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 第2版
  • 张少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074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 1

第一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概说 9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11

第一节 先秦的文学观念 11

第二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14

第三节 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 18

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22

第一节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22

第二节 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 33

第三节 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1

第三章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49

第一节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49

第二节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52

第三节 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56

第四节 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60

第五节 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64

第一节 墨家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67

第四章 先秦百家争鸣中的其他重要文学思想流派 67

第二节 商鞅、韩非的法家文学观 71

第三节 《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76

第四节 《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80

第二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汉魏六朝时期概说 87

第五章 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89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89

第二节 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98

第三节 儒家“定于一尊”与扬雄、班固的文学理论批评 109

第四节 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119

第五节 王逸对《楚辞》的评论与东汉后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129

第六章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141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141

第二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146

第三节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其在六朝文论发展中的意义 152

第四节 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161

第五节 葛洪倡导繁富奥博的文学观与美学观 170

第一节 佛教的流行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175

第七章 玄佛合流与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175

第二节 沈约与声律论的历史地位 179

第三节 对文学特征的探讨与文笔之争 182

第四节 “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187

第八章 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 190

第一节 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 190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193

第三节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22

第一节 钟嵘的生平思想及《诗品》的写作 224

第九章 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224

第二节 钟嵘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230

第三节 钟嵘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 240

第十章 颜之推与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244

第一节 尚质与尚文两种对立的不同思潮 244

第二节 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246

第三节 颜之推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 248

第三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唐宋金元时期概说 255

第一节 反齐梁文风中的两种不同倾向 257

第十一章 初盛唐的文学理论批评 257

第二节 刘知几《史通》对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影响 267

第三节 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270

第四节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274

第五节 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277

第六节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284

第十二章 皎然、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 290

第一节 皎然《诗式》与中唐对诗歌意境特征的探讨 290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304

第三节 元稹的诗论与“元和体”的文学思想 316

第十三章 唐代古文理论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323

第一节 唐代古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23

第二节 韩愈的文学思想 334

第三节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349

第十四章 司空图与晚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361

第一节 晚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主要流派 361

第二节 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374

第三节 晚唐五代的诗格和诗句图 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