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难治性高血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难治性高血压](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743389.jpg)
- 陈慧主编;朱鹏立,吴小盈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2750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高血压-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难治性高血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难治性高血压类型1
第一节 高血压定义、分类和进展1
一、高血压定义、诊断标准和分类1
(一)高血压定义1
(二)高血压诊断标准1
(三)高血压分类2
二、高血压指南进展5
(一)JNCⅦ内容简介5
(二)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简介19
(三)2003年WHO/ISH高血压指南(修订)简介27
(四)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简介30
附 福建地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57
第二节 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60
一、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难治性高血压60
(一)医生及患者的问题60
(二)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65
(三)盐敏感性高血压67
(四)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68
(五)神经源性高血压72
二、继发性高血压中的难治性高血压73
(一)缩容可治的难治性高血压74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5
(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6
(四)弥漫性系统硬化77
(五)环孢素引起的高血压78
第三节 青少年高血压79
一、青少年血压的测量、自然史和影响因素79
(一)青少年血压的测量79
(二)青少年血压的自然史80
(三)影响青少年血压的因素80
二、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与流行病学81
三、青少年高血压的特点82
四、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84
(一)少儿期84
(二)青春期86
五、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方法88
(一)非药物治疗92
六、青少年高血压的治疗92
(二)药物治疗93
附 2004年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最新指南94
(一)高血压定义96
(二)确诊高血压后的处理97
(三)儿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00
第四节 老年高血压108
一、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患病率108
(一)定义108
(二)患病率108
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109
(一)大动脉顺应性减退109
(四)神经系统α受体功能亢进110
(三)肾脏排钠能力减退110
(二)总周围血管阻力升高110
(五)血小板功能增强111
(六)压力感受器缓冲血压能力减退与失衡111
三、老年高血压的特征与诊断111
(一)血压波动明显112
(二)体位性低血压113
(三)体位性低血压伴卧位高血压114
(四)体位性高血压115
(五)间接测压法过高估计血压值116
(六)体液成分改变116
四、老年高血压的预后和治疗117
(七)容易发生合并症117
五、从循证医学证据看老年高血压治疗118
(一)治疗原则119
(二)具体药物的应用120
(三)注意事项122
第五节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123
一、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123
二、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性124
三、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125
(一)血管改变125
(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126
(三)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改变126
(七)肥胖127
(六)内皮功能受损127
(五)胰岛素抵抗127
(四)肾脏功能改变127
(八)运动128
四、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128
五、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128
(一)非药物治疗129
(二)药物治疗129
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几个问题132
(一)老年人开始药物治疗的收缩压水平133
(二)药物种类的选择133
(三)血压应降低的水平134
(一)分类135
一、妊娠高血压的类型和诊断标准135
第六节 妊娠高血压135
(二)诊断136
(三)妊娠期间的血压监测140
二、正常妊娠的循环改变140
(一)早期妊娠妇女激素和血液动力学间的相互关系141
(二)内分泌的变化141
(三)对正常妊娠循环的一般观察141
三、先兆子痫142
(一)病因学143
(二)病理生理学144
(三)严重疾病的表现145
(四)预防146
(六)治疗147
(五)诊断147
四、子痫149
五、慢性高血压和妊娠150
(一)原发性高血压先于妊娠150
(二)母亲和胎儿的危险151
(三)治疗151
(四)产后综合征152
六、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153
(一)发病率与易发因素153
(二)临床过程153
(三)机制154
(五)使用避孕药指南155
(四)危险因素155
(六)高血压和雌激素的替代治疗156
第七节 血压严重升高的治疗对策157
一、血压变化对脑血流的影响157
二、严重高血压的分类158
(一)高血压急症158
(二)高血压紧迫状态159
(三)没有控制的严重高血压159
三、严重高血压的临床评估160
四、严重高血压的药物选择160
(一)静脉药物160
(二)口服药物162
(三)联合降压药的选择162
五、严重高血压的具体治疗对策163
(一)急进型恶性高血压165
(二)脑血管的高血压急症166
(三)心血管的高血压急症168
(四)肾脏病变的高血压急症172
(五)妊娠的高血压急症172
(六)儿茶酚胺分泌过高173
(七)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173
第二章 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177
第一节 血压调节异常综合征177
一、血压的生理调节机制177
(一)循环系统对血压的影响177
(二)生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179
(一)血压计182
二、操作因素对血压的影响182
(二)测血压的方法184
第二节 心率、脉压与高血压186
一、心率和高血压186
(一)心率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关系186
(二)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和高血压188
二、脉压与高血压190
(一)脉压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证据191
(二)宽脉压的病理生理及其致病机制194
(三)脉压水平提示心血管病的危险197
(四)脉压增宽的治疗198
(一)大动脉的弹性特性202
一、大动脉的弹性特性、动脉硬化指数和动脉系统模型202
第三节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202
(二)动脉硬化指数203
(三)动脉系统模型205
二、动脉硬化的原因、病理生理和流行情况207
(一)动脉硬化的原因207
(二)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209
(三)动脉硬化的流行情况211
三、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211
(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素212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213
四、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214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214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214
(二)炎症的始动因素215
五、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218
(一)易损斑块的定义219
(二)易损斑块的原因219
(三)易损斑块的标准221
(四)从不稳定斑块到不稳定患者的治疗227
第四节 盐与高血压228
一、钠摄入量与血压228
二、盐敏感标准及盐敏感者的分布230
(一)食物盐负荷方案230
(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231
(四)盐敏感者的人群分布232
(三)钠敏感指数232
三、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233
(一)肾脏机制233
(二)变感神经系统236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38
(四)一氧化氮及内皮素240
(五)心钠肽241
(六)离子转运242
(七)与盐敏感性高血压有关的基因243
四、盐敏感性与某些类型高血压及其他疾病246
(一)非调节型高血压246
(二)糖尿病伴发高血压247
(三)肥胖伴发高血压248
(四)盐摄入与心脏肥厚249
(五)盐与心血管病的危险250
(六)血脂异常250
(七)甲状腺功能异常251
五、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251
(一)血压的变化251
(二)靶器官的改变251
(三)代谢的变化251
六、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治疗252
(一)补钾、补钙252
(二)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分型与治疗253
(一)动态血压监测方法254
第五节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疗中的价值一、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内容254
(二)动态血压测量频度256
(三)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56
二、常用的ABPM参数257
三、ABPM正常参考值258
四、ABPM的临床应用适应证262
五、ABPM的临床应用263
(一)“白大衣”高血压263
(二)老年ABPM的类型265
(三)血压昼夜变化规律265
(四)ABPM与预后的关系269
(五)血压变异性269
(六)选择和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疗效271
(七)ABPM图形举例274
第六节 高血压基因研究进展279
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279
(一)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有关的基因279
(二)与离子转运有关的基因282
(三)伴有短指畸形的遗传性高血压283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287
(一)候选基因法287
(二)全基因组扫描法297
(三)高血压遗传学研究新策略298
三、高血压的基因治疗300
(一)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300
(二)高血压基因治疗306
第七节 从循证医学看降压药的合理选择一、循证医学简介及其兴起的背景和意义319
(一)循证医学简介319
(二)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322
(三)循证医学的分析方法与意义323
二、从循证医学角度看降压药的合理选择324
(一)高血压的治疗与脑卒中324
(二)对利尿剂的重新认识325
(三)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331
(四)老药和新药的比较334
(五)高危人群的选药336
(六)联合用药的优点338
(七)从JNCⅦ联合用药指导原则看复方降压制剂340
(八)中枢降压药物的应用341
第八节 降压药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44
一、利尿剂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44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46
(一)β受体阻滞剂347
(二)α受体阻滞剂350
三、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52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54
(一)常见的不良反应354
(二)减少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356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57
六、其他降压药的副作用及其处理359
(一)硝普钠359
(二)复方降压制剂360
第一节 脑卒中365
一、脑部的血液供应及其特征365
第三章 高血压并发症及其伴随症365
(一)颈内动脉366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366
(三)脑血液供应366
二、卒中的亚型及其病理生理学367
(一)卒中的亚型367
(二)卒中亚型的病理生理学369
三、血压对卒中亚型的影响370
(一)小血管动脉病(腔隙)与脑血管自动调节370
(三)心源性栓子372
(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372
(四)卒中亚型的治疗373
四、脑腔隙性梗死374
(一)病因和病理375
(二)临床特点375
(三)辅助检查376
(四)诊断要点378
(五)治疗378
五、颅内血管狭窄379
(一)流行病学379
(二)颅内血管狭窄的识别379
(三)临床特点380
(四)辅助检查382
(五)分型383
(六)治疗384
六、颈动脉疾病与缺血性卒中385
(一)颈动脉疾病引发卒中的证据385
(二)颈动脉疾病引发卒中的机制386
(三)无创影像学检查评估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8
(四)颈内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的治疗393
七、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外血管病变中的应用393
(一)TCD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394
(二)脑循环中微栓子信号监测395
(三)TCD评价脑血管反应性398
(四)专家对TCD临床研究的几点意见400
(一)阿司匹林在卒中预防中的应用401
八、阿司匹林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401
(二)阿司匹林在急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402
(三)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404
(四)阿司匹林应用中的注意事项405
第二节 心力衰竭412
一、慢性心力衰竭412
(一)流行病学412
(二)病理生理413
(三)诊断、评价和治疗416
(四)治疗的展望430
二、舒张性心力衰竭431
(一)定义和发病率431
(二)病因和发生机制432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433
(四)治疗435
(五)预后438
三、难治性心力衰竭438
(一)诊断439
(二)治疗441
第三节 高血压性肾损害445
一、肾脏的微细结构及其血液循环特点445
(一)肾单位445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447
二、肾脏在高血压中的作用447
(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449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449
(三)内皮素451
(四)活性氧簇451
(五)一氧化氮452
(六)转化生长因子-β452
(七)肾脏髓质452
(八)肾脏对钠、水代谢的调节453
(九)各种因素的平衡453
三、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454
(一)肾交感神经调节紊乱455
(二)肾脏对钠负荷反应性低下455
(二)性别456
(一)年龄456
四、影响高血压肾损害的因素456
(三)肾脏对钠负荷的反应性亢进456
(三)种族457
(四)糖尿病457
(五)血脂异常457
(六)高尿酸血症457
五、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表现461
(一)心脏合并症461
(二)脑的合并症461
(三)外周血管并发症462
六、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诊断462
(一)诊断线索462
(二)肾动脉狭窄检查手段465
(三)检查方法的选择470
七、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471
(一)预防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发生471
(二)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高血压的治疗472
(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治疗476
(四)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477
第四节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83
一、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影响483
(一)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484
(二)高血压与冠脉循环485
(一)概述487
(二)病理生理487
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487
(三)临床表现489
(四)诊断491
(五)治疗495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498
(一)定义和分型498
(二)临床表现和危险分层499
(三)辅助检查500
(四)治疗501
四、急性心肌梗死505
(一)病理生理505
(二)院前急救506
(三)急诊室内的处理507
(四)住院治疗517
(五)非ST段抬高的AMI的危险性分层及处理527
(六)恢复期预后评价及处理528
(七)二级预防530
五、血压控制对冠心病的影响532
(一)理想的降压目标534
(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的降压治疗535
第五节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39
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539
(一)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539
(二)中国临床糖尿病流行病学概况541
(三)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和代谢综合征542
(四)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发的流行病调查543
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544
(一)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544
(二)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45
(三)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547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548
三、糖尿病的预防570
(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570
(二)糖尿病的二级预防571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571
第六节 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572
一、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572
(一)临床表现572
(二)非损伤性检查573
(三)诊断要点574
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576
(一)动脉硬化闭塞症与下列疾病的鉴别576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577
(三)动脉造影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577
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578
(一)手术治疗579
(二)介入治疗579
(三)非手术治疗585
(四)基因治疗588
(五)干细胞移植589
主要参考文献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