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耀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53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1
导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1
第一章 范畴建构19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涵义、类型及内在关系20
(一)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20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及内在关系2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与逻辑功能32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科学内涵32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38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功能50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59
(一)学科化59
(二)科学化62
(三)现代化64
(四)民族化66
第二章 价值追问70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缘起与意义71
(一)问题的缘起71
(二)研究的意义74
(一)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简要历程78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现状检视与反思78
(二)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历史轨迹79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主要论域82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简要评析90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91
(一)哲学基础92
(二)理论体系100
(三)研究视野107
(四)研究方法112
(一)研究意义117
一、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意义与理论基础117
第三章 结构优化117
(二)理论基础121
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现状述评126
(一)关于基本结构的研究126
(二)关于具体结构的研究129
(三)关于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35
(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简要评析137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主要研究论域139
(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深刻意义139
(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141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理论体系142
(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约束条件150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152
第四章 功能发挥155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155
(一)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55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与类型161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意义164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历史考察与现状述评167
(一)历史考察167
(二)现状述评177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191
(一)内部因素191
(二)外部因素194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新思路198
(一)把握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98
(二)整合学科资源200
(三)加强实证研究201
(四)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功能201
(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203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205
(一)哲学基点205
第五章 过程分析205
(二)含义、特征和本质210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分析216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216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218
(三)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主体的理性行为220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因素222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体系223
(一)矛盾体系224
(二)规律体系228
(一)哲学思维的升华232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232
(二)研究方法的引鉴235
(三)现实问题的关注240
第六章 机制转换250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述评250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概览250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内涵及特征257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263
三、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有益探讨267
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272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274
五、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27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277
(三)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282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机制285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机制286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290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292
(八)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294
第七章 活动研究299
(一)传统“社会需要论”的研究范式及其弊端300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300
(二)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研究范式转向303
(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必须着眼于人的活动307
(四)从人的活动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义317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问题研究动态323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28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的历史渊源329
(二)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329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人的存在和发展332
(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分析334
(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模式338
第八章 主体间性342
一、研究现状综述343
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348
(一)主体性与客体性348
(二)主体性与主体间性349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355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361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361
(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功绩363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364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70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37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71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373
(四)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375
五、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377
(一)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377
(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378
第九章 文化环境39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视域的确立39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的相关概念392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的基本问题399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分析4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403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特征4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4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运行42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内运行422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外运行437
第十章 社会归化449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449
(一)研究背景449
(二)研究意义455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及其条件458
(一)社会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界定458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逻辑路线461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生条件464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468
(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两个认识误区474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研究方法477
(一)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77
(二)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479
(三)宏观综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79
(四)逻辑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80
第十一章 评估探讨482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与意义482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482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485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48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490
(一)方向性原则491
(二)辩证性原则493
(三)客观性原则495
(五)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496
(四)全面性原则496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497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497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结构与特点499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501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505
(一)实地调查评估法505
(二)模拟情景评估法507
(三)综合积分测评法508
(四)模糊评估法510
后记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