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 认知科学的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 认知科学的哲学
  • 李建会等著;江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2030712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 认知科学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3

三 成果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7

四 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9

第一篇第一代认知科学与心灵的形式化13

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兴起及其主要成就13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兴起13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主要成就16

一 人工智能的进展16

二 认知语言学的进展20

三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26

四 认知神经科学33

五 认知人类学36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综合40

第二章 认知计算主义43

第一节 计算主义的理论基础43

一 图灵之前人们对算法的认识43

二 图灵机可计算函数的概念45

三 通用图灵机47

四 丘奇—图灵论题49

五 冯·诺伊曼结构51

六 表征及其解释52

第二节 计算主义的几个重要命题56

一 图灵命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会体现出智能56

二 强人工智能:恰当编程的计算机可以成为心灵57

三 物理符号系统对智能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59

四 心智就是表征结构上计算操作的结果60

五 心智是以联结主义方式进行的表征计算61

第三节 认知计算主义的两个论证63

一 计算功能主义63

二 心智的计算理论82

第三章 认知计算主义的困境93

第一节 认知主义难题Ⅰ:哥德尔定理94

一 形式主义体系与哥德尔定理95

二 卢卡斯和彭罗斯的论证96

第二节 认知主义难题Ⅱ:符号奠基问题98

一 从图灵测试到中文屋思想实验98

二 符号奠基问题与哈纳德的回答101

三 符号奠基的两种路径:内在奠基与因果奠基104

四 符号奠基的指号学路径110

五 语义学层面的符号奠基问题113

第三节 认知主义难题Ⅲ:框架问题116

一 框架问题117

二 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批判120

三 惠勒对框架问题的解答124

本章结语127

第二篇第二代认知科学对心灵的形式化的挑战131

第四章 认知科学范式的转变131

第一节 从第一代认知科学转向第二代认知科学132

第二节 国内外对第二代认知科学及其对哲学挑战的研究135

第三节 本篇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挑战的主要内容142

第五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源144

第一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144

一 认知主义144

二 联结主义146

三 第二代认知科学147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来源149

一 现象学150

二 杜威实用主义152

三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154

第三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科学来源156

一 生态心理学156

二 发展和教育心理学161

三 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162

四 动态系统理论164

本章结语168

第六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认知主义的批判170

第一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计算171

一 认知主义与解释鸿沟171

二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计算概念的更新172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表征177

一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表征观念的批判178

二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表征观念的更新181

第七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几种研究进路187

第一节 体化认知188

一 身体作为认知的限制者189

二 身体作为认知过程的分配者190

三 身体作为认知活动的调节者191

第二节 情境—嵌入认知192

一 认知是情境依赖的193

二 世界是它自身最好的模型195

三 认知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197

第三节 延展认知199

一 对等性论证199

二 互补性论证200

三 过程耦合论证201

四 系统耦合论证202

五 进化论证204

第四节 生成认知206

一 生成认知的奠基: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的生成认知207

二 生成认知的发展:诺伊的生成知觉209

三 生成知觉的修正:赫托和麦因激进的生成主义212

第八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能否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216

第一节 4E认知之间的横向比较217

一 延展认知与体化认知217

二 延展认知与生成认知219

三 延展认知与嵌入认知220

四 体化认知与嵌入认知221

五 体化认知与生成认知222

六 嵌入认知与生成认知222

第二节 4E认知整合的思路:从4E认知到融合心智223

一 从4E认知到2E认知224

二 从2E认知到融合心智225

第三节 罗兰兹的辩护和论证策略226

一 融合心智面对的挑战及罗兰兹的辩护策略227

二 罗兰兹的正面论证:对认知标准的说明232

第四节 罗兰兹单一整合的困境240

一 罗兰兹整合方式的缺陷240

二 认知标准自身的困难244

本章结语249

第九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多维度研究250

第一节 认知主体的维度250

一 人的层次251

二 超人层次255

三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258

四 结语259

第二节 认知与身体、行动及其环境关系的维度262

一 体化认知263

二 行化认知268

三 境化认知270

第三节 内容温和与激进的维度273

一 因果性论题274

二 构成性论题275

三 因果性与构成性的判定标准276

本章结语283

第十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吗?284

第一节 夏皮罗的三大论题284

一 概念性论题285

二 替代性论题286

三 构成性论题286

第二节 三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287

一 概念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288

二 替代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289

三 构成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290

第三节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评价291

一 马蒂尼对夏皮罗的质疑291

二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维护292

本章结语293

第十一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问题295

第一节 心灵与认知的边界297

一 心灵与世界:对等性与互补性297

二 非个人的与动态的心灵303

三 结语308

第二节 认知的本质310

一 亚当斯和艾泽瓦的认知标志理论310

二 罗兰兹的认知标志理论315

三 梅纳瑞的认知标志理论319

四 认知的定义324

本章及本篇结语329

第三篇心灵与世界的勾连:构建能理解意义的心灵335

第十二章 心灵与世界的勾连问题335

第一节 表征之路的自我中心困境335

第二节 心灵与世界的勾连339

第十三章 迈向自然化语义学344

第一节 皮尔士的指号学345

一 三元范畴345

二 指号的构成346

三 指号的类型学349

四 指号学的三分法352

第二节 指号学系统的构造354

一 指号学系统的条件与约束354

二 自然化指号过程358

第三节 指号系统的类型学372

一 类型学Ⅰ372

二 类型学Ⅱ375

三 综合类型学381

四 指号学系统与形式符号系统的差异390

第四节 自然化语义学的皮尔士进路393

一 因果的和目的论的内容理论393

二 意向性的自然化398

三 多元自然化语义学405

本章结语413

第十四章 自然化语义学的应用415

第一节 意义的亚决定问题及其解法415

一 意义的亚决定问题415

二 符号奠基问题的指号学分析418

三 符号奠基的指号学解法425

第二节 认知标识问题436

一 认知过程的条件437

二 认知的类型442

第三节 认知过程中的物质能动性问题444

一 物质能动性问题445

二 指号学视野中的物质能动性453

第十五章 结论与展望:心灵如何与世界勾连?458

第一节 语义学勾连与认识论勾连459

第二节 本体论勾连及其展望461

参考文献465

英文文献465

中文文献480

后记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