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传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传承
  • 徐传武主编;周舜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4033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经济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思想传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意义1

二、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几点认识3

三、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方法8

第一章 宗教迷信思想的弥漫与开始动摇12

第一节 史前——西周时期的宗教迷信12

史前——夏朝的宗教性崇拜12

商代的宗教迷信14

西周的尊天观念15

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18

第二节 西周末年对鬼神迷信的开始动摇19

怨恨、怀疑、否认上天19

抱怨、责难先祖20

对世界的唯物主义解释20

第二章 道儒两家的崛起、分化、演变与百家争鸣21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轻天重民思想21

无神论思想的活跃21

对世界起源的唯物主义解释22

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诞生23

重民思想24

第二节 道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5

老子的思想25

杨朱学派30

彭蒙、田骈学派31

稷下学派32

宋鈃、尹文学派33

庄周学派34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分化37

孔子的思想37

思孟学派与孟子的思想42

荀子的思想46

第四节 墨家的形成与分化50

墨子及其思想50

后期墨家52

第五节 法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54

早期法家54

韩非的法治思想56

第六节《管子》与兵家、农家的思想59

《管子》的思想59

兵家的思想67

农家的思想70

第七节 名家、阴阳家与杂家的思想72

名家的思想72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75

杂家的思想81

第八节 百家争鸣83

百家争鸣的出现和发展83

百家争鸣的内容84

百家争鸣的影响与启示91

第三章 法家与黄老的相继败落及神学思想的发展92

第一节 法家与黄老之学的相继败落92

法家学说的败落92

黄老之学的兴衰93

第二节 董仲舒的新儒学及汉代儒学的兴衰95

汉初儒学的复兴95

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体系99

儒学向经学的转变103

第三节 汉代的道家学说107

《淮南子》107

西汉中期的道家108

两汉之际扬雄、桓谭的思想109

东汉时期王充的思想110

道家向道教的演变112

第四节 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115

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与主要代表人物115

社会批判思潮的主要内容116

社会批判思潮的特点与历史影响122

第四章 玄学的兴起与佛道宗教的发展125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125

玄学的定义、特征及形成的原因125

玄学发展的过程12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与道教思想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学说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139

道教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14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14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144

佛教的基本教义14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般若学14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禅学152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153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与儒学154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的发展154

经学的内部斗争156

儒家学者对玄学的批判156

儒学反对佛学的斗争157

第五章 佛教的兴盛及三教的斗争与融合162

第一节 宗派佛教哲学与慧能的宗教改革162

佛教的盛行与佛教哲学的发展162

隋唐时期主要的佛教宗派163

唐中叶慧能的宗教改革169

唐后期与五代时的佛教171

第二节 儒学、经学及其与佛教的斗争172

儒学的复兴172

儒家的反佛斗争177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思想179

隋唐时期的道教外丹学179

唐末五代时的道教内丹学180

唐五代时道教清修无为理论的发展181

第四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187

柳宗元的思想187

刘禹锡的思想188

第六章 理学的产生、发展与官学化190

第一节 宋初学术思潮的演变190

儒学的复兴190

佛教的没落192

《易》学的盛行193

第二节 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94

道学及其分野194

理学的特征及产生的背景194

理学的开创195

理学的奠基197

理学的形成201

理学的北传与发展206

理学的评价208

第三节 陆九渊的心学与鹅湖之会208

陆九渊与象山学派208

陆朱论争210

杨简的唯我主义210

第四节 熙宁新学与永嘉、永康学派211

熙宁新学的先驱——李觏211

王安石与临川学派213

永嘉、永康学派216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道教思想219

宋元时期道教的发展219

传统内丹学的发展220

邓牧的思想226

第七章 理学的僵化、异化与实学思潮的发展228

第一节 王守仁心学的兴起与影响228

程朱理学的僵化228

王守仁心学的先驱229

王守仁的心学与姚江学派231

王守仁的后学235

第二节 明清实学思潮239

明清实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39

明清实学的特征239

明清实学的兴起与发展(正德到万历初年间)240

明清实学的全盛(万历末—康熙中年间)246

明清实学的熟落(康熙末一嘉庆)266

明清实学的复振(嘉庆末—道咸年间)273

明清实学的历史地位280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理学、经学与子学280

明清时期的理学280

明清时期的经学285

清代的子学292

后记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