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防医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防医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630549.jpg)
- 邹飞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30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预防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1
二、预防医学的学科定位1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
四、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4
五、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7
六、预防医学的发展与挑战7
七、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9
八、三级预防策略10
九、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11
第一篇 预防医学学科与方法14
第一章 流行病学14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4
一、定义14
二、基本原理15
第二节 流行病学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6
一、流行病学思维对医学发展的影响16
二、流行病学与医学研究方法17
三、流行病学与医学模式的发展17
四、流行病学与医学目标的实现18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18
一、主要用途18
二、流行病学几个经典成就简介20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4
一、类型24
二、描述性研究24
三、分析性研究28
四、实验性研究32
第五节 循证医学与流行病学34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及其内涵34
二、循证医学的目的35
三、循证医学的特点和方法35
四、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36
第六节 流行病学的展望37
一、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应用领域越来越广37
二、发展研究方法38
三、重视宏观和微观研究的结合38
四、重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38
五、重视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38
六、继续发挥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38
第二章 卫生统计学39
第一节 统计学发展简史39
第二节 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0
一、统计与统计学40
二、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41
三、统计学的分科42
四、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3
五、卫生统计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44
第三节 统计学与公共卫生45
一、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得力工具45
二、现代公共卫生领域对统计学的挑战47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48
一、总体与样本48
二、变量与资料48
三、同质与变异49
四、参数与统计量50
五、随机化50
六、误差50
七、频率与概率51
八、设计与分析51
九、因果与联系52
十、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52
第五节 统计学的现状与展望54
一、当代学者的不同观点54
二、不同的学科分类55
三、统计学的发展前景55
第六节 统计学的学习目标与方法56
一、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56
二、教与学的方法57
第三章 环境卫生学58
第一节 环境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58
第二节 环境卫生学的范围和内容6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61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61
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67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和特征70
第四节 环境卫生学的目的和方法71
一、环境卫生学的目的71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71
第五节 环境卫生学的现状和展望79
一、环境卫生学的现状80
二、环境卫生学展望82
第四章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85
第一节 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的形成、发展及面临的新挑战85
一、劳动卫生学的形成85
二、劳动卫生学的发展及现状86
三、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面临的新挑战86
第二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范围和内容89
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90
二、劳动卫生工作内容91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预测91
四、职业卫生学调查95
第三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目的和方法98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目的98
二、研究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方法学98
第四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相关疾病99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99
二、发生职业病的条件100
三、职业病的特征101
四、职业病临床表现102
五、工作有关的疾病102
六、临床诊断103
第五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4
第一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定义、性质、研究目的与对象104
第二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106
一、我国古代营养学106
二、西方古典营养学107
三、现代营养学的发展107
四、营养学与多学科的关系109
五、食品卫生学的形成109
第三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110
一、营养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110
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115
第四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现状和展望116
第六章 儿童少年卫生学120
第一节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与学科任务120
一、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与任务120
二、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特点120
第二节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121
一、解放前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121
二、儿童少年卫生学起步和发展阶段122
三、儿童少年卫生学发展的低谷阶段123
四、儿童少年卫生学恢复和重新发展阶段123
五、儿童少年卫生学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125
第三节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基本内容126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26
二、童年期和青春期心理卫生129
三、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预防130
四、教育过程卫生133
五、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34
六、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134
第四节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35
一、身体检查及测量方法135
二、流行病学方法137
三、卫生统计学方法138
四、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139
第五节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现状与展望139
一、生长发育140
二、心理卫生141
三、学生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防治141
四、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143
五、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卫生标准和学校卫生管理145
六、基础理论的研究145
七、残疾儿童卫生145
第七章 卫生毒理学146
第一节 卫生毒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46
一、毒理学的形成史146
二、卫生毒理学的发展简况149
第二节 卫生毒理学的范围和内容150
一、毒理学的研究范围151
二、卫生毒理学的研究范围151
三、毒理学与卫生毒理学的研究领域152
四、卫生毒理学的基本概念154
五、卫生毒理学的研究内容156
第三节 卫生毒理学的性质和特征163
一、卫生毒理学的性质163
二、毒理学的特征163
三、卫生毒理学的特征164
第四节 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和方法164
一、卫生毒理学的研究目的164
二、卫生毒理学的研究任务165
三、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66
四、毒理学试验结果的统计170
五、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实验程序170
第五节 卫生毒理学的现状和展望170
一、卫生毒理学的现状170
二、卫生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70
三、卫生毒理学展望172
第二篇 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174
第八章 疾病及伤害的预防与控制174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74
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生物学基础175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75
三、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179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179
五、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80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81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趋势182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182
三、慢性病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利用183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184
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干预186
第三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188
一、伤害的概念及流行现状188
二、伤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188
三、伤害的监测及监测系统189
四、伤害的预防策略及干预措施190
第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193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19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96
四、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7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危害199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200
一、应急理论200
二、应急系统的内容202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204
一、预防控制策略205
二、预防措施205
三、控制措施206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临床医生的作用208
第十章 健康教育与社会医学210
第一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10
一、健康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210
二、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15
第二节 社会医学225
一、社会医学的形成和发展225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28
三、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229
四、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231
第十一章 卫生法规与监督233
第一节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的形成与发展233
一、中国卫生法与卫生监督的形成和发展233
二、外国卫生法的形成和发展236
三、国际卫生立法的发展238
第二节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学的概念与内容239
一、卫生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39
二、卫生法学的理论构成和研究对象239
三、卫生监督和卫生监督学的概念239
四、卫生监督学的研究内容241
第三节 卫生法与卫生监督学的性质和特征242
一、卫生法的性质与特征242
二、卫生监督的性质与特征244
第四节 卫生法与卫生监督的功能和手段249
一、卫生法的实施及其特征249
二、卫生法实施的效力范围250
三、卫生法实施的途径250
四、卫生监督的功能251
五、卫生监督的手段252
第五节 卫生法与卫生监督的现状和展望255
一、卫生法与卫生监督的主要现状和成绩255
二、我国卫生监督体系改革总的目标与原则257
三、21世纪我国卫生法与卫生监督工作的展望258
第三篇 公共卫生组织与人才培养第十二章 预防医学发展简史260
第一节 古代的预防医学260
第二节 中世纪的预防医学261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预防医学263
第四节 工业革命时期的预防医学264
第五节 近代的预防医学265
一、第一次卫生革命265
二、第二次卫生革命266
三、中国的卫生问题267
第十三章 公共卫生组织268
第一节 中国的公共卫生组织268
一、公共卫生组织的含义268
二、中国的公共卫生组织系统268
第二节 国际公共卫生组织272
一、世界卫生组织272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74
三、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275
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75
五、国际红十字会276
第十四章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比较278
第一节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比较279
一、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279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对象280
三、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280
第二节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的比较281
一、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281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方法282
三、临床医学的研究方法284
第三节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目的的比较285
一、预防医学的研究目的285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目的286
三、临床医学的研究目的286
第十五章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288
第一节 基本要求与培养模式288
一、基本要求288
二、培养模式290
第二节 预防医学人才的相关知识292
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关系292
二、医学专业知识293
三、社会医学知识293
四、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294
五、卫生经济学知识295
六、卫生信息管理学知识296
七、医学伦理学知识297
主要参考文献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