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湖南省咨询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461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湖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工业化的基本理论和国际比较1
一、工业化的理论1
(一)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思想1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工业化理论11
(三)工业化理论的思考和启示18
二、工业化的国际比较19
(一)工业化的先行者19
(二)工业化的赶超者21
(三)后起国(地区)的工业化23
(四)发达国家(地区)工业化道路的启示24
湖南工业化的省情依据28
一、湖南基本省情与特征28
(一)湖南基本省情28
(二)省情特征30
二、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37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37
(二)湖南省工业发展的回顾46
(三)湖南与周边及发达省份产业结构现状的比较53
三、湖南工业化的条件分析57
(一)湖南省推进工业化的基本条件57
(二)湖南省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58
(三)湖南省工业化的比较优势61
(四)湖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选择的必要性64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评价体系66
一、新型工业化概念的界定66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66
(二)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意义70
(三)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72
(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76
二、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80
(一)中国新型工业化特征80
(二)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特征81
三、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86
(一)新型工业化标准要求86
(二)指标设计意义87
(三)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基本结构87
(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指标设计原则89
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90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研究95
一、战略思想95
(一)指导思想95
(二)发展原则95
二、战略目标97
(一)经济发展目标98
(二)产业结构目标101
(三)人民生活水平102
(四)环境保护水平102
三、战略任务103
(一)经济结构调整103
(二)产业结构调整106
(三)发展方式调整108
(四)投入结构调整109
(五)技术结构调整110
四、战略对策113
(一)制度创新113
(二)管理创新114
(三)政策创新115
(四)方法创新116
(五)开放创新118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结构创新120
一、何谓新型工业化的结构创新120
(一)结构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120
(二)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共同之点强调“化”字121
(三)新型工业化注重“新型”125
(四)新型工业化结构创新的新解读127
二、湖南工业结构创新取得积极进展127
(一)兼并重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129
(二)技术进步与创新,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得到提升129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多种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131
(四)调整重点与方式的改变,工业行业结构逐步合理132
(五)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创新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134
三、湖南工业结构仍存在的主要问题135
(一)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适应不了工业结构升级和创新的需要136
(二)工业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139
(三)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141
(四)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仍在拉大142
(五)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约束,制约了可持续发展143
四、湖南新型工业化结构创新的对策145
(一)大力扶持和发展信息产业与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45
(二)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工业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146
(三)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变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148
(四)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支柱性产业和增长极核,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49
(五)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工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程度151
(六)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153
(七)发挥政府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保证154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157
一、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157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157
(二)技术创新的作用160
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64
(一)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164
(二)信息化对当今世界产业革命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64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65
(四)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167
(五)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具体途径169
(六)政府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的作用171
三、湖南技术创新发展现状171
(一)传统产业的创新不足173
(二)技术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173
(三)消化吸收能力不足174
四、湖南技术创新的战略思路174
(一)技术创新原则174
(二)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176
(三)湖南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177
五、湖南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选择181
(一)湖南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181
(二)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任务182
(三)湖南推进信息化的对策184
六、完善新技术成长机制186
(一)科技资源的市场配置186
(二)构建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186
(三)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187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创新190
一、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190
(一)制度的含义及功能190
(二)制度的变迁与创新192
(三)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193
二、产权制度创新195
(一)产权制度的内涵195
(二)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97
(三)建立与完善现代产权制度198
三、政府制度创新201
(一)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201
(二)新型工业化中的政府制度创新202
四、组织创新211
(一)组织创新的内涵与意义211
(二)新型工业化中的组织创新212
(附)湖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216
“弯道超车”的理论217
“弯道超车”的案例217
“弯道超车”的挑战和机遇218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资源创新221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萌生与发展221
二、国外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223
(一)微观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24
(二)中观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25
(三)宏观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26
(四)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228
三、湖南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29
(一)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230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30
四、湖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37
(一)资源状况237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24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41
五、湖南循环经济发展战略242
(一)指导思想242
(二)战略目标243
(三)重点任务243
(四)大力发展能源战略247
(五)保障措施253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服务业创新256
一、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256
(一)新型工业化256
(二)现代服务业258
(三)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262
(四)我国现代服务业266
(五)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274
二、湖南现代服务业综合能力分析277
(一)湖南现代服务业277
(二)湖南现代服务业综合能力分析280
三、湖南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抉择288
(一)现代服务业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288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创新289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创新291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品创新292
(一)打造现代物流湘军292
(二)开放资本市场,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97
(三)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302
(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高创新能力306
(五)协调商务服务产业,提高服务水平309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就业创新314
一、工业化国家劳动就业政策形势比较314
(一)近期国际就业形势概述314
(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315
二、我国劳动就业现状318
(一)中国劳动就业现状分析318
(二)我国劳动力就业的特征323
三、湖南劳动力的现状分析325
(一)湖南劳动力就业现状325
(二)湖南省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328
四、新型工业化与就业的关系329
(一)扩大就业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条件329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蕴藏着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331
五、湖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就业创新332
(一)转变观念,发展、增加非正规就业,实现充分就业333
(二)建立健全体系,促进非正规就业337
(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340
(四)注重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343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就业机会345
(六)加快城市化发展,拓展就业空间347
(七)减少人才外流,实现湖南人才各尽其才349
六、结论352
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创新357
一、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358
(一)城市是工业化的载体358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358
(三)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力359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主要模式360
(一)世界主要工业化模式360
(二)国外城市化典型模式362
三、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特征及差距364
(一)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364
(二)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的特征368
(三)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的差距与成因370
四、湖南省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374
(一)指导思想374
(二)基本原则375
(三)战略目标375
(四)战略任务380
(五)保障措施384
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金融创新390
一、金融与新型工业化的关联性分析390
(一)金融的职能及对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作用390
(二)金融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机理分析393
二、湖南金融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395
(一)湖南金融发展历程395
(二)湖南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397
(三)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数399
(四)湖南金融发展水平的横向对比分析400
三、湖南新型工业化对金融需求的预测分析402
(一)湖南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分析402
(二)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金融因素分析403
(三)金融需求量的预测模型的构建408
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金融创新414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414
(二)金融创新的途径、方法及举措414
(三)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423
湖南部分统计年鉴数据(1949—2008年)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