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之思与社会现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晓明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960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之思与社会现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们的时代3
阐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3
一、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主题3
二、对存在论根基之澄清与阐明的必要性7
三、作为文本解读的对话以及同当代生活和当代哲学的对话12
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17
一、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传统估价17
二、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估价23
三、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任务29
马克思对主体哲学的批判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36
一、主体性哲学及其基本困境36
二、作为感性意识或实践意识的语言41
三、马克思的语言概念与意识之内在性的瓦解4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54
一、对马克思哲学的近代阐释54
二、“超感性世界”的腐烂或崩溃58
三、马克思同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的脱离6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69
一、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根据的资本69
二、资本与现代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或“共谋”关系74
三、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及其原则高度78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85
一、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所作评论的实质85
二、马克思所谓“改变世界”是否从属于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89
三、意识的内在性及其瓦解94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与当代意义101
一、发展主题上的基本对立101
二、自由的领域与自然必然性的领域105
三、立足于历史—实践原则的发展理论111
文明间冲突的现代根源与前景118
一、“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和解”119
二、“文明的冲突”:探究原委125
三、文明之冲突的现代根源133
四、“中国争霸”的神话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40
中篇 历史与社会现实153
哲学的时代课题与使命153
一、哲学与思的任务153
二、对主观意识观点的批判155
三、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15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161
一、主观思想及其对现实的遮蔽161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现实164
三、马克思主义还是康德主义167
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171
一、社会现实的发现172
二、总体性的观点180
三、具体化的路径与实行189
回到社会现实本身199
一、外部反思与客观思想199
二、马克思之超越黑格尔哲学201
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203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207
一、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的批判与社会现实的绽露207
二、马克思之重启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211
三、作为历史之本质性一度的社会现实215
社会现实与经济伦理学研究219
一、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219
二、经济伦理主题的社会历史向度221
三、切中社会现实的研究任务2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向度226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学术22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与社会现实23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任务235
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视域的初始定向240
一、方法问题与存在论240
二、黑格尔传统的积极意义244
三、初始定向的局限性248
下篇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当代解读255
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争论255
一、争论的基本背景255
二、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阐释路向258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拨262
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当代发现268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当代发现”268
二、理论立场的重要性272
三、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学术研究276
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方法问题282
一、语录归纳法:无差别的一般性282
二、阿尔都塞的“总问题”和“认识论断裂”288
三、思想史研究的方法296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与马克思思想的开端304
一、黑格尔哲学之为宗教的理性支柱304
二、大卫·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310
三、最初的转折与矛盾之点315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自我意识”立场325
一、《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一般的说明325
二、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肯定意见:比较具体的说明333
三、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批评意见:比较具体的说明340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取向346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论的一般倾向347
二、具体的现实性取向352
三、“人民理性”或“人民精神”356
马克思同“自由人”决裂的哲学根由361
一、“自由人”的政治浪漫主义361
二、哲学上的差别367
三、“思想”和“现实”372
令人困惑的“物质利益”问题378
一、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面临的困惑378
二、理性的法与私人利益的“非法”381
三、理论中的内在矛盾与哲学上的改弦更张385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与费尔巴哈390
一、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共同立场392
二、对象性的反思形式:直观399
三、对象性的反思形式:活动403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411
一、“本质的矛盾”与“市民社会”411
二、“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与意义421
三、市民社会的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425
四、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429
《巴黎手稿》: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436
一、问题的提出436
二、“对象性的活动”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438
三、“对象性的活动”原则的本体论意义442
四、“对象性的活动”在《手稿》全部内容中的贯彻446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451
一、实践学说与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基础451
二、实践之为存在者的存在规定456
三、感性的对象和感性的活动463
四、马克思实践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变革意义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