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石地层的相分析方法与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石地层的相分析方法与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4701409.jpg)
- 梅冥相,高金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333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岩石-地层-岩相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石地层的相分析方法与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地层学总论1
第一节 地层学若干基本术语的定义1
一、地层与地层单位1
二、地层划分与地层对比1
三、层型2
四、带、间隔、面3
第二节 地质时间与地层工作方法3
一、地层学中关于地质时间的概念3
二、关于地质时间的地层学方法4
第三节 地层单位及其界线8
一、岩石地层单位9
二、生物地层单位9
三、年代地层单位10
四、岩石、生物、年代和其他各种地层单位间的关系16
五、地层界线18
第四节 地层记录的特性19
一、相的持续性现象19
二、化石记录的虚假现象19
三、沉积间断多于沉积记录的现象20
五、定量沉积作用现象21
四、地层记录中的“灾变”现象21
六、沉积作用和地壳下沉的不相关原理22
第二章 岩石地层学24
第一节 岩石地层划分的目的24
第二节 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定义24
一、岩石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划分24
二、岩石地层单位24
第三节 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25
一、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等级25
二、组25
四、岩石地层面(岩石面)25
三、岩石地层带(岩石带)25
三、段26
四、层26
五、群26
六、亚群或超群27
七、杂岩27
八、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27
第四节 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的程序28
一、作为定义标准的层型28
二、参考剖面(次层型)28
三、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28
二、当界线用的标志层29
一、对于鉴定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间接证据的使用29
四、不整合和间断29
第五节 延伸岩石地层单位的程序——岩石地层对比29
第六节 传统的岩石地层学面临的挑战30
一、沉积地层的物质组分的产出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30
二、传统岩石地层学的困惑33
第三章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34
第一节 物理沉积作用34
一、剪切与重力剪切34
二、层35
三、重力位移沉积物35
四、关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36
五、流体与颗粒37
六、水流的主要类型及其沉积物的特征39
七、特殊的物理沉积作用产物——事件沉积44
第二节 生物沉积作用及化学沉积作用44
一、生物沉积作用44
二、化学沉积作用48
第三节 从沉积物到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53
一、总论53
二、碳酸盐岩的胶结作用54
三、砂岩的胶结作用59
一、相的概念62
第一节 沉积相分析的原理和方法62
第四章 岩石地层的相分析62
二、相分析的方法63
三、相序与相模式66
四、关于统计技术的简单说明67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和相67
一、冲积沉积物68
二、风成沉积物70
三、湖泊沉积物71
四、冰川沉积物72
五、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沉积物72
六、浅海砂75
七、深海环境与深海沉积80
第三节 碳酸盐沉积环境与相82
一、总论82
二、碳酸盐向上变浅序列84
三、生物礁87
四、碳酸盐大陆坡92
第五章 地层的堆积作用97
第一节 地层堆积作用总论97
第二节 沉积模式、增量与旋回98
一、沉积作用的成因增量99
二、层序与旋回100
第三节 环境、基准面和构造作用101
一、海平面变化102
第四节 地层堆积作用的主要外部控制102
二、气候的变化103
三、大地构造控制104
四、大的长期缓慢变化105
第五节 地层堆积作用的总体模式108
一、PAC机制总论108
二、相对于自成因过程的异成因过程109
三、PAC旋回层序的界面可以作为等时面110
四、间断事件——速率和频率111
七、PAC旋回与古环境及古地理分析112
五、PAC旋回层序厚度的控制112
六、PAC旋回层序可作为时间地层单元112
八、PAC旋回的成因机制113
第六节 进积作用、退积作用及加积作用116
一、进积作用与进积序列117
二、退积作用与退积序列118
三、加积作用与加积序列119
四、海侵与海退作用及其与加积、进积、退积作用的关系120
第六章 层序地层学基础及其对地层学的贡献122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122
一、层序、准层序组及准层序123
二、层序内地层与界面的关系125
三、层序界面及层序类型127
四、沉积体系及体系域128
五、层序的空间变化130
第二节 碳酸盐台地的层序地层学130
一、碳酸盐台地的层序地层格架130
二、第三种类型的层序——淹没不整合层序133
第三节 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学及沉积学的贡献135
第四节 层序地层学的局限性136
第七章 旋回地层学基础及其对地层学和沉积学的贡献141
第一节 旋回性地层记录的原因142
一、地球系统的结构及特性143
二、地球的十四种运动146
第二节 银河年与一级旋回161
一、银河年与地球大冰期161
二、银河年与海平面变化162
三、银河年与古地磁倒转164
四、银河年与其他地质事件165
五、银河年影响一级旋回的途径166
第三节 太阳系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地球系统大异常170
一、太阳系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地质“纪”的分界170
二、太阳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古温度异常172
三、太阳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古生物盛衰172
四、太阳穿越银道面运动与海平面变化175
五、太阳穿过银道面运动影响二级旋回的途径176
第四节 地球轨道参数与高频率振荡旋回层序178
一、地球轨道参数对辐射量的影响179
二、异成因米级旋回层序及其米兰柯维奇机制179
三、小结183
第五节 三级(层序)与四级(亚层序)旋回层序的特征与形成机制184
第八章 地层旋回性沉积记录及岩石地层的相分析188
第一节 异成因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特征191
一、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192
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193
第二节 异成因旋回层序的界面及其内部相序构成形式193
一、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的旋回性沉积记录及成因岩石地层系统200
第三节 从地层的旋回性沉积记录对岩石地层系统进行合理厘定的两个实例200
二、河北兴隆元古宇雾迷山组的异成因旋回性沉积记录及“段”的划分206
第九章 雾迷山旋回层的费希尔图解及其在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米兰柯维奇旋回沉积记录的典型代表215
第一节 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变化谱系216
第二节 雾迷山旋回层的总体成因机制及可能形成时限218
第三节 雾迷山旋回层的费希尔图解221
第十章 从旋回到层序:华北地台晚寒武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与北美地台海平面变化的对比228
第一节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描述岩石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229
第二节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232
一、总体特征232
三、华北地台南部的层序划分234
二、华北地台北部的层序划分234
四、华北地台晚寒武世层序地层格架236
第三节 华北晚寒武世海平面变化与北美晚寒武世海平面变化的洲际对比的困难与问题237
第十一章 从三级沉积层序到二级构造层序: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充填序列特征241
第一节 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和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242
第二节 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层序地层划分245
第三节 二叠系阳新统和乐平统的层序地层划分249
第四节 石炭纪至二叠纪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253
第五节 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255
第六节 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257
一、贵州关岭断桥剖面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257
二、贵州贞丰龙场剖面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259
第七节 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特点262
一、从沉积层序到构造层序:晚古生代至三叠纪二级构造层序的划分262
二、从沉积层序和构造层序论盆地演化264
第十二章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沉积层序的初步研究:前寒武系(1800~600Ma)一级层序的划分及其与显生宙的一致性268
第一节 中元古代一级超层序的划分:复杂而有序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268
第二节 长城一级超层序:从碎屑岩系到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岩系的演化序列270
第三节 南口一级超层序:从巨厚的台地碳酸盐地层到巨厚的局限泻湖体系的变化系列272
第四节 蓟县一级超层序:相对快速均衡堆积的地层(雾迷山组)与间断时间大于沉积时间的地层(铁岭组)构成的地层序列274
第五节 青白口一级超层序:残缺不全的地层序列276
第六节 十八亿年以来的一级层序:银河年旋回的沉积学响应与地球系统大异常277
主要参考文献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