2.2 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80
17.2.3 相关职业道德要求281
17.2.4 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283
17.2.5 人力资源285
17.2.6 业务执行286
17.2.7 监控290
复习思考题293
第18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294
18.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概述294
18.1.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294
18.1.2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框架296
18.2 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297
18.2.1 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297
18.2.2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298
18.2.3 专业服务委托299
18.2.4 利益冲突300
18.2.5 应客户的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301
18.2.6 收费301
18.2.7 专业服务营销302
18.2.8 礼品和款待303
18.2.9 保管客户资产303
18.2.10 对客观和公正原则的要求303
复习思考题304
参考文献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