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刑事犯罪发展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刑事犯罪发展十论
  • 冯树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212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刑事犯罪发展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高峰论1

第一节 犯罪高峰论的来源1

第二节 历次犯罪高峰的宏观背景、特点和主要对策7

一、第一次犯罪高峰8

二、第二次犯罪高峰10

三、第三次犯罪高峰13

四、第四次犯罪高峰14

五、第五次犯罪高峰19

第三节 与研究犯罪高峰论有关的理论观点28

一、60年统一的观点29

二、前后两个30年各有成就与错误、失误的观点29

三、改革开放有一个形成过程的观点30

四、理论政策制度总是有一定渊源关系的观点31

五、否定的观点31

六、并列的观点31

第四节 犯罪高峰论与纠正立案不实的调查32

一、调查的启动32

二、调查的主体33

三、调查的方法33

四、调查的步骤34

五、调查的结果35

第五节 各地关于犯罪高峰论的论述37

一、从珠江三角洲到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39

二、从长江三角洲到古吴越之地44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49

四、环渤海燕赵、齐鲁大地53

五、长江中游及武汉三镇58

六、“天府之国”与山城重庆62

七、“百二秦关”与古城西安64

第六节 高峰论与安全感67

一、公众(或群众)安全感67

二、公众安全感的决定因素69

三、综合安全观69

第二章 犯罪规律论71

第一节 规律的概念72

一、规律的概念72

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73

第二节 规律的来源与分类74

一、规律从何而来74

二、规律的分类74

第三节 认识规律的指导思想75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75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76

第四节 刑事犯罪的规律76

一、关于刑事犯罪规律的种种观点77

二、关于刑事犯罪规律的再认识92

第五节 关于两个“一半”和两个“规律链”的思考94

一、关于两个“一半”的问题94

二、关于两个“规律链”的问题95

第三章 犯罪主体论98

第一节 犯罪主体及其分类98

一、犯罪主体98

二、犯罪主体的分类99

三、本课题中犯罪主体分类的特点101

第二节 针对三种分类的具体分析102

一、倒宝塔形分类分析102

二、简历式分类分析103

三、以案论人式分类分析106

第三节 从分类分析中提炼出的观点107

一、青少年犯罪主体论107

二、犯罪主体双增论110

三、犯罪主体核心论110

四、犯罪主体漂移论111

第四章 犯罪类型论114

第一节 6类多发案件的调查116

一、6类案件作案特点调查与分析116

二、犯罪人个体特征调查与分析120

三、四种犯罪群体作案特点调查与分析122

第二节 各地犯罪分类与分析123

一、混合型分类模式123

二、动态型分类模式124

三、条件型分类模式126

四、概括型分类模式127

五、行动型分类模式128

第三节 犯罪分类的多样性与实用性129

一、国内犯罪分类举例129

二、国外犯罪分类举例130

三、关于犯罪分类的新思考130

第五章 犯罪地域论132

第一节 犯罪地域分布特点133

一、犯罪总量的地域分布特点133

二、主要犯罪类型的地域分布特点134

三、暴力通道与贩毒走廊135

四、城乡犯罪分布特点136

第二节 各地关于犯罪地域分布特点的分析141

一、犯罪地域分布具有规律性141

二、地域环境与犯罪高发区142

三、不同的地域环境有不同的犯罪特点144

四、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犯罪分布147

第六章 犯罪成因论1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犯罪的不可避免论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犯罪的可控制论的论点149

一、论点提出的背景149

二、论点的依据150

三、论点对本课题的影响150

第二节 刑事个案发案原因的调查151

一、调查方法151

二、调查结果151

第三节 犯罪成因是一个结构体系的论点156

一、论点的依据157

二、论点的要义158

三、论点对本课题的影响159

第七章 犯罪预测论161

第一节 犯罪预测原理161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161

二、追溯最早的预测与犯罪预测162

三、犯罪预测的基础164

四、犯罪预测的主观条件165

五、犯罪预测的分层与意义165

第二节 对全国犯罪趋势的中长期预测166

一、从两种对立因素上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66

二、从发案总量上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68

三、从犯罪质的方面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69

四、从地区分布上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70

五、从案件类型上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70

六、从犯罪成员及其作案方式上推估犯罪的总趋势171

第三节 分卷对犯罪趋势的中长期预测172

一、预测方法172

二、预测结果173

三、预测评估173

第八章 犯罪对策论175

第一节 总卷关于犯罪对策的论述175

一、总体战略175

二、基本对策176

三、具体对策176

四、保障条件177

第二节 各地分卷关于犯罪对策的论述177

一、三级模式、三道防线、五个规律177

二、社会对策与公安对策178

三、“以严治乱”、“以组织制流动”的对策思路179

四、三个层次的对策性思路179

五、两大对策系统180

六、对策分类法181

七、犯罪对策的“三结合”原则和3个组成部分181

八、犯罪对策构成三要素182

第九章 犯罪比较论183

第一节 犯罪研究比较184

一、关于犯罪研究的组织形式、方向选择和漏立案件调查的比较184

二、关于犯罪成因和对策研究的比较185

第二节 国外犯罪研究的若干问题186

一、发案率问题186

二、犯罪趋势问题186

三、“同步论”问题187

四、安全感问题187

第三节 国际犯罪资料187

一、刑事发案率比较187

二、刑事发案绝对数比较188

三、刑事案件分类比较188

四、犯罪趋势推估189

第十章 犯罪发展论190

第一节 基本经验190

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经验190

二、“三结合”的组织形式的经验191

三、坚持调查研究、凭数据说话的经验191

四、合理布局的经验192

五、上下互动、资源共享的经验192

第二节 基本价值192

一、基础性价值192

二、历史性价值193

三、实证性价值193

四、知识性价值193

五、精神性价值193

第三节 思考194

一、究竟什么是预防犯罪的中国之路194

二、中国犯罪研究之路的特点是什么194

三、如何深刻认识有组织犯罪195

四、为什么提出“拾起犯罪学的另一半”196

五、什么是犯罪“规律链”196

附录一:关于本课题197

中国犯罪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概述197

犯罪学研究路径和方法的启示&周长康222

附录二:关于作者及其近期学术成果228

离而不休的冯树梁&陈菊梅228

主攻预防犯罪研究的专家——冯树梁教授&名湖 陈娟230

预防犯罪的中国之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233

探索犯罪与预防犯罪研究之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249

关于深刻认识有组织犯罪的几个观点266

寻找战胜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科学知识——“首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侧记273

研究成果表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