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经济发展三十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经济发展三十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670613.jpg)
- 黄金平,王庆洲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18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概况-上海市-1978~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经济发展三十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
第一节 经济工作的恢复性发展1
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1
二、新的比例失调4
第二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6
一、建设“三个基地”6
二、加强企业管理9
三、调整重要比例关系10
四、改组工业企业12
五、明确原则深入贯彻八字方针14
第二章 探索上海经济发展新路19
第一节 明确上海经济发展新方向19
一、确立改造与振兴上海的发展战略19
二、制定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1
第二节 调整工业结构24
一、上海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4
二、组织实施工业结构调整26
三、加强技术改造29
四、建设骨干工程34
第三节 发展第三产业40
一、促进商业流通40
二、发展公用事业45
第四节 开创农村多种经营局面49
一、贯彻“两个立足”50
二、发展壮大乡镇工业52
三、促进农工商一体化经营56
第五节 初步改变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局面57
一、着手解决交通和住宅问题58
二、着力推进重大市政工程建设60
第三章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65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65
一、“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66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构想67
第二节 优先发展第三产业69
一、明确发展重点69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71
第三节 积极调整第二产业75
一、壮大支柱产业75
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79
三、发展都市型工业82
四、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83
第四节 稳定提高第一产业88
一、发展“高优高”农业88
二、建设“菜篮子”工程91
三、农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94
第五节 调整生产力布局96
一、市区“退二进三”96
二、建设“1+3+9”工业区99
第四章 全面开展城市建设103
第一节 加强城市规划104
一、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05
二、完善城市布局107
第二节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109
一、构筑立体交通网络109
二、发展公用事业113
三、加快住宅建设117
四、改造旧区125
第三节 保护生态环境127
一、综合整治重污染地区128
二、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132
三、推进绿化建设136
第四节 加快郊区城镇化进程140
一、推进城镇建设140
二、加强环境保护145
第五章 探索特大型城市管理新路147
第一节 构筑城市分级分类管理的组织构架149
一、以事权下放、分权明责为出发点的改革起步149
二、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152
三、分级管理改革奠定了上海发展的坚实基础154
第二节 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156
一、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的发展演变156
二、确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159
三、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161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成效163
第三节 实行管办分离、管养分开165
一、管办分离,拓展公共管理渠道165
二、管养分开,初步形成社会化运行格局167
第四节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网格化168
一、创新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169
二、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设171
三、网格化建设的成效173
第六章 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格局175
第一节 “四个中心”的新定位175
一、“国际航运中心”构想的形成176
二、“四个中心”战略的确立178
第二节 不断提升城市的经济性集聚和辐射功能181
一、加快金融中心建设182
二、推进航运中心建设191
第三节 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和容纳能力201
一、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
二、稳步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205
三、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8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210
一、坚持以科学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11
二、坚持以实施“三个集中”为抓手,推进郊区农村发展213
三、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建立城乡互动发展机制215
第七章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15
第一节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19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220
二、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225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29
第二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33
一、实施科教兴市战略233
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236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40
第三节 改善生态环境241
一、推进节能降耗242
二、加大环保力度244
三、发展循环经济246
结语249
主要参考书目251
后记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