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主观事实证明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主观事实证明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4682959.jpg)
- 康怀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94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主观事实证明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研究方法3
三、研究内容10
引言 主观事实的证明困境23
一、必要的概念交代23
二、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的成因与弊端27
三、主观事实的基本认知方法及其与客观事实的证明难易程度比较33
四、一个简短的验证:实证考察38
上篇 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43
第一章 作为证明对象的主观事实43
第一节 作为证明对象的主观定罪事实44
一、积极定罪事实(符合积极要件的事实)44
二、消极定罪事实(阻却犯罪成立的事实)47
第二节 作为证明对象的主观量刑事实49
一、属于犯罪事实的量刑事实(犯情)50
二、犯罪事实外的量刑事实(狭义量刑情节)51
三、法定加重(减免)刑罚事由与法定情节56
第二章 偏重主观要素的刑法对证明难易程度的影响58
第一节 刑法的基础观念与主观事实之证明59
一、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59
二、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66
三、刑法的基础观念对证明难易程度之影响75
第二节 关于故意、过失的理论与主观事实之证明84
一、故意的本质:故意与过失的区分84
二、无认识过失之“预见可能性”的判断基准:“主观说”与“客观说”88
三、关于故意、过失的理论对证明难易程度之影响89
第三节 一个小结——刑法类型化视野中的证明难问题94
一、偏重客观要素的刑法与偏重主观要素的刑法之形成:“理想型”分类94
二、偏重主观要素的刑法对证明难易程度的影响96
三、偏重客观要素的刑法之证明困境及对待两种“证明难”的态度97
第四节 偏重主观要素的中国刑法及中国刑法理论100
一、国外刑法略考100
二、新刑法的客观主义维度及其局限性102
三、中国刑法及刑法理论偏重主观要素的具体体现103
第三章 偏重主观要素的刑法与口供中心主义119
第一节 口供中心主义的既有理论解读120
一、口供中心主义的程序法解读120
二、口供中心主义的权力技术解读123
第二节 本书的视角——口供中心主义的实体法成因124
一、口供中心主义:一种特定实体法背景中的自然选择124
二、口供的机能与对主观事实的证明126
三、偏重主观要素的刑法对待口供的态度129
四、日本的“责任客观化”运动及对我国的启示132
下篇 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的解决方案139
第四章 化解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的实体法对策——“刑法的客观化”139
第一节 目的犯之改造140
一、对刑法中目的犯之“目的”的功能分析141
二、目的犯的保留与取消142
三、从定罪要件到量刑情节:目的犯改造的折中方案153
第二节 从“判断对象”到“判断标准”的重心转移:关于故意和过失的学说155
一、从“容认说”到“以盖然性说为基础的综合说”156
二、“主观预见能力”的“客观化”164
三、英美刑法中的犯意及其客观化判断标准:以美国《模范刑法典》为范例169
第三节 其他方面的改造176
一、犯罪预备之改造176
二、“主观正当化要素”之改造181
三、解释论上,不承认“倾向犯”和“表现犯”183
四、合理区分“未遂犯”与“不能犯”185
第四节 刑法“客观化”的限度186
一、“责任主义”概述186
二、“责任主义”对刑法“客观化”的限制192
三、贯彻责任主义的一个研究范例:承认“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作为责任要素的地位195
第五章 化解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的程序法对策(之一)——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204
第一节 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基础理论205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205
二、证明责任的承担模式:单向承担与双向分担210
三、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根据215
四、被告人(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两种机制222
五、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类型与程度230
第二节 主观事实——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重要内容:比较法研究237
一、积极抗辩理由中的主观事实:以美国《模范刑法典》为例237
二、推定事实中的主观事实239
第三节 对我国刑事立法及理论的思考244
一、立法现状245
二、改革与完善(之一):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法定化253
三、改革与完善(之二):被告人对主观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范围的扩大263
四、改革与完善(之三):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法律规则282
第六章 化解主观事实之证明困境的程序法对策(之二)——证明方法的“二元化”305
第一节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306
一、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之差异306
二、“完全的自由证明”、“相对的自由证明”与“有限度的自由证明”307
第二节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对象:实体法事实之证明方法的一元化与二元化308
一、概述309
二、对不同事实进行严格证明或自由证明的理由310
三、各种实体法事实的证明方法313
四、自由证明在证明主观事实中的实益325
五、自由证明的限度327
第三节 对我国刑事法律的反思330
一、现状:实体法事实之证明方法的一元化330
二、分析与反思332
余论 事实的多元化与证明的多元化337
参考文献342
后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