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数字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数字通信](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671522.jpg)
- 高强,李峭,费礼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0811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数字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数字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名词术语释义1
1.1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分类2
1.2数字通信及其主要技术5
1.2.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5
1.2.2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7
1.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0
1.4通信信道与信道模型11
1.4.1信道的定义与分类11
1.4.2信道的数学模型12
1.5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3
1.6数字通信发展趋势15
练习题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信源编码技术18
名词术语释义18
2.1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19
2.1.1编码器19
2.1.2码的分类20
2.2无失真信源的编码22
2.2.1定长编码及定长编码定理22
2.2.2变长编码及变长编码定理24
2.3失真信源的编码33
2.3.1失真测度33
2.3.2信息率失真函数35
2.3.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37
2.3.4熵压缩编码的具体方法39
2.4音频编码42
2.4.1波形编码ADPCM的基本原理43
2.4.2参量编码的线性预测编码器LPC44
2.5视频编码46
2.5.1静止图像压缩编码及其技术标准JPEG46
2.5.2面向通信的视频压缩编码及其技术标准H.26148
2.5.3活动图像压缩编码及其技术标准MPEG50
2.6例题52
练习题54
参考文献55
第3章 基带传输技术56
名词术语释义56
3.1数字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57
3.2数字基带信号波形58
3.2.1基带信号时域表示59
3.2.2基带信号频域表示61
3.3基带传输码型与码型变换65
3.3.1基带传输码型的特点65
3.3.2常见基带传输码型66
3.4数字基带传输系统70
3.4.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70
3.4.2无失真基带传输71
3.4.3部分响应系统77
3.4.4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79
3.4.5时域均衡81
3.5眼图86
3.6例题87
练习题89
参考文献89
第4章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90
名词术语释义90
4.1简单数字调制91
4.1.1二进制幅移键控92
4.1.2二进制频移键控93
4.1.3二进制相移键控95
4.2多相相移键控97
4.2.1四相相移键控97
4.2.2高阶多相相移键控102
4.3正交振幅调制103
4.3.1 QAM基本原理103
4.3.2 QAM性能分析107
4.4恒包络调制110
4.4.1准恒包络调制技术111
4.4.2几种恒包络调制技术115
4.5网格编码调制123
4.5.1 TCM基本原理123
4.5.2 TCM的研究和应用发展126
4.6扩频技术127
4.6.1扩频技术原理128
4.6.2伪随机序列132
4.6.3扩频技术的性能特点134
4.6.4扩频技术应用138
4.7例题139
练习题141
参考文献142
第5章 同步技术143
名词术语释义143
5.1同步技术分类144
5.2载波同步技术145
5.2.1直接法145
5.2.2插入导频法148
5.2.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指标151
5.3位同步技术154
5.3.1外同步法154
5.3.2自同步法156
5.3.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157
5.4帧同步技术159
5.4.1起止同步法160
5.4.2连贯式插入法160
5.4.3间歇式插入法163
5.4.4帧同步系统性能指标166
5.4.5帧同步的保护167
5.5网同步169
5.5.1准同步方式171
5.5.2码速调整法171
5.5.3水库法172
5.5.4主从同步法173
5.5.5相互同步法174
5.6例题175
练习题176
参考文献176
第6章 多用户检测技术177
名词术语释义177
6.1多路复用与多址接入179
6.2 FDMA系统及TDMA系统容量180
6.3 CDMA系统容量181
6.3.1 CDMA系统容量——单用户检测181
6.3.2 CDMA系统容量——多用户检测181
6.3.3 FDMA、TDMA和CDMA多用户系统容量的比较183
6.4 DS-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184
6.4.1 CDMA接收机——滤波与判决184
6.4.2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分类185
6.4.3最佳多用户检测接收机186
6.4.4线性检测器187
6.4.5干扰抵消型检测器191
6.4.6盲多用户检测192
6.5多用户检测器的性能193
6.5.1比特差错率194
6.5.2渐近多用户有效性195
6.5.3抗远近效应能力196
6.6例题196
练习题197
参考文献197
第7章 多址接入技术199
名词术语释义199
7.1基本原理200
7.2频分多址202
7.3时分多址204
7.4码分多址209
7.4.1 CDMA发展历史210
7.4.2 CDMA特点211
7.4.3直接序列扩频212
7.4.4码分多址系统性能216
7.4.5 CDMA系统容量218
7.4.6 CDMA的两种形式220
7.5多址接入算法224
7.5.1 ALOHA系统信息到达统计225
7.5.2时隙ALOHA226
7.5.3预约ALOHA228
7.6局域网多址接入技术228
7.6.1 CSMA协议228
7.6.2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229
7.6.3带冲突避免的多址接入协议229
7.6.4忙音多址接入协议231
7.6.5 IEEE 802.11231
7.7例题234
练习题235
参考文献235
第8章 现代数字交换与组网技术237
名词术语释义237
8.1程控交换技术238
8.1.1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史239
8.1.2程控交换机组成240
8.1.3呼叫处理的一般过程246
8.1.4基本交换单元248
8.2分组交换技术251
8.2.1分组交换技术概述252
8.2.2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252
8.2.3分组交换网组成254
8.2.4分组交换网通信协议255
8.2.5 CCITT X系列协议257
8.2.6用户终端与分组交换网络的连接259
8.2.7网间互联259
8.3 ATM交换技术260
8.3.1 ATM信元261
8.3.2 B-ISDN参考模型264
8.3.3 ATM交换原理268
8.3.4基本排队机制271
8.3.5共享存储器交换机的模型273
8.3.6 ATM服务质量276
8.4例题277
练习题280
参考文献280
第9章 卫星通信系统281
名词术语释义281
9.1卫星通信概述282
9.1.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282
9.1.2卫星通信的特点283
9.1.3卫星通信系统组成284
9.1.4卫星通信的分类288
9.1.5卫星通信的发展290
9.2卫星通信调制和传输技术292
9.2.1卫星通信调制技术292
9.2.2卫星通信传输技术295
9.3卫星通信多址技术296
9.3.1卫星通信多址方式的信道分配技术297
9.3.2卫星通信频分多址技术297
9.3.3卫星通信时分多址技术300
9.3.4卫星通信空分多址技术301
9.3.5卫星通信码分多址技术302
9.4卫星通信组网技术304
9.4.1卫星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305
9.4.2 Ad Hoc网络308
9.4.3空基移动网络312
9.4.4卫星移动通信网络路由算法316
9.5例题318
练习题319
参考文献319
第10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320
名词术语释义320
10.1数字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321
10.1.1移动通信的特点321
10.1.2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322
10.2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325
10.2.1自适应链路技术325
10.2.2多址接入技术327
10.2.3扩频技术328
10.3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329
10.3.1 GSM的特点330
10.3.2 GSM的组成330
10.3.3 GSM的主要参数331
10.3.4 GSM的接口332
10.3.5 GSM的传输方式333
10.3.6 GSM身份鉴别334
10.3.7 GSM呼叫建立过程334
10.3.8 GSM关键技术335
10.3.9 GSM网络规划设计流程336
10.3.10 GSM支持的业务336
10.3.11 GSM发展前景337
10.4 CDMA移动通信系统337
10.4.1 CDMA原理337
10.4.2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339
10.4.3 CDMA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服务342
10.4.4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343
10.4.5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345
10.4.6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348
10.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后续发展353
10.5.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353
10.5.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种主流标准353
10.5.3 WCDMA、CDMA2000和TD-SCDMA标准的比较355
10.5.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358
10.5.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服务360
10.5.6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361
10.5.7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362
10.6例题363
练习题364
参考文献364
第11章 超宽带通信系统365
名词术语释义365
11.1超宽带无线电的基本概念366
11.1.1超宽带无线电的分类367
11.1.2 UWB无线电的特点369
11.1.3 UWB无线电的关键技术372
11.2基带脉冲超宽带374
11.2.1基带脉冲超宽带定义375
11.2.2基带脉冲超宽带分类375
11.2.3 UWB信号脉冲376
11.2.4脉冲无线电UWB系统实现378
11.3调制载波UWB378
11.3.1单载波DS-CDMA379
11.3.2多带正交频分复用UWB(MB-OFDM-UWB)380
11.4 UWB信道385
11.4.1 UWB信道模型385
11.4.2信道和接收机387
11.4.3 UWB信道估计392
11.5 UWB接入方法396
11.5.1 TH-PPM多址接入技术397
11.5.2 DS-UWB多址技术401
11.5.3伪混沌跳时多址技术405
11.5.4混沌序列扩频多址接入408
11.6例题410
练习题411
参考文献411
第12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413
名词术语释义413
12.1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414
12.1.1无线自组织网络定义414
12.1.2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发展及特点415
12.1.3具有可扩展结构的无线自组织网络417
12.1.4无线自组织网络应用420
12.2无线自组织网络信道接入协议422
12.2.1信道接入协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22
12.2.2信道接入协议分类426
12.2.3几种代表性的信道接入协议428
12.2.4信道接入协议分析436
12.3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437
12.3.1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438
12.3.2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分类440
12.3.3 AODV路由协议445
12.4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功率管理与控制453
12.4.1提高网络容量的功率管理与控制机制455
12.4.2降低能耗的功率管理与控制机制458
12.5无线自组织网络发展465
12.5.1无线自组织网络发展现状及挑战465
12.5.2应用前景470
12.6例题471
练习题473
参考文献473
名词术语英汉对照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