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以人为本” 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到科学发展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艳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054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以人为本” 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到科学发展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3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7
第一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10
一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1
(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道主义的失落11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14
二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18
(一)黑格尔“理性的狡计”中包含的人本思想20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学中的“人”和“本”29
三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轨迹43
(一)《博士论文》时期——“自我意识”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44
(二)《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48
(三)《德法年鉴》时期——历史创造者意义上的人本思想的形成51
(四)《手稿》到《形态》时期——实践主体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57
第二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64
一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主体66
(一)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66
(二)主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77
(三)主体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社会全体成员86
二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目的和手段92
(一)“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92
(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和手段104
三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动力112
(一)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113
(二)人的利益连接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24
四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139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思想内涵140
(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160
第三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168
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69
(一)人民主体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69
(二)人民动力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72
(三)人民利益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76
(四)人的全面发展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178
二 邓小平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81
(一)尊重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182
(二)依靠人——注重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184
(三)为了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186
(四)塑造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189
三 江泽民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92
(一)重视群众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192
(二)关心人民疾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95
(三)提升人的素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
第四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205
一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206
(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207
(二)适应了世界发展观念转变的大趋势209
(三)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212
(四)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针214
二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人”和“本”217
(一)关于“以人为本”中的“人”218
(二)关于“以人为本”中的“本”219
三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228
(一)第一次给发展理论作了科学的定名228
(二)第一次明确了人在发展中“本”的地位和作用230
(三)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发展概念的理解233
(四)第一次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放在发展观的高度考虑235
四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传统“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辨析237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传统“人本主义”237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243
五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53
(一)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全民社会福祉254
(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56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充分体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259
(四)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262
结论266
参考文献268
后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