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观测与试验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傅伯杰,于秀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0528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生态系统-系统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观测与试验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经验与启示1
第1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8
1.1 引言8
1.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色13
1.3 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问题17
1.4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展望20
1.5 结语21
主要参考文献22
第2章 中国主要生态系统及其管理23
2.1 中国主要生态系统及其变化23
2.2 国家生态系统管理的体制与机制30
2.3 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进展37
2.4 结语42
主要参考文献43
第3章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我国西部土地退化防治中的应用48
3.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48
3.2 我国西部土地退化防治成因及防治现状49
3.3 IEM在我国西部土地退化防治中的实施52
3.4 结语60
主要参考文献60
第4章 锡林郭勒草地适应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研究62
4.1 引言62
4.2 生态区概况63
4.3 主要研究结果64
4.4 新技术推广与示范区建设69
4.5 结语72
主要参考文献73
第5章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理论与实践75
5.1 引言75
5.2 生态区概况76
5.3 全球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的影响77
5.4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三江源地区为例81
5.5 生态畜牧业实践85
5.6 结语与展望89
主要参考文献90
第6章 荒漠化治理与沙地水循环“沙坡头模式”92
6.1 引言92
6.2 沙坡头治沙模式产生的背景93
6.3 沙坡头治沙模式下的经验与启示95
6.4 沙坡头治沙模式的推广应用及效益105
6.5 结语105
主要参考文献106
第7章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防治“三圈”范式110
7.1 引言110
7.2 鄂尔多斯高原“三圈“范式概念框架110
7.3 鄂尔多斯高原“三圈”范式概念下的研究116
7.4 鄂尔多斯高原“三圈”范式的示范和应用119
7.5 “三圈”范式概念的扩展119
7.6 结语121
主要参考文献121
第8章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育123
8.1 引言123
8.2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历史与景观结构变化124
8.3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对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26
8.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131
8.5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恢复与湿地生态系统性可持续管理133
8.6 结语136
主要参考文献136
第9章 东北黑土有机碳变化过程与生态恢复及重建模式138
9.1 引言138
9.2 黑土概况139
9.3 黑土土壤有机碳变化过程140
9.4 黑土有机碳的生态恢复145
9.5 结语147
主要参考文献148
第10章 南方红壤丘陵区综合开发“千烟洲模式”150
10.1 南方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150
10.2 选点与规划152
10.3 千烟洲模式153
10.4 模式的成效157
10.5 结语159
主要参考文献160
第11章 北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什么衰退162
11.1 引言162
11.2 樟子松分布状况163
11.3 沙地樟子松的衰退特征164
11.4 沙地樟子松衰退原因分析165
11.5 结语170
主要参考文献171
第12章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过程与生态系统优化管理173
12.1 引言173
12.2 生态区概况174
12.3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原因174
12.4 杉木人工林连栽的影响180
12.5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184
12.6 结语189
主要参考文献190
第13章 西南(岷江上游)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193
13.1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现状194
13.2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的自然更新研究196
13.3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的调控试验201
13.4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可持续管理研究的启示204
13.5 结语205
主要参考文献205
第14章 亚热带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过程及其适应性调控207
14.1 引言207
14.2 研究背景与区域需求207
14.3 喀斯特土壤生态过程及其服务功能形成机理208
14.4 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植被演替214
14.5 喀斯特峰丛洼地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及生态功能重建的农业结构调整设计218
14.6 结语220
主要参考文献220
第15章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223
15.1 研究区概况224
15.2 山区气候——水文过程:水文、水资源系统及变化趋势225
15.3 平原绿洲区——农田水文过程227
15.4 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生态退耕230
15.5 荒漠区——生态水文过程232
15.6 结语236
主要参考文献237
第16章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与流域水循环239
16.1 引言239
16.2 生态区概况239
16.3 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的长期观测和研究244
16.4 生态系统管理的优化模式和示范248
16.5 结语250
主要参考文献250
第17章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过程机理及其调控252
17.1 引言252
17.2 库区生态环境概况252
17.3 研究现状与问题255
17.4 库区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体系257
17.5 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过程的机理研究259
17.6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261
17.7 结语265
主要参考文献265
第18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管理和服务267
18.1 前言267
18.2 生物多样性同生态系统服务的联系269
18.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的政策响应272
18.4 结语273
主要参考文献273
第19章 生态系统服务项目成功的10个判别标准275
19.1 引言275
19.2 10个评判标准概述275
19.3 结语287
主要参考文献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