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运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运动研究
  • 王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30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政治运动-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运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

二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5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17

第一章 现代化与政治运动23

第一节 现代化及相关的现代化理论:解开政治运动谜团的研究视野23

一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23

二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28

三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37

四 现代化的核心价值39

第二节 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运动研究的理论适用43

一 政治现代化:中西方学者视域下的理论图景43

二 政治现代化的生长点51

三 政治现代化的模式58

四 政治发展、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66

第三节 政治运动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68

一 运动与政治运动:中西方语境下的解读69

二 政治运动涉及的几组概念75

第四节 过渡性的政治形态:现代化视野中的政治运动之定位90

一 现代化为政治运动提供条件预设92

二 政治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和破坏95

三 政治运动非现代化必由之路97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与中国政治运动的源起98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国家转型98

一 西方冲击与传统中国国家的断裂与解构100

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国家的困境与政治运动的尝试107

三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化的正式启动123

第二节 中国政治运动生长的逻辑起点126

一 政治文化情结:集体主义精神下的个体依附127

二 理论关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134

三 工作惯性:革命政治环境中经验的合理延伸138

第三节 中国政治运动的现实催促147

一 内外政治生态对新政权的压力147

二 新体系内的资源短缺与整合149

三 现代化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153

四 民众对新政治体系的认同性服从156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运动的源起(1949—1956)159

一 巩固国家政权的政治运动161

二 始于经济领域的政治运动167

三 始于社会领域的政治运动171

四 针对思想领域的政治运动176

第五节 早期政治运动形态的特点和作用180

一 提高现代国家生存能力181

二 加大汲取社会资源能力181

三 推动社会发展能力182

四 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183

第三章 现代化受挫与政治运动的强化(1957—1965)185

第一节 现代化受挫:现代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初次挫折186

一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186

二 现代化受挫及后果190

三 现代化受挫后的路径依赖195

第二节 政治运动的强化198

一 延续中的政治运动199

二 偏离了的政治运动209

第三节 中期政治运动形态的特点和作用218

一 运动形态偏离化218

二 知识精英削平化220

三 政治生活异常化222

四 革命理想激进化224

第四章 现代化危机与政治运动的流变(1966—1978)228

第一节 全面危机的爆发229

一 经济危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动229

二 权威危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展232

三 制度危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高潮235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全面发动及其持续238

一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历史回顾238

二 “文化大革命”运动持续十年的原因探讨247

第三节 政治运动流变的表现249

一 特殊的大规模的政治运动249

二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背离249

三 手段和目的的偏离252

四 反传统与反现代性两难254

五 个人专断与“集体无意识”257

六 暴力合法化258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流变的后果:政治行为主体之维259

一 对领袖个人权威的冲击259

二 对执政党组织权威的冲击260

三 对整个民族心理的冲击261

第五章 现代化发展与政治运动的退隐(改革开放后)263

第一节 国家转型与现代化发展:政治运动退隐的社会背景263

一 动乱的终结:“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64

二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开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65

三 国家转型与现代化起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66

第二节 回归常态:对政治运动的再认识268

一 最高领导者:“不要搞运动”269

二 执政党:“决不允许重复过去搞政治运动那种‘左’的错误做法”271

三 知识分子:“中国绝不能再搞运动”272

四 普通民众:“那个搞法打击面太大”272

五 基层干部:“完全没必要兴师动众”27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准政治运动274

一 自上而下的准政治运动275

二 自下而上的准政治运动282

第四节 准政治运动的生存机理及定位285

一 准政治运动逐渐取代政治运动285

二 准政治运动的生存机理287

三 革命化和制度化的混合体290

第六章 当代中国政治运动的类型、特征、模式和功能293

第一节 政治运动的类型293

一 国外学者的分类293

二 国内学者的分类295

第二节 政治运动的特征297

一 政治运动的总体特征297

二 政治运动的具体特征304

第三节 政治运动的模式315

一 模式一:单环型315

二 模式二:双黄蛋或单黄蛋型316

三 模式三:靶环型318

四 模式四:连环型319

五 模式五:交叉型321

六 模式六:循环型321

第四节 政治运动的功能322

一 政治运动的正功能323

二 政治运动的负功能329

第七章 政治运动与政治现代化338

第一节 政治运动和政治权威化338

一 政治权威化339

二 打击传统权威342

三 魅力型权威的“祛魅”348

四 魅力型权威的分散353

第二节 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化360

一 政治制度化360

二 运动政治的非制度化364

三 魅力型权威和制度的无力367

四 弱社会和社会失序374

第三节 政治运动和政治民主化380

一 参与大众化380

二 推广式参与388

三 支持性参与391

四 原子化参与395

结语:政治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404

参考文献415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