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
  • (日)宗治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262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佛教-美术-研究-印度;佛教-美术-研究-中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 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1

一 如何理解佛教美术的多样性1

二 本研究的图像解释学方法5

三 本研究的构成7

第一部 印度的窣堵波信仰与涅槃美术15

第一章 窣堵波的象征及其装饰原理——窣堵波造型所表现的“死”与“生”的象征15

一 引言15

二 窣堵波与圣树支提16

三 窣堵波与柱、宇宙轴21

四 窣堵波与胎、卵、壶28

五 窣堵波与祠堂、天宫、乐园34

六 窣堵波的装饰原理42

(一)水43

(二)植物43

(三)动物46

(四)众神48

(五)女神与密荼那52

七 窣堵波、涅槃的双重性56

第二章 南印度阿玛拉瓦蒂的涅槃故事图——“释迦最后之旅”的故事图70

一 引言70

二 故事图六个场面的解释71

(一)第一场面“多子圣树”71

(二)第二场面“遮婆罗圣树”73

(三)第三场面“大林的鸠陀伽罗讲堂”74

(四)第四个场面“象之凝望”76

(五)第五场面“释迦休憩与河流奇迹”76

(六)第六场面“般涅槃”78

三 故事图的特征79

四 故事图的制作年代和位置确定81

〔附论〕阿玛拉瓦蒂出土的八角柱浮雕葬礼故事图83

第三章 犍陀罗涅槃图的解读——“释迦之死”故事图的出现92

一 引言92

二 侧卧的释迦92

三 世俗的人们(末罗族)98

四 诸神(魔王及女儿、梵天和帝释天、执金刚神、树神、城的女神、颂赞之神)100

五 比丘(悲泪比丘、阿难和阿那律、优波摩那、须跋、大迦叶)107

六 结语115

第四章 印度涅槃美术的变迁——涅槃的象征性与故事性的矛盾125

一 早期佛教美术中的涅槃美术125

(一)涅槃图的禁忌125

(二)舍利故事图128

二 犍陀罗的涅槃故事图136

(一)涅槃(“涅槃”)136

(二)葬礼(“遗体缠布”“入殓”“送葬”“荼毗”)138

(三)舍利(“舍利入城”“守护、礼拜舍利”“舍利争夺战”“分舍利”“搬运舍利”“起塔”)143

(四)涅槃故事图的特征151

三 印度涅槃图的发展152

(一)贵霜朝的秣菟罗152

(二)笈多朝的秣菟罗和萨尔纳特154

(三)涅槃大像——拘尸那揭罗与阿旃陀157

(四)波罗朝161

四 结语164

第二部 印度尊像的两个系列与弥勒菩萨图像175

第一章 古代印度的梵天、帝释天图像——圣者、行者的形象和王者、战士的形象175

一 引言175

二 梵天和帝释天的神格176

三 梵天的图像177

(一)梵天图像的形成177

(二)梵天图像的发展180

四 帝释天的图像186

(一)帝释天图像的形成186

(二)帝释天图像的发展192

五 结语195

第二章 犍陀罗三尊形式中二胁侍菩萨图像——释迦菩萨、弥勒菩萨、观音菩萨203

一 引言203

二 犍陀罗三尊形式中二胁侍菩萨的图像分类204

三 犍陀罗菩萨像的图像与尊格——释迦、弥勒、观音219

第三章 犍陀罗的弥勒菩萨图像——围绕梵天、婆罗门行者图像的混淆234

一 犍陀罗弥勒菩萨诸特征234

二 犍陀罗弥勒菩萨的图像学245

三 结语253

〔附论一〕关于犍陀罗的弥勒佛造像254

〔附论二〕关于犍陀罗、迦毕试“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图像研究256

第四章 犍陀罗的半跏思惟图像——半跏思惟像的出现及与观音菩萨的联系268

一 引言268

二 佛传图中的半跏思惟像270

三 大神变图中的半跏思惟像276

四 佛三尊像中的半跏思惟像281

五 单体的半跏思惟像284

六 结语290

第五章 印度弥勒图像的变迁——弥勒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图像转换297

一 引言297

二 贵霜朝的弥勒菩萨像298

(一)犍陀罗298

(二)秣菟罗300

三 笈多朝、后笈多朝的弥勒菩萨像305

(一)萨尔纳特305

(二)西印度石窟(阿旃陀、卡乃里、纳西克、卡洛拉)309

四 波罗朝的弥勒菩萨像316

五 结语319

第三部 中亚弥勒和涅槃的图像学327

第一章 弥勒与大佛——象征理想世界的弥勒大佛327

一 大佛与印度、中亚、中国327

二 弥勒经典与弥勒的身高335

三 陀历的弥勒大佛338

第二章 克孜尔第一期券顶窟壁画——禅定僧、山岳构图、弥勒菩萨的图像构成346

一 引言346

二 第一期券顶窟壁画348

(一)第77窟(雕像窟)348

(二)第118窟(海马窟)352

(三)第212窟(航海者窟)356

(四)第92窟(雌猿窟)357

三 禅定僧与自然景观的图象358

四 禅定僧、山岳构图的模式“帝释窟禅定”368

五 山岳表现的特征及由来376

六 须弥山与洞窟381

七 禅定僧、山岳构图与弥勒信仰386

八 “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图像389

九 结语397

第三章 克孜尔石窟的涅槃美术——犍陀罗涅槃图的继承、演变和发展406

一 克孜尔石窟的涅槃美术概观406

二 正方形穹窿顶窟的涅槃图408

(一)佛传中的涅槃408

(二)涅槃图的独立411

三 大像窟的涅槃图——涅槃空间的形成413

四 中心柱窟的涅槃图像构成421

(一)“涅槃”423

(二)“茶毗”429

(三)“分舍利”432

(四)从“阿阇世王故事”到“第一结集”436

(五)“涅槃”与“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的组合442

五 结语444

第四章 中亚涅槃图的图像学考察——哀悼姿态与女神信仰453

一 西北印度的晚期涅槃图453

二 巴米扬和敦煌隋代的涅槃图457

三 哀悼的姿态462

四 彭吉肯特的“哀悼之图”467

五 中亚的涅槃图及其背景472

第五章 巴米扬石窟顶部壁画的图像构成——弥勒菩萨、千佛、装饰佛陀、涅槃图478

一 引言478

二 西大佛的佛龛顶部壁画——弥勒菩萨的兜率天世界480

三 坐佛龛和祠堂窟的图像构成——弥勒菩萨与千佛485

四 弥勒菩萨的图像494

五 弥勒菩萨、千佛、装饰佛陀、涅槃图500

六 弥勒菩萨与涅槃图的组合505

结论515

后记524

Contents and Summary in English527

图版5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