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沙地植被恢复与利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启忠,韩建国,卫智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14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固沙造林-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沙地植被恢复与利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沙地分布与形成1
第一节 沙地分布与概况1
一、沙地分布1
二、我国主要沙地及其概况2
第二节 沙漠化现状和趋势29
一、土地沙漠化现状29
二、沙漠化扩展趋势32
第三节 沙漠化土地形成的自然因素33
一、沙地形成的古地理学过程33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35
第四节 人为因素对土地沙化的影响38
一、人口增加38
二、盲目开荒39
三、超载过牧41
四、滥樵乱采42
五、其他因素44
参考文献46
第二章 沙地植被特征47
第一节 沙地生态状况47
一、热量47
二、降水47
三、温差47
四、土壤48
五、水资源49
六、风沙50
第二节 沙地植物的特征50
一、沙地植物外部特性50
一、气孔的适应性51
第三节 沙地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51
二、沙地植物的适应性51
二、根系状况52
三、植物的短命性52
四、肉质化适应53
五、非肉质化适应53
六、细胞的适应53
七、代谢的适宜54
八、对光的适应54
第四节 沙地植物与植被54
一、沙生植物54
二、沙地植被57
第五节 沙地草场资源59
一、草甸草原带沙地亚类59
二、典型草原带沙地亚类60
三、荒漠草原带沙地亚类62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 沙地微生物生态65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基础65
一、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内容65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66
三、土壤中微生物的类群和作用68
四、沙地和草原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71
第二节 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77
一、固定沙地结皮层理化成分77
二、固定沙地结皮层的微生物区系77
三、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生态82
四、沙地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84
第三节 人为因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85
一、退化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效应85
二、放牧退化演替的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88
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指标的关系89
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90
第四节 沙地土壤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93
一、沙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与作用94
二、沙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95
三、沙地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方法99
四、沙地和草原土壤生物学质量的评价指标103
五、沙地土壤生物学质量的评价方法107
参考文献108
第四章 沙地植被恢复原理111
第一节 植物治沙历史回顾111
一、世界各国治沙史简述111
二、中国治沙历史113
第二节 恢复沙地植被的重要性115
一、沙地植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利用前景115
第三节 植物治沙的基本原理116
二、沙地植物具有多种效益116
一、风沙流结构117
二、沙丘输沙量的变化118
三、风沙运动中的质量守恒定理119
四、植物对流沙环境的生物适应性原理119
五、沙漠治理技术原理123
第四节 沙地植被恢复原则123
一、植物地带性分布原则124
二、区域水分平衡原则125
三、植物多样性原则126
四、天然恢复为主原则126
五、景观生态学原则126
第五节 沙地植被健康管理130
一、沙地植被病虫害防治130
二、人工植被管理131
三、抚育管理要求132
四、天然植被管理133
五、沙地生态系统管理141
参考文献142
第五章 沙地植被恢复与改良技术143
第一节 退耕沙地植被的自然恢复143
一、植被自然恢复的生态学基础143
二、退耕沙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144
第二节 沙质退化草地改良148
一、退化草地围封改良148
二、补播改良149
三、牧草移栽和扦插改良150
第三节 沙地飞播151
二、飞播草种的选择及适应性152
一、飞播区立地条件的选择152
三、飞播技术155
四、飞播成功实例159
参考文献161
第六章 沙地人工草地建植与草田轮作技术162
第一节 牧草播种地的准备162
一、地段选择162
二、初垦技术163
第二节 种子准备及播前处理164
一、牧草品种的选择164
二、种子清选、晒种164
三、种子检验165
四、种子处理165
第三节 播种方法与技术167
一、播种方法167
二、播种技术169
一、草地管理170
第四节 草地管理与合理利用170
二、人工草地合理利用173
第五节 草田轮作技术174
一、草田轮作的作用174
二、草田轮作技术175
三、轮作计划177
参考文献179
第七章 沙地灌丛草地建植技术180
第一节 灌木植物的选择180
一、灌木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180
二、灌木植物的选择182
第二节 干旱区沙地灌丛草地建植技术183
一、沙漠绿洲柽柳林的营造183
四、沙拐枣种子直播技术184
五、常绿灌木沙冬青引种驯化184
三、灌木混交林建植技术184
二、流动沙地沙拐枣防风固沙林的营造184
第三节 半干旱区沙地灌丛草地建植技术185
一、半灌木沙蒿草地建植185
二、灌木沙柳建植186
三、灌木-草本混交草地建植186
第四节 半湿润区沙地灌丛草地建植技术187
一、灌木的选择187
二、沙地灌木草地建植188
参考文献189
第八章 沙地苜蓿、沙打旺草地建植技术191
第一节 苜蓿、沙打旺的播种191
一、紫花苜蓿生长需要的适宜条件191
二、不同生态区沙地苜蓿品种的筛选192
三、沙质草地播种及人工草地建植195
第二节 沙地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203
一、苜蓿品种间根颈特性204
二、苜蓿冻害原因及症状205
三、苜蓿冻害防御技术206
第三节 沙打旺草地生长与衰退209
一、播种期对沙打旺生长发育的影响209
二、不同生长年限沙打旺个体发育及草地产量变化211
三、施肥对沙打旺草地发育的影响213
四、沙打旺草地衰退规律215
第四节 衰退沙打旺草地恢复技术217
一、杂草防除技术217
二、沙打旺草地根腐病防治218
三、沙打旺其他病虫害防治218
四、衰退沙打旺草地施肥220
五、喷施稀土、增产菌221
参考文献222
第九章 沙障固沙技术223
第一节 机械沙障223
一、沙面覆盖223
二、草方格铺设224
三、高立式沙障设置225
四、化学固沙226
第二节 生物沙障229
一、造林固沙229
二、防沙林带营造231
三、护田林网营造232
第三节 生物地毯式沙障233
参考文献235
第十章 沙地鼠害236
第一节 沙地鼠类简介236
一、沙地鼠类的经济意义236
二、我国沙地中的主要鼠类简介237
第二节 害鼠对沙地植被的危害243
一、啃食植物243
二、挖掘破坏244
三、引起水土流失与土壤肥力下降244
四、引起沙地植被演替与加剧沙地草场退化245
五、破坏种草植树固沙工作245
第三节 沙地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246
一、生态系统平衡失调246
二、生态系统的演替导致鼠类群落的演替247
三、鼠类种群的内部调节机制与外部影响因素247
四、捕食鼠类的天敌动物减少248
第四节 对我国沙地鼠害问题及其防治工作的回顾248
一、沙地鼠害问题的回顾248
二、沙地鼠害防治工作的回顾249
三、沙地鼠害问题的生态学审视251
第五节 沙地鼠害的治理措施253
一、加强沙地管理,树立沙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观254
二、坚持连续多年的长期鼠情监测,搞好预测预报254
三、实行综合治理255
四、加强政府在沙地鼠害综合治理中的组织领导职能257
五、举办“农牧民田间学校”,提高农牧民素质257
六、加快沙地鼠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258
七、加强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259
参考文献259
第十一章 沙地生态草业发展技术260
第一节 发展沙地生态草业的意义260
一、生态草业是土地沙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260
二、生态草业可实现沙地一性生产到二性生产的高效耦合260
三、生态草业是沙区生态安全的保障261
一、生态安全性评价262
第二节 发展沙地生态草业风险性分析262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263
三、草产品市场分析265
四、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266
五、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267
第三节 沙地高效生态草业建设技术选择267
一、高效人工草地建植及持续利用技术267
二、优质牧草种子高效生产技术273
三、牧草收获与加工技术277
四、牧草青贮及防腐技术279
第四节 沙地生态草业技术实践281
一、大力引进和推广多年生牧草新品种282
二、积极扩大青绿多汁饲料作物新品种种植面积288
三、优化退耕还草技术290
四、河滩盐碱地建植混播牧草地293
五、积极推行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工利用294
六、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土壤肥力296
参考文献299
第十二章 沙质草地的合理利用技术301
第一节 草地合理利用制度评价301
一、草地合理利用概述301
二、草地放牧制度及评价303
第二节 划区轮牧技术306
一、划区轮牧试验研究306
二、划区轮牧技术313
第三节 春季休牧技术315
一、试验设计315
二、休牧期及起始、结束时间比较316
三、春季休牧期的绵羊饲养策略及方法317
四、春季休牧对绵羊体增重的影响318
参考文献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