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的书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的书缘
  • 程中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51540848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现代史-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的书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辑 书评书序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显著特点2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与发表经过5

一部全面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的信史——高校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介9

重现新中国发展的历程——读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四卷21

一部评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信史——简评朱佳木新作《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6

一部展现新中国文化建设历程和成就的力作——读夏杏珍的《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30

填补当代中国文化史著述的空白——王频著《共和国文化建设之旅》序35

冲破禁区 不断求索——傅兆龙著《求索集》序36

张闻天赞颂瞿秋白的一篇至文——东北书店1946年版《乱弹及其他·出版者后记》评价38

为革命前驱树立的一座丰碑——钟桂松著《沈泽民传》序42

学习与研究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曹前发著《毛泽东生态观》序46

党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新高度——王军电视文学剧本《张闻天》序47

全面展现邓小平开辟“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读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50

从中央委员到领导核心——张金才著《19451978年间的邓小平》序61

从开创中国特色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和学习邓小平的领导艺术——王瑞芳著《邓小平领导艺术》序63

一部全面评析江泽民远虑观的佳作——曹前发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江泽民战略决策研究》序65

一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宝典——陈宇主编《中华智圣》评赞67

《大众哲学》对我的影响70

为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胡乔木谈文学艺术》评介71

不知疲倦的“歌者”——《胡乔木诗词集》简介81

一位百岁老人前半生的真实记录——《邓力群自述:19151974》简介98

一个新四军女兵的战斗历程——程兰芬著《往事散记》序103

充满爱心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要诀——王鹏著《挚爱》序言105

庄叔炎编著《中国诗之最》序言108

附录:刊物品评114

《新华月报》,我离不开的朋友114

出题·改题·供材料:学习《党的文献》的一条重要办刊经验115

《中共党史研究》是我的良师益友117

创办《淮阴师专学报》的回顾119

主编《江海学刊》的体会124

办好《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若干意见126

第二辑 前言后语128

《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选》编后记128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编后记129

张闻天的翻译事业——《张闻天译文集》编后记131

《回忆张闻天》编后记139

《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引言、结语141

《张闻天论稿》后记147

《张闻天论》前言149

《张闻天传》初版、再版、三版后记151

《伟人之初·张闻天》结束语156

《困境中的伟人·张闻天》引言、结束语159

《张闻天画传》后记165

《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后记168

《说不尽的张闻天》后记170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引言、后记173

《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记177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1975》后记180

《邓小平与一九七五年整顿》后记182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写在前面184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引言、后记189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后记191

《前奏》初版、新版、再版后记192

《决战》首版、再版后记195

《新路》首版、再版后记196

《1975~1982难忘这八年》后记198

《转折年代:1976~1981年的中国》初版、再版后记199

《中国的成功之路》后记201

《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前言202

《红色地图: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后记203

《在历史的漩涡中》后记205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后记206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后记208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后记208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后记211

《胡乔木早年诗文》编注书后212

《胡乔木集》编者的话215

《胡乔木谈文学艺术》编后记、再版后记219

《胡乔木诗词集》出版说明、再版编后记221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后记222

《回忆胡乔木》编后记223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初版、再版编后记225

《胡乔木传》后记227

《新四军中两姐妹程桂芬程兰芬自述》编后记229

《文章选讲》说明231

《文坛寻踪录》后记232

《谈谈四重证据法》后记234

《鉴赏与讲析》写在前面234

《信史立国:当代中国史研究纵横谈》后记236

《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后记238

《中共高层与西安事变》后记239

《国共合作成立与全面抗战爆发》后记242

《活在心中的故事》后记243

第三辑 回顾总结246

对于“歌特”文章的探究246

档案是人物传记创作的基石——写作《张闻天传》的体会253

关于国史、党史人物研究和传记写作的若干问题260

三十年党史国史研究的回顾——程中原研究员访谈录268

改革开放使我走上了党史国史研究的道路——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张贺的提问(2016年6月2日)288

历经风云变幻 不忘赤子初心——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风采292

让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公众所共享——“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图文版)简要评介294

历史转折三部曲的形成过程和学术追求300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编写工作的一些体会302

《胡乔木传》是怎样写成的?——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316

我的学术生涯323

第四辑 专家评议336

《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选》序(茅盾)336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序(成仿吾)336

“凝固”的历史发生了震荡——读《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于倩)338

贵在适度(许志英)340

一瓣心香 一束火炬——读程中原著《张闻天论稿》(郑乃臧)343

存真求实 客观公允——读《张闻天论稿》(施松寒)344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的新收获——读程中原的《张闻天传》(莫永明)348

追求良史品格的传记力作(朱成甲)356

《张闻天传》给我的几点突出印象(金冲及)360

《张闻天传》与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研究(张永)361

研究张闻天与长征史的新篇章——评程中原的《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陈宇)371

《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的学术价值(周一平)375

程中原的张闻天研究(姬泰然)384

全面评述伟大转折历史的三本好书(胡福明)393

伟大历史转折的全景式展示——评《前奏》《决战》《新路》三部曲(邵维正)396

一部雅俗共赏的史学专著——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读后(李捷)398

怎样展示历史巨变的魅力——读程中原等“历史转折三部曲”(陈晋)400

深化邓小平研究的三部力作——读“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陈宇)405

一幅伟大历史转折的政治图景——读程中原等著《前奏》《决战》《新路》系列著作(瞿林东)407

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为大众读者接受的好书(张静如)408

国史著作的新追求: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统一——图文版“历史转折三部曲”述评(周一平)411

从转折走向新路的历史记录——读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步平)433

历史转折三部曲创造了写史的新形式(侯树栋)437

学术研究大众化的有益尝试(罗平汉)438

用事实说话,叙述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金冲及)440

高视点的历史俯瞰(金春明)442

大众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符合时代的要求(章百家)448

邓小平在一九七五年(高正礼)449

动乱中孕育的改革——评《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1975》(郑谦)451

党史研究的关键在于开拓创新——读《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马连儒)453

转折年代的全景式展现——读《19751982:难忘这八年》(张金才)457

读《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龚育之)459

不得不追叙的邓小平二十四次谈话(黄书元)460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英文版序(金冲及)460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英文版序([美]傅高义)462

一部深刻而生动的信史——读程中原《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张曙)462

视角独到 视野独特 资料独步——读《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康晓强)464

大笔挥洒由乱向治的转折年代——《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读后(曾景忠)466

一部可信耐读的党史作品——读程中原和他的《转折年代》(胡孝文)471

“第一支笔”和党史、国史——读评《胡乔木传》(陈辽)475

胡乔木谈治史理念——读《胡乔木传》片断(陈铁健)481

一部权威而有特色的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评(张金才)485

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的现实启示(周一平 周龙燕)488

让国外学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简评(叶维凯)499

运用四重证据法 还国史党史真相——读评《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陈辽)500

注重实证 贯通历史——评介程中原新著《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朱正)507

传统考据方法之典范运用与当代发展——评程中原先生《党史国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荀德麟)510

四重证据法:走向历史深处的钥匙——读程中原新著《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曹守亮)514

国史研究要遵从真善美的统一——《信史立国:当代中国史研究纵横谈》评介(陈前曹冬梅吴敏先)521

新中国多少大事,纵横谈举重若轻——读评程中原的《信史立国:当代中国史研究纵横谈》(陈辽)528

一部国史研究名家学术成就及治学之道的集大成之作——程中原研究员《信史立国:当代中国史研究纵横谈》读后(张金才)532

国史学科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读程中原先生《信史立国:当代中国史研究纵横谈》(李卫民)535

浓缩中国女性抗日历程的生动读物——《新四军两姐妹:程桂芬、程兰芬自述》读后(刘维芳)540

评程中原、夏杏珍的《文坛寻踪录》(李德友)544

后记5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