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制图手册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机械制图手册 第5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0382137.jpg)
- 叶玉驹,焦永和,张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818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684页
- 主题词:机械制图-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械制图手册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1
1.1图纸幅面和格式1
1.1.1图纸幅面尺寸1
1.1.2图框格式及标题栏位置2
1.1.3图幅分区3
1.1.4米制参考分度4
1.1.5剪切符号4
1.2比例5
1.3字体6
1.3.1汉字6
1.3.2数字8
1.3.3拉丁字母8
1.3.4希腊字母11
1.4图线11
1.4.1线型11
1.4.2图线的尺寸12
1.4.3图线的画法13
1.5剖面符号13
1.5.1规定的剖面符号13
1.5.2剖面符号的画法14
附录 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15
第2章 图样画法20
2.1视图20
2.1.1基本视图20
2.1.2向视图20
2.1.3局部视图20
2.1.4斜视图21
2.2剖视图23
2.2.1剖切面23
2.2.2全剖视图27
2.2.3半剖视图27
2.2.4局部剖视图27
2.2.5剖视图的配置及标注28
2.3断面图30
2.3.1移出断面图30
2.3.2重合断面图31
2.3.3断面图的标注32
2.4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33
2.4.1剖视图和断面图中的规定画法33
2.4.2局部放大图33
2.4.3重复性结构的画法35
2.4.4按圆周分布的孔的画法35
2.4.5网状物及滚花表面的画法35
2.4.6断裂的画法36
2.4.7一些细部结构的画法37
2.4.8假想画法39
2.5装配图中的一些画法39
2.5.1装配图中视图和剖视图的几种特定画法39
2.5.2装配图中的简化画法41
2.5.3装配图中的规定画法41
2.6第三角投影法简介43
第3章 尺寸注法46
3.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46
3.1.1尺寸线、尺寸界线46
3.1.2尺寸数字47
3.1.3直径及半径尺寸的注法48
3.1.4弦长及弧长尺寸的注法48
3.1.5球面尺寸的注法48
3.1.6正方形结构尺寸的注法49
3.1.7角度尺寸的注法50
3.1.8斜度及锥度的注法50
3.1.9厚度尺寸的注法50
3.1.10小部位尺寸的注法50
3.1.11参考尺寸的注法50
3.1.12对称结构尺寸的注法51
3.1.13曲线轮廓尺寸的注法51
3.1.14断续的同一表面尺寸的注法51
3.1.15同一基准的尺寸注法51
3.1.16成组要素的尺寸注法53
3.1.17大小不同之同类要素的尺寸注法53
3.1.18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之零件的尺寸注法54
3.1.19结合件的尺寸注法55
3.1.20装配时进行加工之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55
3.2常见零件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55
3.2.1圆角及倒角尺寸的注法55
3.2.2退刀槽及砂轮越程槽尺寸的注法56
3.2.3 V形槽尺寸的注法58
3.2.4 T形槽尺寸的注法58
3.2.5燕尾槽及燕尾导轨尺寸的注法58
3.2.6方槽、半圆槽尺寸的注法59
3.2.7各种孔的尺寸注法60
3.2.8凸耳尺寸的注法61
3.2.9锥面、斜面尺寸的注法61
3.2.10销孔尺寸的注法61
3.2.11长圆形孔尺寸的注法61
3.2.12同一轴线上结构要素定位尺寸的注法61
3.2.13共面的不同要素的尺寸注法61
3.3合理标注零件尺寸的要点64
第4章 零件图及常见零件结构71
4.1零件表达的要点71
4.2几种典型零件的表达举例71
4.3常见零件的合理结构75
第5章 表面结构82
5.1术语介绍82
5.2表面结构的符号83
5.3表面结构符号、代号的标注84
5.4新国标表面结构高度参数Ra、Rz的数值与旧国标表面光洁度等级的对照88
5.5确定表面结构高度参数Ra的参考因素88
第6章 极限与配合94
6.1术语介绍94
6.2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96
6.2.1尺寸公差在零件图中的注法96
6.2.2配合关系在装配图中的注法97
6.3基准制、公差及配合的选择98
6.3.1基准制的选择98
6.3.2公差等级的选择99
6.3.3配合的选择99
6.3.4混合配合的选择及应用102
附表103
附表6-1标准公差数值103
附表6-2轴的基本偏差数值104
附表6-3孔的基本偏差数值106
附表6-4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108
附表6-5基轴制优先、常用配合109
附表6-6公差与配合的新旧国家标准对照简表110
第7章 几何公差111
7.1有关术语简介111
7.2几何公差的符号112
7.3几何公差符号的标注116
7.3.1被测要素的标注116
7.3.2基准的标注117
7.3.3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标注119
7.3.4几何公差的标注示例121
7.4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134
7.4.1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134
7.4.2几何公差等级与加工方法的关系134
7.4.3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举例137
7.5图样上未注之几何公差值及其表示法139
附表140
附表7-1直线度、平面度的公差值140
附表7-2圆度、圆柱度的公差值141
附表7-3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的公差值142
附表7-4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公差值143
第8章 装配图及常见装配结构145
8.1装配图的表示方法145
8.2装配图上的尺寸145
8.3装配图上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145
8.3.1编排零、部件序号的一般规定145
8.3.2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147
8.4装配工艺结构148
8.4.1接触面及配合面148
8.4.2螺纹联接149
8.4.3销联接149
8.4.4装拆空间149
8.5密封结构151
8.5.1静密封151
8.5.2接触式动密封152
8.5.3非接触式动密封153
8.6润滑结构154
8.7螺纹联接的防松结构155
8.7.1螺纹联接的摩擦防松结构155
8.7.2螺纹联接的机械防松结构155
8.8锁紧结构157
8.9定位和限位结构158
8.9.1刚性定位结构158
8.9.2弹性定位结构158
8.9.3垫圈限动结构158
8.9.4限位槽结构160
8.10轴上零件的连接和固定160
第9章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63
9.1螺纹的规定画法163
9.2螺纹的规定标注166
9.2.1标准螺纹的规定标记及其标注167
9.2.2非标准螺纹的规定标注171
9.2.3螺纹长度的规定标注172
9.3螺纹紧固件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172
9.3.1六角头螺栓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173
9.3.2双头螺柱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173
9.3.3常用金属螺钉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173
9.3.4常用木螺钉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174
9.4螺纹紧固件联接的简化画法176
9.5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简化规定标记179
附表180
附表9-1普通螺纹180
附表9-2梯形螺纹181
附表9-3锯齿形(3°、30°)螺纹182
附表9-4 55°非密封管螺纹183
附表9-5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184
附表9-6六角头螺栓185
附表9-7双头螺柱186
附表9-8开槽圆柱头螺钉187
附表9-9开槽盘头螺钉188
附表9-10开槽沉头螺钉189
附表9-11开槽半沉头螺钉190
附表9-12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91
附表9-13开槽紧定螺钉192
附表9-14六角螺母193
附表9-15六角开槽螺母193
附表9-16垫圈194
附表9-17弹簧垫圈195
第10章 键、花键、销、挡圈、弹簧196
10.1键196
10.1.1平键196
10.1.1.1普通平键196
10.1.1.2薄型平键196
10.1.1.3导向平键198
10.1.2半圆键199
10.1.3楔键200
10.1.4键和键槽的断面尺寸及公差203
10.1.4.1普通平键、导向平键、薄型平键的断面尺寸及公差203
10.1.4.2半圆键的断面尺寸及公差205
10.1.4.3楔键的断面尺寸及公差205
10.1.5键的技术条件207
10.2花键208
10.2.1矩形花键的画法及其标注208
10.2.1.1矩形外花键的画法208
10.2.1.2矩形内花键的画法208
10.2.1.3矩形花键的标注209
10.2.1.4矩形花键联结的画法及标注209
10.2.2矩形花键的尺寸和公差210
10.2.2.1矩形花键的公称尺寸210
10.2.2.2矩形花键键槽的断面尺寸211
10.2.2.3矩形花键的公差和配合211
10.2.2.4矩形花键的几何公差212
10.2.2.5矩形花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212
10.2.3渐开线花键的画法及其标注213
10.2.3.1渐开线花键的画法213
10.2.3.2渐开线花键的标注213
10.3销214
10.3.1圆柱销216
10.3.2内螺纹圆柱销216
10.3.3圆锥销217
10.3.4内螺纹圆锥销218
10.3.5销轴219
10.3.6开口销220
10.4挡圈220
10.4.1轴肩挡圈220
10.4.2锥销锁紧挡圈221
10.4.3螺钉锁紧挡圈222
10.4.4螺钉紧固轴端挡圈223
10.4.5弹性挡圈224
10.4.6钢丝挡圈227
10.4.7开口挡圈229
10.4.8夹紧挡圈230
10.5弹簧230
10.5.1螺旋弹簧230
10.5.1.1螺旋压缩弹簧230
10.5.1.2螺旋拉伸弹簧234
10.5.1.3螺旋扭转弹簧237
10.5.1.4截锥涡卷弹簧239
10.5.2碟形弹簧239
10.5.3平面涡卷弹簧247
10.5.4板弹簧、片弹簧247
10.5.5装配图中弹簧的画法247
10.5.6弹簧的术语及代号249
第11章 传动轮251
11.1圆柱齿轮251
11.1.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系列251
11.1.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计算公式251
11.1.3圆柱齿轮的画法251
11.2锥齿轮254
11.2.1锥齿轮模数254
11.2.2渐开线锥齿轮的参数及计算公式254
11.2.3锥齿轮的画法255
11.3圆柱蜗杆、蜗轮255
11.3.1蜗杆、蜗轮的模数及蜗杆直径255
11.3.2蜗杆、蜗轮的基本几何尺寸关系258
11.3.3蜗杆、蜗轮的画法258
11.4 V带轮259
11.5链轮262
11.6齿轮的轮体结构264
11.7传动轮的工作图内容267
第12章 轴承273
12.1滚动轴承273
12.1.1滚动轴承的代号273
12.1.2滚动轴承代号新旧标准对照282
12.1.3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285
12.1.4滚动轴承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288
12.1.5常用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291
12.1.6滚动轴承座305
12.1.7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307
12.2滑动轴承309
12.2.1滑动轴承座的类型及特点309
12.2.2滑动轴承座的结构尺寸310
12.3油杯314
第13章 焊缝的标注316
13.1焊缝符号316
13.2标注焊缝符号的指引线319
13.3焊缝符号标注方法示例322
13.4焊缝尺寸符号及其标注328
13.5焊接方法代号及其标注329
13.6焊缝的简化标注331
13.7焊接结构图图例335
第14章几何作图339
14.1几何图形的作图339
14.1.1直线段的等分339
14.1.2作直线的垂线339
14.1.2.1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39
14.1.2.2自直线内一点作垂线339
14.1.2.3自直线外一点作垂线340
14.1.3作直线的平行线340
14.1.3.1按已知距离作平行线340
14.1.3.2由线外一点作平行线341
14.1.4圆及圆弧的作图341
14.1.4.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已知点作圆341
14.1.4.2作已知圆弧的圆心341
14.1.4.3作圆周展开长度(近似作图)342
14.1.4.4按已知圆周的展开长度作其半径(近似作图)342
14.1.4.5作已知圆弧的展开长度(近似作图)342
14.1.4.6已知圆弧的展开长度及半径,作圆弧(近似作图)342
14.1.4.7圆弧的等分343
14.1.5角的作图343
14.1.5.1角的二等分343
14.1.5.2作30°及60°角344
14.1.5.3作15°、45°及75°角344
14.1.6正多边形的作图344
14.1.6.1作正三角形344
14.1.6.2作正四边形345
14.1.6.3作正五边形(近似作图)345
14.1.6.4作正六边形346
14.1.6.5作正七边形(近似作图)346
14.1.6.6作正八边形346
14.1.6.7作正九边形(近似作图)347
14.1.7斜度及锥度的作图347
14.1.7.1作斜度347
14.1.7.2作锥度348
14.1.8直线与圆弧连接的作图348
14.1.8.1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348
14.1.8.2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348
14.1.8.3作两圆的公切线349
14.1.8.4作圆弧与两相交直线相切349
14.1.9圆弧与圆弧的连接350
14.1.9.1作圆弧与两已知圆内切350
14.1.9.2作圆弧与两已知圆外切350
14.1.9.3作圆弧与一已知圆外切,与另一已知圆内切350
14.1.9.4作圆与三同径已知圆相切351
14.1.9.5作圆与三异径已知圆外切351
14.1.9.6作圆与三异径已知圆内切351
14.1.10圆弧连接的综合作图351
14.1.10.1过圆外一点作弧与已知圆相切于定点351
14.1.10.2过圆外两点作弧与已知圆相切352
14.1.10.3作圆弧与已知直线及已知圆相切353
14.1.10.4过两已知点作圆与已知直线相切353
14.1.10.5过点作圆与两相交直线相切353
14.1.10.6过点作圆与已知直线及圆相切354
14.1.10.7作圆与已知圆及两相交直线相切354
14.2几何曲线的作图354
14.2.1椭圆354
14.2.1.1已知长、短轴,作椭圆354
14.2.1.2已知共轭轴,作椭圆356
14.2.1.3确定椭圆长、短轴的方向和大小356
14.2.1.4作椭圆曲线上的切线及法线357
14.2.1.5作椭圆的展开长度(近似作图)358
14.2.2抛物线358
14.2.2.1已知准线及焦点作抛物线358
14.2.2.2已知对称轴、顶点及曲线上一点,作抛物线358
14.2.2.3已知与抛物线相切的两线段,作抛物线359
14.2.2.4作抛物线的切线359
14.2.3双曲线360
14.2.3.1已知双曲线的实半轴a及虚半轴b,作双曲线360
14.2.3.2已知双曲线上的一点及渐近线,作双曲线361
14.2.3.3作双曲线的切线361
14.2.4渐伸线(渐开线)362
14.2.4.1作圆的渐伸线362
14.2.4.2作多边形的渐伸线362
14.2.4.3作渐伸线的切线362
14.2.5摆线363
14.2.5.1作平摆线363
14.2.5.2作外摆线363
14.2.5.3作内摆线363
14.2.5.4作摆线的切线364
14.2.6阿基米德涡线365
第15章 空间曲线与曲面366
15.1空间曲线概述366
15.1.1空间曲线的表达366
15.1.2空间曲线的有关名词367
15.1.3空间曲线动标三面形的作图方法368
15.1.4空间曲线的右旋与左旋368
15.1.5空间曲线的弧长369
15.1.6空间曲线的曲率、挠率和曲率半径369
15.2等导程圆柱螺旋线371
15.2.1圆柱螺旋线的参数371
15.2.2圆柱螺旋线的参数方程371
15.2.3圆柱螺旋线的投影作图371
15.2.4圆柱螺旋线的十个几何性质372
15.2.5圆柱螺旋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法面、密切平面、曲率半径、挠率半径的作图法373
15.3变导程圆柱螺旋线373
15.3.1变导程圆柱螺旋线的参数373
15.3.2变导程圆柱螺旋线的参数方程(一匝)374
15.3.3变导程圆柱螺旋线的投影作图374
15.4圆锥螺旋线374
15.4.1等导程(或等螺距)圆锥螺旋线375
15.4.2等斜角圆锥螺旋线375
15.4.3圆弧形圆锥螺旋线376
15.5球面螺旋线378
15.6弧面螺旋线378
15.7空间三次抛物线段379
15.7.1空间三次抛物线段的参数方程379
15.7.2确定空间三次抛物线段的几何方法379
15.7.3确定空间三次抛物线段上一点的作图方法380
15.7.4空间三次抛物线段的组合380
15.8曲面概述381
15.8.1曲面的形成381
15.8.2曲面的解析表达381
15.8.3曲面的有关名词及公式382
15.8.4曲面上点的分类383
15.9曲面的分类384
15.9.1曲面按其母线性质的分类384
15.9.2曲面按其母线运动方式的分类384
15.9.3曲面按其解析表达式分类384
15.10二次曲面的表达式385
15.11可展曲面(单曲面)386
15.12不可展直纹曲面(扭曲面)387
15.13定母线曲纹面390
15.14变母线曲纹面391
15.15圆柱螺旋面392
15.15.1直纹螺旋面(等导程)392
15.15.2曲纹螺旋面394
15.16用母面形成曲面395
15.17用几何变换形成曲面(在曲面设计中的应用)396
15.18曲面中的作图问题400
15.18.1在直纹曲面中,由给定的导线作其素线400
15.18.2作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401
15.18.3作曲面的轮廓线402
15.19曲面零件的图示举例403
15.19.1采用近似画法表示曲面403
15.19.2用尺寸标注以确定曲面轮廓403
15.19.3利用曲面的展开图作为辅助图形403
15.19.4用一系列法向截面表示曲面轮廓的变化403
15.19.5把曲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用数组截面线表示曲面403
15.19.6把曲面置于圆柱坐标系中,配合圆柱形剖面的展开图表示曲面406
15.19.7组合曲面的表示408
第16章 交线、过渡线411
16.1常见曲面交线的投影性质411
16.1.1截交线411
16.1.1.1圆柱面的截交线411
16.1.1.2圆锥面的截交线411
16.1.1.3球面的截交线412
16.1.1.4回转曲面的截交线412
16.1.2回转曲面的相贯线415
16.2交线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418
16.2.1辅助平面法418
16.2.1.1用辅助平面法作截交线418
16.2.1.2用辅助平面法作相贯线419
16.2.2辅助球面法419
16.2.2.1辅助球面法的应用条件419
16.2.2.2辅助球面法的作图步骤420
16.2.2.3应用辅助球面法的几个图例421
16.3交线的其他作图方法422
16.3.1换面法422
16.3.1.1用换面法作截交线422
16.3.1.2用换面法作相贯线422
16.3.2辅助斜投影法423
16.3.2.1用辅助斜投影法作截交线423
16.3.2.2用辅助斜投影法作相贯线423
16.3.3辅助中心投影法424
16.3.3.1用辅助中心投影法作截交线424
16.3.3.2用辅助中心投影法作相贯线424
16.3.4透视仿射变换法425
16.3.4.1用透视仿射变换法作截交线425
16.3.4.2用透视仿射变换法作相贯线425
16.4交线的简化画法426
16.4.1截交线的简化画法426
16.4.1.1截交线的四种简化类型426
16.4.1.2各种类型的简化作图方法426
16.4.2相贯线的简化画法428
16.4.2.1相贯线的三种简化类型428
16.4.2.2线切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429
16.4.2.3扁圆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431
16.4.2.4三弧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432
16.5过渡线画法433
16.5.1交线与过渡线画法比较433
16.5.2零件上过渡线画法实例434
第17章 展开图画法435
17.1可展表面展开的一些实例435
17.2不可展曲面近似展开的一些实例449
第18章 零件上倾斜表面和倾斜零件的画法458
18.1零件上单斜平面(投影面垂直面)的画法458
18.2零件上双斜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画法459
18.2.1一般位置圆的投影459
18.2.2双斜平面的三种定位形式461
18.2.3零件上双斜平面的作图实例462
18.3双斜平面的视图标注及尺寸注法464
18.4单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465
18.5单向倾斜零件的作图实例467
18.6双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468
18.7零件上双向倾斜部分的作图实例468
第19章 轴测投影图470
19.1轴测投影常用术语及正轴测投影的基本公式470
19.2三种标准轴测图的一般规定472
19.3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473
19.3.1正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画法473
19.3.2斜二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画法477
19.4不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正轴测投影478
19.4.1垂直于坐标面的圆的正轴测画法478
19.4.2倾斜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于坐标面)上圆的正轴测画法480
19.5画机件轴测图的基本方法481
19.5.1坐标法481
19.5.2切割法482
19.5.3堆叠法482
19.6轴测剖视图的画法482
19.7轴测图中交线的画法483
19.8轴测图中过渡线的画法484
19.9螺纹的轴测图画法485
19.10齿轮的轴测图画法485
19.11圆柱螺旋弹簧的轴测图画法486
19.12部件的轴测图画法487
19.13对轴测图的选择489
19.14轴测图中的尺寸标注490
19.15轴测图的黑白润饰491
19.16机构运动简图的轴测图画法494
19.17管路系统轴测图的画法495
19.18用图解法建立非标准轴测系的方法496
19.18.1建立非标准正轴测系的方法496
19.18.2建立非标准正面斜轴测系的方法497
第20章 简图图形符号499
20.1机构运动图形符号499
20.1.1机构构件的运动499
20.1.2运动副500
20.1.3构件及其组成部分501
20.1.4多杆构件及其组成部分501
20.1.5摩擦机构503
20.1.6齿轮机构505
20.1.7凸轮机构507
20.1.8槽轮机构及棘轮机构508
20.1.9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509
20.1.10其他机构及其组件511
20.1.11机构简图示例513
20.2液压气动图形符号514
20.2.1符号要素514
20.2.2功能要素515
20.2.3管路、管路连接口及接头516
20.2.4控制机构及控制方法517
20.2.5能量转换及储存装置520
20.2.6能量控制及调节522
20.2.7流体的储存及调节524
20.2.8辅助元器件526
20.2.9能量控制及调节元件符号的绘制规则527
20.2.10控制机构符号的绘制规则528
20.2.11旋转式能量转换元件的旋转方向、流动方向及控制位置的标注规则529
20.2.12常用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531
20.2.13液压气动系统简图示例537
20.3管路系统简图538
20.3.1管路、管件、阀门和控制元件的图形符号538
20.3.2管路系统简图示例543
第21章 厂房建筑图及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544
21.1房屋建筑图的图示形式544
21.1.1正投影图544
21.1.2透视图545
21.1.3轴测图545
21.2房屋建筑图的有关规定545
21.2.1视图名称545
21.2.2比例545
21.2.3图线545
21.2.4尺寸标注545
21.3建筑总平面图549
21.4建筑施工图551
21.4.1建筑平面图551
21.4.2建筑立面图553
21.4.3建筑剖面图554
21.5区划布置图555
21.6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557
第22章 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563
22.1图纸幅面及格式563
22.2比例564
22.3图线564
22.4剖面符号566
22.5图样画法567
22.5.1 ISO 128 —20—1996《图示原理》567
22.5.2美国标准ANSI Y14.3—2008《多面视图和剖视图》570
22.5.3前苏联标准ΓOCT2.305—68,CT CЭB 362—76和CT CЭB 363—76《视图在图上的配置》570
22.5.4日本标准JISB0001—2000《表示法》571
22.6尺寸注法572
22.7表面粗糙度的标注577
22.8螺纹的画法578
22.9齿轮的画法579
22.10外国标准代号及名称580
第23章 机械设计图样管理581
23.1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名词、术语581
23.2图样分类581
23.2.1按表达的对象分类581
23.2.2按完成的方法和使用特点分类582
23.2.3按设计过程分类582
23.3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582
23.3.1总则582
23.3.2零件图583
23.3.3装配图及总图584
23.3.4外形图584
23.3.5安装图584
23.3.6包装图584
23.3.7表格图584
23.3.8简图585
23.3.9技术要求585
23.4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格式585
23.4.1标题栏585
23.4.2明细栏587
23.4.3图样目录590
23.4.4明细表和汇总表590
23.5签署规则594
23.5.1签署人员的技术责任594
23.5.2签署的方法594
23.6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595
23.6.1分类编号595
23.6.2部分分类编号595
23.6.3隶属编号595
23.6.4部分隶属编号596
23.7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办法599
23.7.1更改原则599
23.7.2更改方法599
23.7.3更改程序602
23.7.4更改通知单的编号方法602
23.8图样复制技术简介603
23.9设计文件的保管603
第24章 CAD制图604
24.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604
24.2 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620
24.2.1概述620
24.2.2图线元素的计算620
24.3 CAD图层的组织和命名623
24.3.1概述623
24.3.2概念定义623
24.3.3一般原则624
24.3.4基本原则624
24.4 CAD工程制图规则625
24.4.1概述625
24.4.2 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625
24.4.3投影法625
24.4.4 CAD工程图的基本画法626
24.4.5 CAD工程图的管理626
第25章 CAD文件管理628
25.1 CAD文件管理——总则628
25.1.1概述628
25.1.2定义628
25.1.3 CAD文件概念和分类629
25.1.4 CAD文件的编制规则630
25.1.5 CAD文件的基本结构630
25.1.6 CAD文件的归档630
25.1.7 CAD文件的版权与保护631
25.2 CAD文件管理——基本格式631
25.2.1概述631
25.2.2 CAD图的基本格式631
25.2.3 CAD设计文件格式632
25.3 CAD文件管理——编号原则632
25.3.1概述632
25.3.2总体原则632
25.3.3基本要求632
25.3.4分类编号633
25.3.5隶属编号633
25.4 CAD文件管理——编制规则635
25.4.1概述635
25.4.2一般要求635
25.4.3 CAD图的绘制635
25.4.4文字文件的编制636
25.4.5表格文件的编制636
25.5 CAD文件管理——基本程序637
25.5.1概述637
25.5.2形成CAD文件的基本阶段637
25.5.3 CAD图与设计文件形成的基本过程637
25.5.4 CAD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637
25.6 CAD文件管理——更改规则638
25.6.1概述638
25.6.2 CAD文件的更改原则638
25.6.3 CAD文件的更改方法638
25.6.4 CAD文件的更改程序639
25.6.5更改通知单的填写639
25.6.6 CAD文件更改后的文件名管理639
25.7 CAD文件管理——签署规则639
25.7.1概述639
25.7.2签署的一般要求639
25.7.3签署人员的技术责任639
25.7.4签署的方法640
25.7.5签署单及填写640
25.8 CAD文件管理——标准化审查641
25.8.1概述641
25.8.2标准化审查的一般要求641
25.8.3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和内容641
25.8.4标准化审查的程序和办法642
25.8.5标准化审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642
25.8.6其他642
25.9 CAD文件管理——完整性643
25.9.1概述643
25.9.2一般要求643
25.9.3 CAD文件的范围643
25.9.4 CAD文件的完整性643
25.10 CAD文件管理——存储与维护645
25.10.1概述645
25.10.2存储与维护的一般要求645
25.10.3存储编号645
25.10.4提交归档前存储介质的条件646
附录647
附录A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647
附录B 常用单位的换算648
附录C 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651
附录D 几何体的计算公式653
附录E 常用材料656
参考文献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