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 张素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5282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文化 张素琴 1

一、生态系统理论1

第一章 绪论1

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2

三、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2

四、生态整治3

第二节 生态学发展的层次概念 刘志培 4

一、宏观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的联系5

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动了分子生态学6

二、微生物生态学和微生态学的关系6

第三节 分子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张素琴 6

二、环境造就生物的分子生态性8

三、分子生态学研究涉及的范围10

第四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概述 张素琴 13

一、微生物与外界因子之间产生的环境分子生态效应和遗传分子生态效应14

二、微生物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14

三、微生物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分子生态学15

四、病毒的分子生态学15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微生物对外界环境信号的适应与调整17

第一节 外界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张素琴 刘海舟 17

一、光以及其它辐射影响微生物的分子生态性17

二、磁场和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微生物的分子生态效应23

三、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27

四、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28

五、水和水的活度28

六、表面与微生物的关系(表面微生物学surface microbiology)31

七、其它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32

第二节 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性的机制 张素琴 刘海舟 33

一、微生物对环境的非凡适应性33

二、高温环境下微生物耐热的分子生态性34

三、嗜盐微生物适应高盐环境的分子基础39

四、微生物嗜碱性的分子基础41

第三节 微生物响应环境新奇信号的分子生态学 张素琴 43

一、作用于微生物的信息物质43

二、微生物对环境信号分子响应的调节作用43

三、微生物对环境新奇信号的应答反应——噪声调节假说50

第四节 微生物质粒的分子生态效应 张素琴 51

一、质粒的生物学特性53

二、质粒功能的鉴定56

三、质粒的分子生态效应57

四、降解性质粒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66

五、结语69

第五节 微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分子生态效应 张素琴 70

一、通过基因转移、转导来改变遗传结构71

二、环境中可转移的遗传物质DNA分子进行自然遗传转化71

三、微生物进化的讨论75

参考文献76

第三章 微生物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分子生态学80

第一节 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修复作用的概述 刘智 张素琴 80

一、自然界的自净作用80

二、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类型80

三、生物修复的发展历史81

第二节 从分子水平探索生物修复的多态性 刘智 张素琴 82

一、环境因子对农田土壤及水体污染的环境分子生态效应82

二、生物修复多态性的分子机制84

一、生物修复的微生物学原理91

第三节 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原理 刘智 张素琴 91

二、微生物生物修复中的环境分子生态效应93

三、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的遗传分子生态效应95

四、基因工程菌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功能效应97

参考文献99

第四章 微生物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102

第一节 细菌通讯的媒介——细菌信号分子 刘海舟 102

一、细菌信号分子——细菌信息素102

二、信号分子的特性106

一、革兰氏阴性细菌信号分子的调节机制108

第二节 细菌信号分子的调节机制 刘海舟 108

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信息调节机制110

三、Vibrio harueyi复杂的QS调节系统和AI-2112

四、研究阈值感应的方法114

第三节 微生物信号系统与动植物的关系 刘海舟 115

一、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信息交流115

二、微生物的细胞密度感应系统和生物膜116

四、结语117

三、细菌的细胞密度感应系统和抗感染治疗117

参考文献118

第五章 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通讯125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免疫分子生态学 张素琴 125

一、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125

二、细菌感染的分子生态基础128

三、病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132

第二节 肿瘤病毒的致癌作用 张忠信 汤显春 134

二、细胞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135

一、肿瘤病毒的两重性135

三、RNA肿瘤病毒的癌基因及其作用机制137

四、DNA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142

五、肿瘤病毒致癌的分子生态学146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分子的相互作用 汤显春 张忠信 149

一、乙肝病毒形态结构的多样性149

二、乙肝病毒基因组的独特性150

三、乙肝病毒的复制、转录和表达153

四、乙肝病毒编码蛋白与宿主分子的相互作用157

五、乙肝病毒感染过程的分子机制161

六、诊断乙肝病毒的分子标志162

七、乙肝病毒在免疫接种人群中的分子变异164

八、乙肝病毒在治疗中的分子演变166

第四节 病毒编码泛素相关蛋白的功能 张忠信 167

一、疱疹病毒编码的两个E3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分子生态学168

二、痘病毒编码的E3参与CD4减量调节169

三、腺病毒编码的E1B-55K蛋白是泛素连接酶组分171

四、反转录病毒编码的泛素相关蛋白在病毒出芽增殖中的作用172

五、结语173

参考文献174

第六章 新兴病毒及其产生的分子生态基础177

第一节 新兴病毒出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张忠信 177

一、新兴病毒是病毒分子演化的结果177

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类型180

三、新兴病毒出现的途径186

四、部分新兴病毒简介189

五、可能出现的新兴病毒207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多样性和起源 张忠信 208

一、HIV基因组的基本结构209

二、HIV-1的重组及生物多样性213

三、灵长类动物慢病毒的演化及HIV的起源218

四、结语225

参考文献227

第七章 普通病毒分子生态学232

第一节 环境病毒分子生态学 汤显春 张素琴 232

一、自然环境中病毒生存的特点232

二、病毒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36

一、WSSV不同地区分离株的特征237

第二节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性及其对宿主的作用 汤显春 张忠信 237

二、WSSV基因组及表达蛋白的多样性239

三、WSSV的致病过程中的分子生态学240

四、WSSV的宿主多样性及传播途径242

五、WSSV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243

六、利用病毒分子生态学对WSSV的预防策略244

第三节 昆虫病毒分子生态学及其应用 张忠信 245

一、昆虫病毒的类型245

二、杆状病毒分子生态学247

三、昆虫病毒的传播及病毒对宿主种群的作用258

四、利用昆虫病毒分子生态学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266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子生态学 吴云峰 张忠信 268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268

二、植物病毒的传播271

三、植物的抗病毒基因和抗性蛋白274

四、利用病毒基因工程防治植物病毒病276

参考文献278

一、核酸分子(探针)杂交法284

第八章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284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 刘志培 284

二、荧光原位杂交294

三、PCR扩增及其产物的多态性分析与序列测定297

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301

第二节 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刘志培 305

一、微生物多样性研究305

二、微生物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307

参考文献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