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 2005年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 2005年修订版
  • 王保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446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外国军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 2005年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新军事变革总论1

一、新军事变革发生发展的条件与动因1

(一)内因之一:人类文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1

(二)内因之二: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

(三)内因之三: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4

(四)外因之一: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5

(五)外因之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作用6

(六)外因之三:美国军队的示范效应7

二、新军事变革的实质9

(一)机械化军事形态的沿革10

(二)信息化军事形态的产生与发展14

三、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点15

(一)把握时代性,认清新军事变革的根本动因16

(二)抓住信息性,充分发挥信息能的作用17

(三)重视集成性,全面建设“军事大系统”20

(四)突出创新性,大力倡导与实施全面军事创新21

四、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23

(一)深刻性24

(二)广泛性25

(三)不平衡性27

(四)快速性32

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34

(一)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战效能将进一步提升35

(二)军事理论创新将取得全面突破37

(三)军事组织体制改革将取得突破性进展39

第二章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军队信息化建设41

一、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沿革41

(一)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孕育萌动时期41

(二)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的启动展开时期45

(三)从2001年至今的深入发展时期48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53

二、正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点53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质53

(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因55

(四)军队信息化建设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56

(五)军队信息化建设与高技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关系57

(六)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系57

(七)军队信息化建设与一般性军队建设的关系58

(八)军队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建设的关系59

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61

(一)“信息主导”原则62

(二)“系统集成”原则62

(三)“虚拟实践”原则65

(四)“远近结合”原则66

(五)“推拉并用”原则67

(六)“以商促军”原则68

四、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68

(一)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69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77

(三)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88

(四)各军种信息化建设98

第三章 新军事变革将孕育出信息化战争113

一、信息化战争及相关概念辨析113

(一)信息化战争概念的由来115

(二)信息化战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115

(三)信息化战争与信息行动、信息战、网络中心战、信息斗争和信息作战117

(四)军队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军队、信息战武器、信息武器和信息化武器118

二、高技术战争119

(一)何谓高技术战争120

(二)高技术战争的主要特点120

(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依然是高技术战争122

(四)高技术战争何时终结124

(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及其基本点126

三、信息化战争126

(二)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轨迹127

(三)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132

四、十种信息化作战样式139

(一)新联合作战140

(二)精确作战141

(三)信息火力战143

(四)空间战144

(五)网络战146

(六)信息心理战147

(七)非接触作战150

(八)非线式作战150

(九)非对称作战151

(十)“决定性快速作战”152

五、对“网络中心战”的剖析152

(一)“网络中心战”的提出154

(二)“网络中心战”的实质、领域与特征156

(三)把“网络中心战”理论变为现实的基本条件159

(四)美国防部和各军种部为准备实施“网络中心战”采取的举措162

第四章 新军事变革中的军事理论创新168

一、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军事理论的主要做法169

(一)营造宽松环境,倡导百家争鸣169

(二)着眼未来,求新求变170

(三)广泛借鉴,博采众长172

(四)适时建立和充分利用军事理论创新机构174

(五)用法规“物化”军事理论创新成果175

二、近年来国外创新的主要军事概念或军事理论177

(一)在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理论方面177

(二)在战争理论方面182

(三)在军队建设理论方面184

(四)在作战理论方面191

(一)信息战理论的沿革195

三、信息战理论195

(二)信息战基本理论210

(三)信息战行动构成要素216

四、军事领导理论224

(一)军事领导的构成要素226

(二)军事领导的基本职能227

(三)军事领导者应具备的品格228

(四)军事领导者应做四种人229

第五章 新军事变革中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232

一、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232

(一)何谓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232

(二)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234

(三)军事信息革命是引发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直接动力235

二、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新思路239

(一)信息主导239

(二)横向一体240

(三)“需求牵引”241

(四)经济适用243

(五)国际合作245

三、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246

(一)调整或完善武器装备采办高层领导机构246

(二)简化武器装备采办程序和采办决策点249

(三)成立各具特色的一体化武器装备采办小组251

(四)建立或完善采办人员管理与培训体制253

(五)重组国防工业基础254

四、“民技军用”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战略举措256

(一)“民技军用”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内在要求256

(二)各国推进“民技军用”的基本动因259

(三)各国推进“民技军用”的保障措施261

(四)各国积极推进“民技军用”的主要做法262

(五)几点思考266

五、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沿革与发展268

(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历史沿革269

(二)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278

(三)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284

六、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全面展开288

(一)大力发展信息化弹药289

(二)积极研制高性能信息化作战平台293

(三)大力开发军用无人系统296

(四)重视研发单兵数字化装备300

七、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302

(一)军事信息系统:向网络化、综合化、集成化和卫星化方向发展302

(二)信息化作战平台:向隐形化、多功能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304

(三)信息化弹药:向灵巧型、智能型方向发展305

(四)防空和反导武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305

(五)天战和信息战武器:前者将很快具备实战能力,后者将重点研制电子战装备和各种计算机病毒武器306

(七)新概念武器:将很快投入实战部署308

(六)信息化单兵系统:不久将开始装备部队308

第六章 新军事变革中军事人才生成机制的调整310

一、高度重视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310

二、把好入伍关,吸收优秀青年参军313

(一)改革兵役制度是吸收优秀青年入伍的重要体制保证313

(二)改进征召方法,把社会上的一流优秀青年招收到部队中来314

三、改进士官培训315

四、加强军官培训318

(一)重视基础教育318

(二)强调培训与使用相结合318

(三)积极培养善指挥、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319

(四)注重培养军官的信息战和联合作战指挥能力320

五、完善人事管理制度321

六、积极培养军事领导者323

(一)观察能力325

(二)认识能力326

(三)工作能力328

(四)交往能力329

七、加大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329

八、改革院校教育体制331

(一)对现行集权体制和分权体制进行调整331

(二)裁减院校数量,优化院校结构332

(三)创建综合型院校333

(四)建立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334

(五)构建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334

九、改革部队训练体制335

(一)精简军种训练管理机构335

(二)强化统一训练管理机制336

(三)改革联合训练体制337

(四)加强训练基地和训练中心建设338

十、推进部队训练革命339

(一)明确训练转型目标340

(二)发展训练转型能力341

(三)建立训练转型工作机构343

第七章 新军事变革中的军队组织体制转型344

一、推动军队组织体制转型的主要因素344

(一)人类文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345

(二)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346

(三)信息化战争的要求347

(四)军事战略调整的需要348

二、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目标349

(一)达成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349

(二)实现精干高效351

(三)加强军队构成的整体性352

(四)提高整体作战效能353

三、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特点354

(一)根本性354

(二)全面性356

(三)广泛性357

(一)压缩军队规模358

四、各国实施军队组织体制转型的主要做法358

(二)优化军队结构363

(三)调整领导指挥体制373

(四)改革部队编制380

五、军队组织体制的发展趋势388

(一)使军队各组成部分实现一体化388

(二)使军队体制实现高度集中与高度自主相结合389

(三)使军队体制实现平时与战时相结合391

(四)将建立新军兵种部队392

第八章 新军事变革的新发展394

一、美俄等国军队信息战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394

(一)进一步发展信息战理论395

(二)不断增建信息战组织机构398

(三)积极培养信息战人才和进行信息战训练400

(一)信息优势的实质402

二、全面加强信息优势建设402

(二)信息优势的作用403

(三)加强信息优势建设的主要措施403

三、军队信息化建设又有新进展406

(一)数字化部队建设有新进步406

(二)又有一些国家计划建设信息化军队408

(三)“数字化后勤”建设全面启动409

四、各国陆军开始发生巨变410

(一)根据未来威胁,重新确定陆军的地位、作用和建设目标410

(二)根据未来战争要求,确定陆军的任务和作战能力413

(三)根据陆军的任务和能力,建设新部队,调整体制编制419

(四)积极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425

五、美国启动全面军事转型431

(一)进行滚动式顶层设计,边探索边实践432

(二)以“网络中心战”作为根本指导理论433

(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436

(四)发展转型能力,使部队作战力量获得超常规快速发展438

(五)纵横融合,积极推进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建设440

第九章 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影响443

一、对美国的影响:使其成为具有超级军事实力的顶尖军事强国443

二、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将大大延缓世界多极化进程444

三、对国际裁军与军控的影响:将使其发展进程严重受阻447

(一)美国政府我行我素,将使传统军备控制机制受到损害448

(二)美国提出“防扩散安全倡议”,将对国际防扩机制和国际法造成巨大冲击449

(三)在美国主导下,美俄双边核裁军未取得实质性进展450

四、对世界各国武备发展的影响:引发了一场全球性军备竞赛452

(一)这场军备竞赛涉及的主要领域452

(二)这场军备竞赛的主要特点457

(三)这场军备竞赛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458

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使其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460

六、对我国我军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464

一、积极转变军事思维方式469

第十章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思考469

(一)变机械化军事思维为信息化军事思维470

(二)变要素型军事思维为体系化军事思维471

(三)变单向型军事思维为多向型军事思维473

(四)变现实应急型军事思维为未来前瞻型军事思维473

(五)变封闭型军事思维为开放型军事思维475

(六)变保守型军事思维为创新型军事思维476

二、全面创新军事理论478

三、努力造就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480

(一)新型军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480

(二)营造有利于新型军事人才生成的良好环境482

四、逐步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484

五、大胆改革军事组织体制488

六、加速建设信息化后勤491

主要参考文献4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