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陆国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316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教科书和工具书对《资本论》的片面解读5
一 关于完整性——三卷本和第一卷都不完整6
二 关于研究对象——经济学原本是“节约”学7
三 关于出发点——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利己的人和价值一般出发9
四关于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区别不同的经济时期10
五 关于前提和假定——长期忽视的部分12
六 关于价值——一种调节劳动的社会工具19
七 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未必是多倍的简单劳动43
八 关于劳动和服务——两者都可以成为商品45
九 关于价值的保存和创造——保存和创造的都只是“非价值”47
十 关于劳动力的价值——要区分社会的人和非社会的人48
十一 关于剩余价值论——注意既要“剩余”,又要有“价值”的条件51
十二 关于利润——生产要素的调节工具68
十三 关于劳动的“自乘”——注意与有机构成论和平均利润下降论的自洽70
十四 关于利息——货币资源的调节工具74
十五 关于地租——土地资源的调节工具74
十六 关于剥削——要区分剥削活劳动和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76
十七 关于资本——要区分以“过度劳动”为源泉的资本和以“节约人力和费用”为源泉的资本84
十八 关于有机构成论——注意与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的自洽93
十九 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注意与劳资对立说的自洽96
二十 关于转型论——是一个已经被马克思放弃的假定98
二十一 关于分配——只有一种按社会需要的内在比例进行的有效分配105
二十二 关于所有制——要区分所有制和所有权107
二十三 关于斯密——调节论的鼻祖113
二十四 关于李嘉图——实际上他把劳动只是当做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115
二十五 关于阶级和阶级性——人类社会有共同的思维、目的、任务、利益、特性和事业123
二十六 关于革命——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132
二十七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切自发性的消除136
第二章 马克思的经济分期方法145
一 生产资料的发展程度146
二 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47
三 劳动二重性的相等与否148
四 劳动对资本形式上从属,还是实质上从属151
五 生产方式是保守的,还是不断革新的152
六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轴心,还是要素153
七 直接劳动是不是生产的基础154
八 劳动是不是可以分为为自己的劳动与为别人的劳动155
九 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155
十 是简单流通,还是资本流通157
十一 剥削活劳动,还是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159
十二 分工是否凝固159
十三 人自身的发展程度161
十四 人对生产的控制程度164
十五 财富的尺度168
第三章 价值一般171
一 价值既是交换的尺度,又是调节劳动的尺度176
二 价值的要素是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难度189
三 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191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规律的目的193
五 价值要靠第三物来表征和计量194
六 价值与财富不是一回事197
第四章 简单商品社会(含“第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200
一 简单商品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200
二 简单商品社会中价值规律实现的形式201
三 简单商品社会中的剥削205
第五章 商品社会(含“第二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207
一 商品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207
二 商品社会价值规律实现的形式208
第六章 论剩余价值229
一 剩余价值是什么229
二 剩余价值的源泉253
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与重农学派“纯产品论”的比较267
四 古典学派没有剩余价值论277
五 关于转型论282
六 重新认识剩余价值论287
第七章 论有用性294
一 有用性的含义和分类294
二 有用性的特性297
三 历史上关于有用性范畴的探讨302
第八章 论经济增长307
一 财富的涵义307
二 总量财富增长的实质和源泉309
三 个量财富增长的实质和源泉312
第九章 论所有制316
一 所有制与人同在316
二 所有权的权源在于供求和生产力的不平衡321
三 所有权只是代理权325
四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回到人对物的自觉支配状态328
第十章 论阶级334
一 阶级、分工和私有制334
二 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337
三 区分纵横两种类型的阶级斗争339
四 消灭阶级的途径345
第十一章 重析西方学者对《资本论》的责难347
一 魁奈“悖论”的再现347
二 庞巴维克的“片面论”、“矛盾论”和“循环论”348
三 凯恩斯的“零价值论”352
四 熊彼特的“不满意论”353
五 萨缪尔森的“多余论”356
六 柯亨的“严格学说与通俗学说混淆论”358
附录一 总纲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32条关键文本)360
附录二 马克思零星穿插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22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