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原理 脑与左右旋世界解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原理 脑与左右旋世界解密](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580342.jpg)
- 金学宽,陈慧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7499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13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原理 脑与左右旋世界解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认知起点——言法自然3
导言3
第1章 生物进化的必由之路5
1.1视觉感知的两种进化选择5
1.1.1人眼成像上下倒置5
1.1.2复眼成像马赛克6
1.1.3章鱼保罗7
1.1.4进化的选择9
1.2身体的对称10
1.2.1《维特鲁威人》与十字形的体型10
1.2.2“宇称”与运动10
1.3脑和身体的信息交流14
1.3.1人类的左右交叉型14
1.3.2无脊椎动物的并行传递型15
1.3.3神经信息传递的类型与视觉的相关性16
1.4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20
1.4.1动物世界的通信行为20
1.4.2语言构成一脑两制23
1.4.3主导半球:“我思故我在”24
第2章 观察与经验的等效性原理25
2.1“看”和参照系25
2.1.1人体的两套坐标系25
2.1.2旋转定向与左右手法则29
2.1.3香蕉球的魅力与看球的等效性原理33
2.2科学的观测38
2.2.1经典力学的观测体系38
2.2.2量子力学的观测机理42
2.3经验与认知学三原理46
2.3.1何谓经验,经验和实验的等效性46
2.3.2诺特尔定理——认知学第一原理47
2.3.3相对性原理——认知学第二原理48
2.3.4宇称守恒定律——认知学第三原理51
第3章 宇称守恒的哲学意义52
3.1平面镜的镜像之谜与宇称错觉52
3.1.1平面镜的镜像世界52
3.1.2何谓宇称54
3.2粒子在宇称对称空间的图示56
3.2.1宇称对称空间的图示56
3.2.2粒子在宇称空间中的镜像56
3.3吴健雄的实验证明宇称守恒成立57
3.4宇称守恒定律的哲学意义58
3.4.1人对镜子认知的错误和觉知59
3.4.2视网膜上的世界与镜中世界的比较60
3.4.3宇称守恒定律引导生物的属性进化61
3.4.4智力进化的三联法则64
第4章 言法自然——“科学—哲学”的分与合66
4.1语言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与作用66
4.1.1语言的内涵是信息66
4.1.2为何先有口语后有文字68
4.1.3文字符号是人类文化进化的起点69
4.2语言与思想72
4.2.1语言的三重含义72
4.2.2语言是实时的思想72
4.2.3语言与认知74
4.3科学与哲学的分野79
4.3.1牛顿以前的科学与哲学79
4.3.2牛顿巨著——科学与哲学的分野81
4.3.3新时代的特征和方向83
4.4哲学与科学的融合86
4.4.1《自然辩证法》开启哲学创新之路86
4.4.2“宇称”之谜与“上帝是个左撇子”的自然规则89
4.4.3科学向哲学的反哺与回归90
第二篇 脑的世界——宇称(k)变换原理95
导言95
第5章 前庭器官坐标系与惯性信息的感知97
5.1牛顿力学的核心——惯性律97
5.2前庭器官感知的惯性坐标系97
5.2.1前庭坐标系对平移运动的惯性感知99
5.2.2半规管坐标系对转动运动的惯性感知101
5.2.3直立与体位的感知103
5.2.4运动时的体位感知106
5.2.5失重时体位的感知106
第6章 眼球成像坐标系与视觉的时空全息原理108
6.1眼球是通向大脑的窗口108
6.2视网膜上的像在人脑中保持倒置不变111
6.3眼球本身是一个四维的时空平台112
6.3.1视觉的空间限制112
6.3.2眼球结构的界面划分和视觉信息的变换113
6.3.3宇宙和眼球的映射对称113
6.4眼球成像与相机照相的差异116
6.4.1视网膜成像的光量子效应117
6.4.2视网膜地形图的三维信息119
6.4.3视网膜地形图的“等高线”120
6.5眼球坐标系与眼球内外时空的变换121
6.5.1眼球成像坐标系的建立121
6.5.2物体与像的矢量描述122
6.5.3视觉认知中的宇称(k)变换124
6.5.4点、线、面及其运动的视觉认知125
第7章 感觉与运动信息的变换与守恒132
7.1周围神经系统信息的传递路径132
7.1.1周围神经系统133
7.1.2感觉信息的上行传递通路134
7.1.3运动指令的下行传递通路137
7.2手也是颅脑的外部世界139
7.2.1肢体运动时大脑皮层细胞的活动139
7.2.2颅脑中手和目标相对位置的表示141
7.2.3视觉形成运动指令的输入量142
7.3宇称(k)变换144
7.3.1宇称变换与“宇称(k)变换”144
7.3.2系数k的作用145
7.4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宇称(k)变换迭代原理147
第8章 脑的世界149
8.1脑是一个什么世界149
8.1.1人脑的三重性149
8.1.2植物性功能系统149
8.1.3动物性智能系统151
8.2视听区——“象”与颅脑内的时空体系154
8.2.1视觉信息的时空架构154
8.2.2位听信息的时空架构156
8.2.3颅脑内的时空体系158
8.3感觉与运动区——形与象的四种映射类型161
8.3.1手足型161
8.3.2颅面型164
8.3.3全身型164
8.3.4化学型(味觉、嗅觉与嗅脑)166
8.4语言区167
8.4.1语言是怎样形成的167
8.4.2大脑皮层语言区的位置169
8.5网络化的中枢神经体系170
8.5.1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171
8.5.2神经元网络的动态特性173
8.5.3中枢神经网络的个性化特色176
第三篇 意识和智慧——左旋世界中的精神活动181
导言181
第9章 记忆——精神的基石185
9.1记忆与意识185
9.1.1认知中的形象、抽象和意象185
9.1.2从学习、记忆到意识187
9.2记忆的机制191
9.2.1信息记忆的模式192
9.2.2怎么记住的193
9.3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元网络199
9.3.1事件记忆的神经元网络200
9.3.2学习和记忆框架图203
第10章 思维—信息的架构与创生205
10.1思维的实质205
10.1.1思想与情感205
10.1.2精神活动的三相状态:感知、思维与行为205
10.2信息与思维210
10.2.1三象信息说210
10.2.2形象思维211
10.2.3抽象思维213
10.2.4意象思维215
10.2.5思维的踪迹216
10.2.6思维的能量、想象力与创造性217
10.3人类思维的三次飞跃220
10.3.1第一次思维的抽象化——智慧的摇篮220
10.3.2第二次思维的理性化——真理之路221
10.3.3第三次思维的原创化——创新之路224
第11章 行为——信息输出和精神的象征227
11.1生物进化中行为的概念227
11.1.1昆虫和低等动物227
11.1.2鸟类229
11.2高等动物行为与进化的相关性230
11.2.1双眼视线趋同的立体感效应230
11.2.2听觉与双耳定位效应231
11.2.3重心升高与灵活性效应233
11.2.4脑的进化与智能行为234
11.3人类的行为235
11.3.1人类行为的层次和研究的重点235
11.3.2语言和行为237
11.3.3精细行为242
11.3.4精准行为——跳水与足球运动的动力模式248
第12章 精神的解析——自我、梦幻和灵魂251
12.1生命的起点——活力与规则251
12.2精神的发育与塑造253
12.2.1胎动与胎教253
12.2.2学习从碎片开始256
12.3梦与梦中的创造261
12.3.1睡眠与梦境261
12.3.2梦中的创造262
12.4信使与自我264
12.4.1幻觉中失去自我264
12.4.2两类信使——神经递质和激素266
12.5“我”与灵魂269
12.5.1“我”的解析269
12.5.2“我”与中枢神经网络277
12.5.3自我与灵魂280
第四篇 脑的自然进化——意识的创生283
导言283
第13章 生命起源之谜的求解285
13.1三界半的生物世界285
13.1.1蛋白体的左旋之谜285
13.1.2演化中的自然逻辑287
13.1.3病毒体的两大主角288
13.1.4古核生物的两个特征289
13.2生命起点上的多重组合290
13.2.1生命起点上的自然选择290
13.2.2手性分子与生命的相关性291
13.2.3生命对核糖的选择——右旋292
13.3动、植物的进化优势293
13.3.1光合作用293
13.3.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角295
13.4生命的演化与最小作用量原理296
第14章 神经细胞应运而生299
14.1自然选择与自然创生299
14.2单细胞生物的极性集群302
14.2.1浮游生物的对称与力学特性302
14.2.2多细胞的集群效应304
14.3植物的优势和细胞的分化305
14.3.1植物进化的巅峰——被子植物305
14.3.2植物的进化标志306
14.4动物神经细胞的诞生312
14.4.1原生动物的运动312
14.4.2在原生动物基础上的三个进化分支315
14.4.3结论322
第15章 脑的自然进化——意识的创生323
15.1动物神经系统的协同进化323
15.2哺乳动物从卵裂到脑的时空架构325
15.2.1哺乳动物卵裂的时空架构325
15.2.2从神经管到脑337
15.2.3脑与身体的宇称映射345
15.2.4结论346
15.3中枢信息系统348
15.3.1哺乳动物信息体系的进化348
15.3.2从抽象信息到大脑主导半球349
15.3.3信息的编码与神经元网络350
15.4脑的自然进化与意识的创生353
15.4.1神经细胞的宇称特化353
15.4.2为什么说脑是自然进化的356
15.4.3意识——脑中信息流的集成效应366
15.4.4“意识”的继续探索367
第16章 认知原理的回顾与再思考368
16.1一个人真的会有两个世界吗368
16.2人是怎样形成自身的这一对宇称世界的369
16.3人类认知的科学原理370
16.4脑究竟感觉到了什么372
16.5宇称时空——人类的第三时空观374
16.6神经丛和纤维丛——“莫比乌斯带”的启示375
跋:太极图——宇称世界的象征382
参考文献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