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代皇权交接实录 第7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代皇权交接实录 第7卷
  • 华言实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754430475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2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代皇权交接实录 第7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帝位禅让——三皇五帝首施民主3

1.远古有传说,盘古开天地。混沌初开,天皇氏继统人间3

2.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三皇时风气初开化,人心无私念6

3.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并称五帝。五帝时禅让制大放异彩,独行其道8

4.禅让制的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尧舜禅让”的佳话流传了几千年,是他们让我们见证了远古时期的淳朴民风22

第二编 一家天下——夏商周传子不传外29

1.夏启立国家天下,开创了长子继承帝位的先河29

2.后羿夺位,太康失国,王位争夺战从此拉开帏幕,正式上演33

3.被后羿侵国八年,寒浞继之三十二年,共四十年左右的夏王权,经三世三王后,太康终于复国,并创下了中兴大业36

4.时日曷丧,夏桀亡国。太阳的光芒从此失色,首代王朝土崩瓦解,花落他人手39

5.商汤顺应时代的潮流,施行仁政,逐步实施灭夏计划。夏桀一逃再逃,始终难免覆灭命运,在南巢做了商军的俘虏43

6.伊尹发动兵变,却不是为了夺取政权,而是要教育太甲师乃祖之风。三年的闭门思过,太甲终于幡然悔悟,伊尹于是还政太甲47

7.盘庚作了一个大胆而英明的决定:建立一个稳定的新都——殷。但这却引起了骚乱,盘庚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这场风波51

8.荒淫无道的商纣,宠妲己,制炮烙,兴酒池,建肉林,演绎了一场最后的疯狂。最终,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中走上了不归路54

9.文王奠基,武王伐纣,成王守业,三代君主共建大周政权57

10.不让百姓讲话,还自鸣得意的周厉王,终于在国人暴动的怒吼声中流落他乡65

11.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却戏掉了整个江山68

12.出逃的太子被迎立为国王,但迁都继位后的周平王面对的却是一片残破的江山72

13.周赧王债台高筑,山河破碎,千年江山毁于一旦74

第三编 胜者为王——春秋战国弱肉强食79

宫廷政变——春秋战国权力斗争综览79

奉天讨罪——郑庄公箭射天子86

1.郑庄公与周平王本是亲上加亲的关系:祖父同胞,母亲同胞。兄弟二人曾各执政位,却颇不和睦。庄公首先向同胞兄弟叔段发了难86

2.郑庄公调虎离山,将计就计。庄公终于掌握了太叔与姜氏勾结谋叛的确凿证据,他抢先下手了87

3.庄公杀弟驱母,有违孝道,为了在天下人面前树立楷模,他暗渡陈仓,掘地见母,博取民心88

4.庄公处理完家事,就去找周平王算账。这一账算下来,天子与诸侯互换人质,就将东周王室的地位给降到等同诸侯国的地位了89

5.庄公拉大旗作虎皮,祭起“奉天讨罪”的大旗,向其他诸侯国屡屡发难,俨然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90

6.不自量力的周桓王难忍王室尊严受辱,首先向庄公发难。庄公被迫自卫,却一箭把天子射下马来92

7.郑国依违南北,两不得罪,在夹缝中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生存地位,初期豪气消殆无遗93

尊王攘夷——齐桓公一匡天下96

1.姜小白急中生智,嚼舌喷血,骗过对方。当公子纠一行悠哉游哉地抵达齐都时,姜小白已登基坐殿96

2.管仲各为其主,箭射小白;齐桓公事业为重,宽宏大量,赦免并重用管仲97

3.桓公联姻王室,不仅使齐国在同王室攀上姻娅的同时,又和好几位诸侯结上裙带关系97

4.北杏会议,齐桓公首次得到周天子的王命。尊王攘夷的策略,从此成为桓公称霸事业的方略98

5.桓公威服宋、郑,讨逆伐戎,南征荆楚,葵丘赐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事业和声望达到了最高峰100

6.齐桓公讳疾忌医,病入骨髓,小人在侧,凄惨离世。墙外,儿子们的夺位之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齐国霸业在无休止的内耗中顷刻断送了105

7.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建立一代霸业,却顷刻失于内溃之中。齐国的称霸历史一结束,其后继者徒争其位,却难保其政106

仁义齐天——宋襄公志大才疏111

1.宋襄公匡扶齐室,自认为是创立霸业的时机111

2.欺软怕硬的宋襄公反倒成为了楚王的阶下囚和筹码。盟约上的霸主有名无实112

3.泓水一战,使宋襄公再也不敢尝试霸主的滋味了。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终使他的霸主梦付诸东流113

4.笃信仁义,武威不济,是宋国称霸诸侯的最大障碍,它只能在霸权的余荫下应付险恶的生存环境114

武霸天下——晋文公大器晚成117

1.四十三岁的重耳被迫和他所结交的文武贤士数十人,辗转漂泊,颠沛流离,过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117

2.六十二岁的重耳终于登上王位,是为晋文公。文公励精图治,国势日强,护驾襄王又使他名声大振。这时他已具备了争霸的条件119

3.晋楚争霸的高潮是城濮之战。践土之盟更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120

4.晋国的霸主地位自确立起,一直延续到百年左右的春秋晚期,晋国的政权一直平稳过渡123

东山再起——秦穆公西戎称霸127

1.不寻常的国际婚姻,不仅创下了“秦晋之好”的千年传话,还使秦穆公意外地得到了一批国外人才,从而推动了他的称霸事业127

2.不战而胜的割地密约,泛舟之役活捉晋惠公,扶持晋文公称霸,绛都城外的秘密交易,这一系列的行动奠定了秦穆公的霸业基础129

3.千里东征兵车行,可怜崤山崖前骨。卷土重来未可知,开创霸业在西戎132

4.不甘边陲的秦国,时时刻刻想着向东扩展。秦国凭借着人才优势,帝王雄心,最终统一了天下136

信谄毁霸——吴夫差惑谄亡国140

1.专诸刺王僚,阖闾夺得王位,他励精图治,兴威强吴,但晚年荒淫,国势日衰140

2.吴王夫差迎丧归国,携恨练兵,终于打败越国,为亲复仇143

3.夫差惑于越国君臣臣服表象,放虎归山,终至惹来千秋遗恨145

4.吴国破楚臣越,称霸一时,无奈听信谗言,远离贤臣,终至魂系中原149

卧薪尝胆——越勾践藏韬养晦153

1.阖闾战死,吴越自此结下世仇。夫差兴兵,勾践败退,无奈之下,只得蓄谋屈为臣虏153

2.含垢忍辱,勾践处心积虑。伪装成功,伏虎终归南山155

3.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恩怨,终以夫差伏剑告终156

4.勾践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终至灭吴雪耻。但他也由此走向自满,嫉恨功臣,终至兵败亡国158

志吞四海——武灵王胡服骑射161

1.赵武灵王“气雄万夫,志吞四海”,胡服骑射习汉俗,冒名深入虎狼穴161

2.胡服行边靖虏尘,雄心直欲并西秦。吴娃一脉能胎祸,梦里琴声解误人。祸起萧墙,英雄气短,赵武灵王竟至活活饿死163

临危授命——燕昭王筑黄金台167

1.奸臣窃国,太子避难。本以为迎来的是救世主,谁知却是中山狼167

2.图恢复昭王礼贤下士,黄金台高筑广招四方人才,终至报仇雪恨出兵伐齐。然世事难测,突然驾鹤西去,留下满腔仇怨169

3.燕国由一个弹丸小国,后至称霸一方,虽入“七雄”之列,终未见鼎足中原172

第四编 千古一梦——秦王朝皇权交接实录177

乱世枭雄——秦始皇横扫六合177

1.战国风云变幻莫测,乱世枭雄各逞风流。异人替父为质,命运风险难测,只好在别人的冷漠相待下苦熬时日177

2.大商人吕不韦要做一桩获利最丰的大买卖,异人便成了奇货可居,并且初战告捷181

3.祖龙惊天出世,但身世却扑朔迷离,竟不知生父为何人185

4.少年天子初登位,仲父吕不韦悉心教诲的同时,总揽朝政,埋下祸根188

5.秦王忍不得宫中淫乱,扑灭嫪毐叛乱。吕不韦被逼饮鸩自尽,其治国的政治蓝图《吕氏春秋》也一并被弃。秦王以其血性之勇,要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缔造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193

6.秦王嬴政气吞宇内,以高强的政治手腕及强大的军事力量吞并六国,统一天下197

7.建号皇帝,自称为朕,秦始皇开历史先河,展一代雄风,谋万世基业242

矫诏夺位——秦二世沙丘夺权250

1.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扶助胡亥登上帝位250

2.秦二世执政后,苛役,重赋,严役,一系列的倒行逆施,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258

3.风起云涌的起义风潮瓦解了秦王朝的根基,秦二世被迫自杀。项羽攻入咸阳杀死子婴,秦朝至此灭亡271

第五编 风云开阖——汉王朝皇权交接实录281

乱世枭雄——平天下刘邦建汉281

1.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相尊结良缘,挥剑斩白蛇。英雄当有传奇经历,尽显豪杰风流本色281

2.乱世出英豪。在连年争战中,多帮义军分合瓦解,总归项刘两家。大丈夫能屈能伸,暂且为王关中283

3.一山难容二虎,楚汉相争势所难免。匹夫之勇难敌赤帝雄威,四面楚歌之中,楚霸王乌江自刎,刘邦得坐天下285

4.开国皇帝三板斧,汉承帝制,帝国一统,软硬兼施,巩固皇权,尽诛他发小知交,功臣元老288

授命册封——汉惠帝皇位险流产293

1.戚夫人受宠,赵王如意得圣心,太子地位几不可保,关键时刻,吕后立了一功293

2.踵武父制、善尽职守的汉惠帝生活上却很不幸,二十二岁时英年早逝297

守株待兔——汉文帝待价而沽299

1.吕后专权,毒死赵王,人彘戚后,吓死惠帝,分封诸吕,狸猫换太子,肆乱辅政299

2.吕后一死,吕氏家族想乘乱夺取刘家天下。太尉周勃铲除诸吕,拥立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303

3.巩固地位,稳定政权,与民休息,堪称楷模,“文景之治”的盛世军功章有他的一半306

同室操戈——汉武帝赖母得位312

1.王美人以非处子之身,冒险进宫,歪打正着,被太子临幸,又一代名君诞生312

2.王美人与亲家长公主使尽浑身解数,终扶刘彻登上帝位318

福从天降——汉昭帝意外得封345

1.卫子夫得圣宠,产下龙子,得封皇后345

2.巫蛊祸乱起,太子受牵连,到手的皇帝飞了,命也没了348

3.武帝晚年多病,朝不保夕,不得不认真考虑立储问题。钩戈夫人殒命助子继承帝位353

4.忠臣辅政,改制图新,粉碎政变,加冠亲政355

祸福相依——汉宣帝侥幸得位357

1.汉昭帝驾崩,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谁知这刘贺竟是个浪荡子357

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贺的放荡行为惹恼了霍光,二十七天的皇帝梦就此打住361

3.刘询因祸得福,被迎立为帝,并初显身手,扑灭外戚干政366

外戚干政——汉元帝大权旁落368

1.元帝是一个柔弱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368

2.从王政君进宫起,就注定了外戚干政下的西汉王朝的败落372

3.王政君弄权专政,拥权自重,祸乱朝纲375

4.王政君对王莽的全力扶持,直接引狼入室,把西汉引入了没路379

宫廷政变——王莽立新代西汉382

1.外戚入宦,争逐初捷。王莽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终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382

2.王莽党同伐异,步步高升。年迈的太皇太后有名无权,已没有什么力量阻止王莽的野心了383

3.王莽终于窃取王鼎,代汉自立,推行新政。但新朝不新,更不稳固385

4.边境的烽烟,四郡的义兵,朝廷的阴谋,使王莽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终至落了个粉身碎骨的下场388

乱世英豪——光武帝光复汉室391

1.一个新生婴儿的哭声,震撼了中华大地,敲响了新莽王朝的丧钟391

2.刘秀忍辱负重,徐图大业,终于在公元25年当了皇帝,夺回了汉室江山395

3.光武帝好儒任文,以柔治国,效法明君,律己责人,三后轮庄太子易人467

外戚当政——汉宣帝宠后惹乱473

1.窦氏姐妹的芳名传遍京城,也传入皇宫。两姐妹不负重望,双双入宫,开始了振兴家族的历程473

2.面对后宫嫔妃的争宠,窦皇后姐妹设下毒计,一一铲除474

3.窦皇后大权在握,随即淫乱后宫,陷害忠良,培植家族势力,但多行不义必自毙,14岁的和帝火速行动,剪除了窦氏势力477

戚宦争权——汉顺帝宦助称帝491

1.阎贵人得太后势力相助贵为皇后,阴毒的她杀李氏,贬太子,祸乱宫闱491

2.十九宦联手扳倒阎氏家族,迎立济阴王刘保即位493

弄巧成拙——汉桓帝借力打力495

1.一道红光降在室中,光芒四射,注定了梁妠日后的飞黄腾达495

2.梁皇后家族势力日盛,逐渐把持朝政,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作主497

3.容易操纵的十五岁少年喜从天降,作为霸权的工具荣登九五。他忍辱负重十三年,终于抑制宦官,打击外戚,诛灭外臣,禁锢党人498

摄政工具——汉灵帝福从天降503

1.无德无才的刘宏何以能登上帝位503

2.汉灵帝纵情声色,开店设市,卖官贪财,无所不为504

3.汉灵帝视宦官为父母,宦官由此专权,祸乱宫廷508

4.后宫争宠,窦太后忧郁而死,何皇后专横霸道,末帝刘协死里逃生511

废立由人——汉献帝身不由己514

1.血测宫门诛阉人,尚书拔剑扶少帝514

2.董卓专权,废立皇帝几同儿戏,最后落了个暴尸街头515

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逼献帝让位,汉室灭亡519

第六编 乱世英豪——三国两晋南北朝皇权交接实录525

挟主自重——魏武帝乱中取胜525

1.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美名与骂名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525

2.曹操到死也没有当上皇帝,武帝之称是其子曹丕追谥528

3.曹操一生风流倜傥,艳事如云,凭添许多韵事530

同室操戈——魏文帝相煎太急539

1.诸子争宠,曹丕能文能武,且颇善伪饰,终得嗣位539

2.曹丕连逼带吓,当了几十年傀儡的汉献帝终于拱手让出了帝位,本是同根生,相煎却太急,曹丕急不可耐地挥起了屠刀541

3.一代文豪,争雄三国,但临终托孤却选错了对象544

大权旁落——元皇帝一元不复始547

1.因仁而立的明帝曹睿一错再错,与其父王一样选错了托孤人547

2.齐王曹芳软弱无能,皇兄曹爽大意失律,司马家族再次得逞552

3.曹髦不甘作傀儡,决意铲除司马昭。无奈事不机密,反遭身死554

4.元帝曹奂一副败家之相,将自家江山拱手让人557

割据自立——昭烈帝乱世建业559

1.贩鞋织席的小商人刘备乱世起兵,屡仆屡起559

2.刘备联孙抗曹,逐渐在益州站稳了脚跟562

3.吴蜀联盟破裂,刘备成都称帝,冒险攻吴兵败夷陵,白帝城昭烈帝托孤诸葛孔明565

4.后主刘禅是个扶起来的阿斗,昏庸的刘禅乐不思蜀,终至亡国569

兄终弟及——吴大帝乱世问鼎575

1.少年聪慧,继承父兄遗志,光大父兄事业575

2.孙权运筹帷幄,终于建立吴国,登上皇帝宝座581

峰回路转——吴末帝曲折即位587

1.会稽王孙亮侥幸继位后谋诛权臣,事败身亡587

2.景帝孙休天降帝位,诛权臣,整吏治,重整朝纲,怎奈江河日下,已难以挽回592

3.孙皓碰巧当上皇帝,但他滥杀无辜,终至亡国596

禅让夺位——晋武帝伐魏立晋603

1.司马炎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在司马家族中鹤立鸡群,帝位非他莫属603

2.追求奢侈享乐,被物欲色欲所主宰的司马炎选择了一个痴呆继承人607

子承父业——晋惠帝白痴秉政609

1.傻人有傻福,白痴皇帝顺利接班609

2.白痴皇帝偏遇河东狮吼,皇后贾南风乘机干朝乱政611

3.白痴皇帝偏有聪明的儿子,这自然成了贾后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619

4.八王之乱,乱了朝纲,痴帝司马衷成了玩偶623

一马化龙——司马睿再续晋室629

1.怀帝司马炽缺乏斗争经验未能力换狂澜629

2.愍帝司马邺被阎鼎推上王位,却无力回天,枉背废帝骂名631

3.司马睿恭俭退让,不露锋芒,终至移镇建业,创国偏安632

地狱之门——晋恭帝应谶得位637

1.明帝司马昭子承父业,以弱制强,平定内乱,巩固了政权637

2.成帝司马衍幼年即位,一生未能独立从政639

3.康帝司马岳意外得承大统,穷兵黩武,未得善终642

4.穆帝司马聃虽承父位,却年幼无知,奢糜的宫廷生活使他十九岁便一命呜呼643

5.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皆未成大器,苟且偷生于乱世644

6.简文帝司马昱已经51岁了,却由桓温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扶上皇位646

7.孝武帝司马曜因为一句戏言而糊里糊涂地丢了命648

8.傻子安帝司马德宗,末代恭帝司马德文被同一个人闷死654

同室操戈——后赵石氏父兄皇权争夺纪实657

1.残酷的石勒荒淫无道,与太子一言不和,立即杀其全家657

2.石宣也是一个暴虐不道的人,杀胞弟,斗父皇,落了个死无全尸659

应谶称帝——秦苻生独眼称霸662

1.天生的独眼,天生的残暴662

2.杀人成了最大的乐事,被杀则成了最大的幸事664

政变夺权——苻坚废昏君自立666

1.昏君无道,政变夺权,苻坚在太极殿内接受了百官朝拜666

2.淝水之战,一下子把他变成了丧家之犬668

3.人的一生有时容不得第二次犯错,尤其是致命的错误671

谋朝篡位——梁武帝以梁代齐674

1.梁武帝早有反心,只是一直在苦苦等待时机674

2.梁武帝兵败寿阳,三筑浮山堰,决堰屠城676

3.梁武帝曾为“竟陵八友”,笃信佛教,后竟舍身同泰寺681

4.梁武帝纵容包庇子弟,枉屈太子,自食恶果683

弑父篡政——道武帝亡命妻子687

1.颠沛流离母子逃难,大义凛然贺氏护子成大业687

2.残忍的立嗣杀母制度,精神失常后的胡乱杀人导致了他的天亡690

母以子贵——胡太后称孤道寡694

1.子贵母死制的传统破灭,胡承华母以子贵,登上皇后之位694

2.小皇帝登基坐殿,胡太后因自保专权,但一发不可收拾,称孤道寡,为所欲为697

3.胡太后乱政胡为,引起宫廷政变,但她凭高超的手腕使政权失而复得702

4.胡太后再度掌权后淫性不改,毒死儿皇帝,终落个沉水而死,国破身亡705

第七编 短命王朝——隋朝皇权交接实录711

改朝换代——隋文帝一统河山711

1.他矫诏夺权,生擒陈后主,灭陈建隋711

2.他执政的初期尚显英明有为,后期逐渐昏庸715

3.他亲小人,远贤臣,废忠勇太子杨勇,终致演出一曲人间悲歌722

弑父欺兄——隋炀帝血腥夺位728

1.隋文帝被外象所谜,废太子杨勇,另立杨广,埋下杀身之祸728

2.弑父夺位,杀兄夺位,隋炀帝为登帝位无所不用其极732

3.建宫园,巡江都,乱杀人,迷淫楼,奢侈生活登峰造极735

4.谁砍好头颈?隋炀帝临死前仍执迷不悟746

第八编 盛世乾坤——大唐王朝皇权交接实录759

改朝换代——唐高祖乘势而动759

1.弓马少年家世迷离,赖雀屏姻缘,得以晋身759

2.锋芒初露的李渊在宦海中沉浮,面对四起狼烟坐观风云778

3.李渊开始窥视中原,他经营太原,起兵晋阳,智谋瓦岗,运筹帏幄809

4.李渊开始问津九鼎,谋立傀儡,一手策划了禅让闹剧861

5.华夏逐鹿中李渊初定三秦,鏖战太原,围洛打援,饮马长江,终于一统江山871

兵变夺权——李世民血溅玄武门918

1.秦王李世民,功高盖主,文韬武略皆在诸王之上,太子建成的地位摇摇晃晃,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918

2.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空前地团结起来,联合对付秦王李世民919

3.建成元吉勾结后宫嫔妃,不止一次地陷害李世民:骑烈马,下毒酒,诬谋反,无所不用其极,李世民终于被逼到了悬崖边上921

4.频繁出现的异常天象诏示着必有一场巨变发生,对峙的双方刀在手,箭在弦,一场大屠杀在所难免922

5.风雨过后,一切趋于平静。玄武门之变,除掉的不仅是政敌,还把老皇上从宝座上撵了下来。伴随着大唐开国以来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九年的皇太子权位之争,正式宣告结束924

6.唐太宗虽英明神武,但在立嗣问题上却也扑朔迷离924

7.唐太宗光荣背后是其本人及宫廷的令人眼光缭乱的淫侈奇闻929

垂帘听政——武则天日月当空936

1.非凡的童年,漂泊的童年,雏凤初显清声936

2.绝色才人入宫侍君,幸遇太子垂青945

3.不伦的母子之恋,导使武则天遭贬感业寺961

4.高宗旧情难忘,武则天得以再次入宫,在勾心斗角中荣宠登后964

5.武则天排除异己,搞垮劲敌,终至摄政垂帘984

6.立储起风波,临朝平祸乱,武则天再展天威1001

7.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完成了从蛹到蝉的蜕变1027

8.宫廷起风波,政变复大唐,一代女皇武则天魂归九重天1047

女人干政——韦氏母女步武后尘1054

1.武则天倒台,李显即位,韦氏也因此开始了她的女皇梦1054

2.太平公主与侄子的斗法惊心动魄1062

3.玄宗登基与未遂的政变,韦氏母女头悬东门1066

平叛夺位——唐玄宗一剑定乾坤1069

1.生于帝胄之家的李隆基少年不幸,但志存高远,始终关注着政局的变幻1069

2.李隆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唐明皇临危不乱,果敢出击1080

3.三千宠爱在一身,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也惹下一场祸乱1093

4.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打破明皇盛世梦1122

刀光剑影——衰唐历代帝王皇权交接实录1139

1.肃宗李亨,乱中即位,庸懦无为,内失权于宦官,外失控于藩镇1139

2.唐代宗也是一个庸懦皇帝,依附宦官和不法奴仆,自铸祸乱1147

3.唐德宗时,唐朝已是积重难返,而他却仍不思理政1155

4.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唐顺宗身体瘫痪,空留遗憾1161

5.唐宪宗经历了一个由昏到明再由明到昏的转换过程1164

6.唐穆宗一生体弱多病,这并未影响他的荒淫生活1171

7.唐敬宗游幸无常,荒淫无度,少于政事,竟死于游戏之中1172

8.有志难伸的唐文宗突闻太子暴死,不禁潸然泪下。甘露之变,党人流血1175

9.唐武宗尚有作为,但他抑佛崇道,喜怒无常,终至神经错乱而亡1184

10.唐宣宗在位十三年,尽管兢兢业业,却也未能挽回唐室的颓败之势1187

11.糊涂残暴的唐懿宗刚即位时还能注意政事,不久便变本加厉1189

12.唐昭宗是唐王朝的末代皇帝,此时的他已成了丧家之犬1192

第九编 走马换将——五代十国皇权交接实录1197

改朝换代——后梁太祖两面三刀1197

1.唐王朝败落,朱温参加义军反唐,反复无常的他终于代唐自立1197

2.朱温好色成性凶暴异常,终落个血溅宫闱1201

割据自立——后唐庄宗诡摄神鼎1209

1.长相不俗的李存勖留中原,自立称帝1209

2.后梁庄宗戏子人生,一生只喜两件事:打仗与演戏1212

认贼为父——石敬瑭甘为儿皇帝1213

1.初露锋芒的石敬瑭在明争暗斗中决心举兵反叛1213

2.石敬瑭从太原起兵,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1219

走马观花——众君主拥兵自立1224

1.后汉高祖刘知远惹恼了后晋高祖,只好拥兵自立1224

2.后周太祖反后汉起家,工于心计,在五代十国的皇帝中是比较出色的一个1225

3.吴太祖杨行密出生绿林,为人善谋略,割得一方沃土,建立吴国1227

4.南唐烈祖李昪曾辅政杨隆演,以自谦立足建南唐大业1229

5.前蜀高祖王建志大才疏,但尚能勤勉政事1232

6.后蜀高祖孟知祥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死了1236

7.吴越王钱镠从一个盐贩子到称王的历程:一身都是胆到一身都是眼1238

8.楚王马殷尊朝休兵,也算积了一点阴德1243

9.闽王王审知出身低微,施政清明,节俭为政1247

10.南汉王刘鼓动腮帮看杀人,但也养成了纵子恶习1249

11.武兴王高季兴是一个无羞耻之心的无赖1250

12.北汉王刘旻据河东称帝,奉辽主为叔皇帝,甘当他人侄皇帝1253

第十编 君权神授——宋朝皇权交接实录1257

改朝换代——赵匡胤陈桥兵变1257

1.洛阳城天降香孩,天涯浪子梦想创造辉煌1257

2.香孩儿逐渐崭露头角,小荷已露尖尖角1265

3.周世宗的左膀右臂,领兵大将赵匡胤一方面暗中结交谋士,一方面牢牢把持兵权,伺机夺权一统天下1276

4.有勇有谋才能大有作为,赵匡胤秘密结识十兄弟,进一步扩大实力1283

5.赵匡胤趁周世宗庆贺之际,谎称形势吃紧,得到领兵出征之权至陈桥驿站,起兵发动政变,“皇粱”美梦成真1287

6.迫恭帝柴宗训让位后,以恩报周世宗后代,同时对于握兵权之士及有贰心者毫不手软1295

烛影斧声——宋太祖弑兄夺权1311

1.“烛影斧声”之说,揭穿赵光义有害兄夺权之嫌。为了皇位,为了荣华富贵,亲兄弟不择手段1311

2.宋太宗赵光义为何害死弟侄?这也令人们不得不怀疑是他害死太祖1321

3.杜太后立约,传长不传幼,并有金匮之盟为证1322

福从天降——宋真宗一波三折即帝位1324

1.宋太宗为何幽禁大皇子元佐。赵廷美被贬远方,侄儿元佐极力营救,遭太宗呵斥。闻叔父含冤死去,元佐发狂症1324

2.元佐得疾,太宗便有意立二皇子元佑为太子,但突然一场大病让太宗痛失二皇子1325

3.大皇子大病在身,二兄长已死,三皇子元侃被立为太子。太宗卒,即帝位,即真宗1326

4.澶渊之盟,寇准遭冤,宋真宗信谗贬忠1327

太子监国——宋仁宗奉诏即位1339

1.真宗大病,令太子监国。乾兴元年真宗卒,赵祯奉诏在真宗柩前即位1339

2.仁宗年幼即位,刘太后辅佐皇儿处理朝政1341

3.梳头太监受宠乱政,宋仁宗驱监出宫,防止了宦官专权1345

失而复得——宋英宗两度秉政1348

1.仁宗体弱多病,迟迟不立太子,众臣上疏奏立太子。仁宗被感动终立宗实为太子1348

2.新皇帝突然患怪病,曹皇后临时听政1352

3.曹太后听忠言,不做女皇帝。英宗病好,太后还政1354

子承父业——宋神宗励精图治1355

1.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英宗驾崩,此时已是太子的赵顼奉诏赶到京城,即帝位,即神宗1355

2.曹太皇太后临终传奏帝,小皇帝不胜感激。厚待曹家,不咎有关大臣之罪1356

从学颖悟——宋哲宗无力变法1358

1.神宗驾崩,赵煦即帝位,即为哲宗,由高太皇太后临朝听政1358

2.哲宗即位后,因要皇子,曾几废皇后,但枉费心机一场,至死无嗣1359

兄终弟及——峰回路转承帝位1363

1.赵佶出世不凡,称帝即是应命。从小与众不同,书、诗、画俱佳,十六七岁已名盛于世1363

2.曲意逢迎向太后,施展浑身解数,讨取太后的欢心,逐渐取得太后的赏识,哲宗驾崩,赵佶顺利即位1364

3.后宫佳丽如云,宠幸不及风尘妓女李师师1367

临危受命——宋钦宗落难一生1373

1.宋徽宗兵败自取其辱,被迫退位禅让于钦宗1373

2.看尽凄风冷雨,命丧边陲小镇,北宋灭亡1389

划河称帝——宋高宗偏安江南1398

1.落难皇帝高宗赵构,一心想和金人划江而治偏安江南一隅。从而不做抗战准备,使金人南下轻取南京城。赵构无奈化装逃难1398

2.外有追兵,内有叛乱,高宗赵构皇帝难做,无奈之下禅位他人1400

3.高宗禅位,苗、刘手握朝纲,两人图谋皇帝大权,遭众臣反对,忠臣名将韩世忠除苗刘党羽,高宗重得皇位1403

4.韦太后由金归宋,宋高宗索母成功,却被假公主诈骗一场1405

5.宋高宗与奸臣秦桧合谋害死了岳飞1411

受诏即位——宋孝宗重掌祖业1429

1.高宗赵构痛失皇子,皇储之位第一次轮到太祖后代身上1429

2.高宗无嗣,派赵令畴于“伯”字中访宗室。太祖后代伯琮被召入宫,并赐字为元永1430

3.高宗即位以业战事颇多,颠沛流离,戎马生涯,使他久有禅位之意。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元永为太子,六月高宗退位太上皇,元永即帝位1431

禅让受位——宋光宗天降王胄1433

1.高宗去世,孝宗心灰意懒,无意朝政。六十三岁的孝宗便不顾王拦等人劝阻,在紫宸殿举行受神大礼,由赵停继统大业1433

2.向来儒雅的光宗43岁即帝位,专横跋扈的李凤娘竟被立为皇后1434

叔位传弟——宋宁宗曲折即位1438

1.李凤娘挑拨孝宗、光宗父子关系,为早立儿子嘉王为太子,与孝宗皇帝争论,双方不欢而散,自此常在光宗面前说孝宗皇帝坏话1438

2.寿皇孝宗染病,嘉王太子替父前去探望。不孝光宗父死不去守孝。太子赵扩替父守孝,禫祭之时继承大统1439

篡权更立——宋理宗傀儡称帝1442

1.史弥远与皇子竑不和,阴谋废太子1442

2.定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去世,史弥远以己之利,秘密立赵昀为皇太子,随即承帝位。皇子竑遭逼自杀1444

幼年天子——宋恭帝支撑破江山1446

1.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度宗一病不起,遗诏太子?嗣位。因皇帝年仅四岁,谢太后垂帘听政1446

2.元军东下临安,少帝赵鼎成为阶下囚,被忽必烈废为瀛国公1447

3.忽必烈斩尽杀绝,迫瀛国公西进吐蕃,无奈出家为僧,后仍被元军所害1448

第十一编 外族秉政——辽夏金皇权交接实录1451

弑杀夺权——辽太祖同室操戈1451

1.阿保机破旧制,激起守旧派不满。兄弟谋划三次造反,阿保机以家代国,平反叛1451

2.足智多谋的述律后献计处死七部首领,巩固阿保机可汗王冠1455

3.东征渤海,阿保机雪世仇灭諲撰大,改渤海为东丹,易怨汗城为天福城1456

4.地皇后为表忠贞,欲追随阿保机而去,遇阻未遂,断腕殉葬1459

因孝得福——辽太宗越长得立1463

1.耶律倍、耶律德光和耶律李胡三兄弟觊觎皇位,长子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1463

2.耶律德光恪守旧制,深得母后赏识,述律后暗中作梗,德光继任帝王1465

3.耶律倍愤而出走投后唐,回望大海哀叹道:英雄无用武之地1466

坐收渔利——辽穆宗平叛夺帝位1468

1.武将推戴,耶律阮路途登极1468

2.辽世皇权回到耶律倍系,耶律倍之子永康王兀欲为帝,述律太后无可奈何1470

3.察割发动政变,世宗被杀。耶律铦渔翁得利,被立为皇帝1471

4.穆宗嗜酒如命,终日不理朝政,排挤功臣,遂遭各方反对。在其间,反叛战乱不断1471

父终弟及——辽后期皇权平稳交接1478

1.辽景宗耶律贤两经弑君,一朝为帝1478

2.辽圣宗耶律隆绪先由母后主政,长大后才亲自执政1479

3.辽兴宗耶律宗真,少年即位,丑母专权1483

4.辽道宗即位佞佛,宠奸诛直1485

5.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恩仇不分,四处逃亡,终被擒为囚1489

6.北辽宣宗耶律淳踢开旧主,另换新天1493

7.北辽梁王耶律雅里与父分庭抗礼,另立小朝廷1494

8.西辽德宗耶律大石交战双全,为自保建立西辽1495

9.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使西辽成了中亚地区独一无二的宗主国1496

10.西辽末帝耶律直鲁古昏聩糊涂,黑白不辨,终至亡国1497

开国帝王——金太祖抗辽自立1499

1.银牌天使索要海东青,头鱼宴天祚帝走错关键一棋1499

2.阿骨打起兵得胜陀,逝师伐辽1500

3.阿骨打一战成名,终至建国灭辽1503

4.太宗完颜晟虽落落大度,性特果决,但后来却一事无成1506

5.金熙宗完颜亶杀妻灭子,最终反得恶报1509

弑侄夺位——海陵王血腥夺权1516

1.完颜亮胸怀城府,弑侄夺位1516

2.海陵王淫乱成性,暴虐无道,终至身亡1527

武力夺位——金世宗入主中宫1539

1.完颜雍受贞懿皇后的鼓动,更兼杀妻之痛,起兵夺权1539

2.金世宗治国有方,但身后事密中有疏,遗祸无穷1543

3.金章宗完颜铦叔侄相残,内宠外戚齐乱政1555

4.卫绍王完颜永济受诏称帝,但后因兵变竟无庙号1566

5.金宣宗完颜珣武立拥立后,迁都南京,中都失陷,金朝已是风雨飘摇1567

6.哀宗完颜守绪临危承位,颇有气象,但也难挽狂澜1569

7.末帝完颜承麟在废墟上继承帝位,第二天即被宋军杀死,金亡1571

分庭抗礼——夏景宗自立建夏1573

1.元昊之祖李继迁一箭双雕,比武招亲后被辽圣宗封为夏国王1573

2.元昊胸怀大志,不愿屈服于辽宋政权,终自建夏帝国1577

3.元昊杀功臣,霸儿媳,最终却被儿子削鼻而死1580

外戚扶立——夏毅宗母舅夺权1583

1.李谅祚赖舅父之力登上王位,终难忍其霸权,又将其舅杀死1583

2.夏惠宗李秉常幼年即位,太后摄政,于争权夺利中结束短暂一生1588

3.夏崇宗李乾顺诛相夺权,但与宋的战争使国势日衰1589

4.夏仁宗李仁孝密谋除奸,以儒治国1594

5.夏桓宗李纯祐在位十四年,在宫廷政变被废后不明死去1599

6.夏襄宗李安全同桓宗一样被废后死因不明1600

7.夏神宗李遵顼在宫廷政变中登位,在蒙古的威逼声中退位1600

8.夏献宗李德旺因蒙古入侵惊忧而死1601

9.夏末帝李?走投无路,请降蒙古,被杀,西夏亡1602

第十二编 草原雄鹰——元朝皇权交接实录1605

大漠狼烟——元太祖弯弓射大雕1605

1.一代天骄横空出世,草原雄鹰逐渐振翅高飞1605

2.铁木真取妻成婚,依附王罕,伺机而动1614

3.娇妻被劫,铁木真怒不可遏,发誓夺妻报仇1616

4.铁木真征服篾儿乞,却导致联盟破裂,铁木真宣誓称汗1623

5.创业艰难百战多,铁木真为求发展,四处征战1627

6.身经百战,一代天骄终于建国称汗,雄鹰终于翱翔天空1673

7.灭西夏,制定灭金战略,然壮志未酬身先死1678

子承父业——元太宗遗命即位1685

1.窝阔台承诏继位,继承父志,理内中外1685

2.窝阔台好大喜功,毒杀胞弟,传位长子贵由,是为元定宗1689

3.八剌骤死,争斗中海都坐收渔人之利1694

4.元宪宗蒙哥粉碎政变,巩固了拖雷一系的皇权1697

一元复始——元世祖入主中原1701

1.疆场上为弟反兄争汗位,大帐里哥哥赐坐儿子位1701

2.忽必烈为巩固皇权,相继平定李璮、乃颜、海都叛乱1705

3.阿合马贪财专权,太子真金忧惧而死1716

天赐神权——元成宗得玺得位1723

1.真金忧郁而死,传国玉玺复出,铁穆尔得天之赐1723

2.元成宗治国无方,后宫乱又起,皇后毒死太子,一场新的帝位争夺战迫在眉睫1726

武力夺权——元武宗还京即位1730

1.皇储空悬,后宫乱起,八达平叛迎海山1730

2.海山紊乱国政,朝政日乱,几不可收拾1733

兄终弟及——元仁宗拥立有功1737

1.八达拥立有功,海山舍子立弟,诏封皇储1737

2.元仁宗尊崇汉法,发展经济,却受制生母,无奈权臣1738

3.太后通奸乱朝政,引起民变;权臣乱朝纲,终未得逞1740

奉诏承位——元英宗侥幸称帝1744

1.皇太子人选有争议,权臣别有用心劝仁宗1744

2.元英宗剪除了权臣势力,以儒统天下,最终却遇害南坡1745

弑父夺权——泰定帝血腥夺位1748

1.意外称帝的铁木儿,为洗刷自己,处死政变同谋者1748

2.泰定帝不到两年就驾崩,皇后难奈寂寞又嫁亲王1750

同室操戈——元文宗杀兄夺位1754

1.天顺帝仅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不知所终1754

2.激烈的继位争夺战中,元文宗杀兄夺位1754

3.元文宗深自悔恨,皇太子病死雪上加霜,遂决定舍子传侄1757

承叔继位——元顺帝终结元史1760

1.元明宗和世?得图帖睦尔遣使劝进,最终又被其毒死在宴席上1760

2.元宁宗质班承继叔位,在位仅43天便撒手西去1762

3.元顺帝承叔位,却内制于皇太后,外制于伯颜1762

4.伯颜擅权专政,脱脱相助元顺帝对抗权臣1763

5.元顺帝重用脱脱,锐志改革1767

6.哈麻矫旨,脱脱奉诏服毒自尽1771

7.元顺帝贬杀太后、太皇,宠魔女,私奇氏1774

第十三编 飞龙在天——明朝皇权交接实录1789

改朝换代——明太祖厚黑建制1789

1.大难不死的朱元璋浪迹天涯,放牛娃,乞丐,入佛门,吃尽了人间艰辛1789

2.元末风云突变,朱元璋看到乱世可为,开始了新的抉择1807

3.能屈能伸的朱元璋最终在应天府建立了一块根据地1829

4.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问计刘伯温,初试锋芒1841

5.朱元璋血染鄱阳湖,南征北战,开始了漫漫皇权路1873

6.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朱元璋终于一统天下1903

7.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为夺天下,为保江山,手段毒辣1919

奉诏承统——明惠帝越级称帝1939

1.太子一病归西,朱允炆侥幸得立1939

2.燕王夺位,建文帝削藩夺权1942

3.靖难之役,建文帝舍身出逃,其下落传说纷芸1944

靖难夺位——明成祖以老欺少1955

1.明太祖封藩遗祸,建文帝削藩招灾1955

2.众谋士怂恿起兵,朱棣暗中准备,诈狂装痴,称疾不朝1956

3.朱棣起兵靖难,一场长达三年的内战拉开序幕1962

4.朱棣略定后方,勇挫耿炳文,大败李星隆1965

5.朱棣转守为攻,长驱金陵,耀兵江上1972

6.燕王朱棣顺利进入南京,全国传檄而定,随即登上帝位1986

7.帝位争夺的胜利者明成祖却是宫闱上的失败者1989

同室操戈——明仁宗遵诏继位1994

1.众弟垂涎皇位,屡生事端,太子之位,几遭濒危1994

2.明仁宗仁政治国,却难忍其弟屡生不测之心,火烹朱高煦,传位宣宗1996

兄弟?墙——明英宗两度即位2001

1.明英宗奉命即位,王振专权,引发土木之变2001

2.土木堡英宗被俘,景帝临危当政2005

3.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英宗被释放南归2012

4.景宗更换皇太子,引发矛盾,英宗开始了复辟斗争2016

子继父业——明宪宗废立由人2023

1.立而废,废再立,两当太子的朱见深终于得承帝位2023

2.明宪宗宠信万妃,重用汪直,迷信僧道,不理朝政2025

奉天承运——明孝宗险中得位2029

1.明孝宗侥幸得生,在险境中即位后立刻着手清除积弊2029

2.明孝宗任用贤能,注意民生,知过能改,限制勋戚2031

波澜不惊——明武宗以嫡立位2035

1.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理所当然地承统皇储,但其身世仍存有悬疑2035

2.朱厚照相貌奇伟,神采焕发,但因娇生惯养,注定难成大器2044

3.孝宗病逝,明武宗朱厚照顺利即位。少年天子游戏逸乐,致使八虎日益得势2048

4.太监刘瑾控制明廷大权,人称“立地皇帝”2051

5.明武宗朱厚照荒唐风流,建豹房,南巡北游,肆意为乐2057

兄终弟及——明世宗福祸天降2068

1.武宗病逝,身后无子,堂弟朱厚熜捡了个天大的便宜2068

2.奸相严嵩参倒夏言,嫁祸徐阶,劣迹斑斑,终被打倒2072

3.一脚踢死陈皇后,十六个宫女齐心协力要勒死嘉靖帝2078

奉天承运——明光宗曲折即位2083

1.明穆宗朱载垕艰难登基,却难驭权臣,纵情声色2083

2.明神宗朱翊钧奉诏继位,改年万历2089

3.明神宗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外引发全国农民大起义,内立储引起纷争,朝党大火并2093

4.明光宗朱常洛偶然得生,侥幸得立2101

5.明光宗在位时间不长,却历事不少,明末三案就有两件发生在他身上2105

6.移宫案事件使勉强被立为太子的熹宗朱由校正式执政2114

7.九千岁魏忠贤祸国殃民,明朝已走到了最后一步2119

兄终弟及——明思宗临危承命2134

1.明熹宗驾崩,朱由检临危受命,从信王变成皇帝2134

2.明朱统治已病入膏肓,民不聊生,反抗四起,遍地烽火2145

3.内忧未平,外患又起,清军的铁蹄已日益逼进紫禁城2170

4.亡国之君行亡国之事,崇祯帝自毁长城,一代名臣袁崇焕蒙冤受死2197

5.内忧外患彻底打垮了朱由检,君臣二人双双吊死煤山2206

6.崇祯吊死,末代太子最终也遭惨死,明朝最后一线希望也告彻底破灭了2212

7.南明政权的灭亡,标志着明朝的最后一股反抗力量的消失2216

第十四编 神龙摆尾——清朝皇权交接实录2223

万世人极——清太祖首奠基业2223

1.少年努尔哈赤浪迹辽东,恰逢多事之秋,身处逆境,险象环生2223

2.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南征此战,东征西讨,建立后金政权2240

3.努尔哈赤宣告“七大恨”,萨尔浒之战,奠定帝王基业2292

4.努尔哈赤与胞弟为争权力,骨肉相残,后因背疽发作而亡,一代英雄魂归西去2338

改朝换代——清太宗内室夺权2350

1.少年皇太极堪为后起之秀,在连年征战中逐渐成长2350

2.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众望所归,荣登汗位2357

3.皇太极“惟远大是图”,终于建立了清朝政权2362

渔翁得利——清世祖龙性难撄2378

1.崇德帝突然死去,皇宫正殿展开了皇位争夺战2378

2.两虎相争各不相让,五岁孩童捡便宜当上皇帝2389

3.儿皇帝受尽屈辱,帝位岌岌可危2396

4.为保幼子皇位,孝庄太后忍辱下嫁多尔衮2404

5.两强相争福临即位,名为摄政实是君主,多尔衮摄政图皇权2408

6.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生死之恋,导致他厌倦红尘,出家遁世2420

奉天承运——清圣祖得益洋人2433

1.最尊贵的皇子出生百日就死去,顺治帝痛心疾首2433

2.洋人当高参,变更祖制钦定继位人2439

3.儿皇帝发愤图强,摆脱傀儡处境2451

4.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留下一世骂名。三藩乱起,康熙帝重拳出击2457

篡诏夺位——清世宗血腥问鼎2478

1.太子被废、众阿哥纷争储位,一场血腥争位战拉开序幕2478

2.韬光养晦,允妡淡定胜出,但也留下身后之谜;雍正帝到底是不是康熙帝选定的继承人2488

3.死不瞑目,血淋淋的继位人之争仍在继续2507

4.伴君如伴虎,不死也得死,年羹尧功高受忌,终在西子湖畔被迫令自尽2514

5.雍正暴死,众说纷芸。吕四娘替父报仇?丹药中毒?莫衷一是2523

改制受恩——清高宗越兄承位2546

1.血腥中反思,如何解决继位人问题2546

2.秘密建储制度出笼,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匾后面2553

3.猝死亦无忧,皇权实现平稳过渡2558

4.乾隆备受皇祖康熙帝的喜爱,但据传说他并非正统满族血统2565

5.乾隆当政时,有一人不可不提,这就是大贪官和珅。和珅虽贪,但为政却也颇有手腕,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嘉庆亲政2583

秘传储位——清仁宗平稳接权2594

1.秘密建储不得要领,第一次选择继位人失败2594

2.至严至密,谁当继位人成为天下最沉重的悬念2599

3.重击“金从善上书”事件,确立秘密建储理论2604

4.交位不交权,太上皇仍是大清国头号人物2609

5.和阠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早就对和阠不满,乾隆一归西,嘉庆帝迫不及待地动手了2618

奉天承运——清宣宗帝承诏即位2625

1.超级惊慌:不知传位秘诏藏在哪里2625

2.嫡子只有一个,而且出类拔萃2629

3.永远的迷雾:为何刚上台就搞军机大臣大换班2639

兄弟?墙——清文宗赖师克弟2644

1.年过花甲,道光帝物色继位人的目光仍游移不定2644

2.师傅高明,两强相争智者胜2648

3.无可奈何,继位人与政敌共舞2652

义不容辞——清高宗独嫡当立2661

1.纵欲无度三十岁丧命,只有一子难以择善而立2661

2.政局设计老皇帝用心良苦,宫廷争权小皇帝吓出小便2667

3.娃娃皇帝难承天命,种下宫廷变乱祸根2673

4.同治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作了慈禧的儿子2679

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内宫夺权2694

1.咸丰帝选妃,兰儿入宫承圣宠,得封贵人2694

2.兰贵人怀胎,喜煞咸丰帝,坤宁宫历险,始知后宫险2703

3.重臣独擅权,慈禧太后智斗重权臣,初步踏上夺权路2708

4.祺祥起政变,争斗初发端,慈禧太后发起了猛烈攻势2730

5.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向“走狗”们伸出了毒手2740

6.同治在慈禧的淫威忧病交加而死,慈禧太后立弟不立子,再度垂帘听政2751

7.东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甜言蜜语下烧毁密诏,引来了一场杀身之祸2760

8.光绪帝成年慈禧归政起风波。帝后之争,光绪夺权失败被禁2764

9.傀儡天子光绪与慈禧太后先后崩逝。慈禧罪恶而凶险的一生结束了2784

兄终弟及——清德宗傀儡称帝2792

1.作为同治帝的堂弟,慈禧太后的掌权工具,光绪帝继承了帝位2792

2.光绪帝亲政后,仍是有名无实,无从施展作为2798

3.光绪帝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夺权,但却以六君子喋血而告终2807

4.光绪帝晚年生活凄凉,在愤恨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2811

承叔继位——清宣统三次称帝2818

1.壮年光绪暴亡,大清国皇帝接连绝后2818

2.年仅二岁的侄子溥仪登上了帝位2823

3.溥仪又上演了两场称帝复辟的闹剧2833

窃国大盗——袁世凯逆潮而动2844

1.朝鲜平叛,小站练兵,袁世凯年度爬上了“北洋军阀之父”的宝座2844

2.玩弄权术,食言自肥,篡权卖国,袁世凯大奸有道2847

3.为抢夺民国政权,力逼清帝退位2855

4.袁世凯处心积虑,一心要过皇帝瘾2861

5.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四面楚歌声中作茧自缚28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