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转折 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转折 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 周牧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2538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经济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转折 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文 1

绪章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周牧之5

一 剖析现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5

1.开发区的弊端5

2.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一: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7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二:以外资为主体的经济发展8

4.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三:不均衡发展11

二 不均衡发展的格局12

1.世界资源的利用13

2.全球供应链型产业集聚的兴起25

3.世界财富分配机制的变化30

三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33

1.产业向沿海地区的集中和集聚33

2.大规模人口移动36

3.高密度大规模城市社会38

四 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应对不均衡发展43

1.实施临海型经济发展模式43

2.发展大城市群47

3.农村社会的再编50

4.缓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51

5.构建再分配机制51

6.完善制约机制54

7.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角交替56

8.实施空间规划57

五 应对世界格局巨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58

第一章 中国经济“崛起期”的第二阶段 星野进保62

一 中国经济崛起期的第一阶段62

1.崛起期的定义62

2.江泽民提出的五大课题64

二 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和面临的课题66

1.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66

2.崛起期第二阶段面临的课题66

三 重视制度建设和规划,实现新的发展模式69

1.中国需要确立尊重私有财产的发展机制69

2.中国需要完善国土利用机制70

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需要大转变71

4.中国需要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72

第二章 改革体制,加快推进城市化 杨伟民74

一 推进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74

1.城市化: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和农村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74

2.城市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75

3.城市化: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76

4.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77

二 纠正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偏差78

1.“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大大慢于“土地城市化”的速度78

1.以人口的城市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化79

三 科学把握推进城市化的内涵、道路、原则和着力点79

3.以行政区为界推进城市化79

2.把推进城市化等同于加强城市市政建设79

2.走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80

3.确立空间均衡的原则81

4.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82

四 营造有利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环境83

1.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83

2.建立城乡居民自由迁移的人口管理制度83

3.培育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84

4.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84

7.改革行政区划设立和管理的模式85

6.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85

5.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税体制85

8.建立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城市化管理体制86

9.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制86

第三章 三大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 杜平89

一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判断89

1.城镇数量的总体扩张速度将明显放慢89

2.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轨道91

3.三大经济地带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各自特色93

二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定位94

1.长江三角洲地区95

2.珠江三角洲地区97

3.京津及环渤海湾地区100

三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矛盾的对策103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103

2.资金筹措主要来源的结构104

3.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艰巨性104

4.城市环境建设的新投融资渠道105

5.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财政的压力108

6.市政设施建设债券109

第四章 都会经济区和大城市群 薜凤旋112

一 中国面临空间战略的转变112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战略上的不同112

3.急促的城市化113

2.中国在空间战略上的几次转变113

二 都会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目的和特点114

1.都会经济区的概念114

2.亚太地区的都会经济区115

3.都会经济区与大城市圈、大城市群的关系116

三 中国三大都会经济区的形成和目前概况118

1.九大都市圈构想的问题118

2.三大都会经济区的共性118

3.三大都会经济区的特征120

四 都会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121

1.都会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23

2.发展的方向和措施124

五 香港都会经济区的发展战略125

1.航空物流轴心126

2.五大机场货运分工128

六 结论:发挥都会经济区优势130

第五章 农村城市化与中小城市发展 杜平132

一 中国农村城市(镇)化的背景和特征132

1.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132

2.自发性、分散性带来的问题133

3.发展模式的多样性133

二 中国农村城市(镇)化的发展思路134

1.优化中小城市(镇)功能分工,发展合理的城镇体系135

2.兼顾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136

3.培育中小城市(镇)发展的创新机制138

4.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中小城市(镇)综合发展能力139

5.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促进产业的集约化140

6.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142

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提高城市(镇)发展的环境容量144

8.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建设具有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市(镇)145

9.多渠道动员各类要素资源,增强城市(镇)经营能力146

第六章 城市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杨朝光149

一 中国西部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基本原则149

1.规模适中149

2.发展特色经济149

3.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49

1.特大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150

4.建设城镇体系150

二 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150

2.大中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151

3.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151

4.口岸城市、旅游城市的现状与发展152

5.小城镇的现状与发展152

第七章 对“城市经营”热的透视与思考 林家彬154

一 中国城市经营的现状及其实质154

1.泾渭分明的赞否两论154

2.城市经营的现状155

2.中国城市经营热的根源157

1.城市经营的概念157

二 城市经营热在中国兴起的根源157

三 城市经营引发巨大的道德风险160

1.引发圈地卖地热160

2.城市政府与开发商联手剥夺农民160

3.市政公共服务商业化161

4.变相摊派,加重企业负担161

四 防止城市经营步入歧途的对策162

1.重新审视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的划分162

2.改革土地利用制度162

3.构建公众参与市政的机制163

1.太平洋带状地区构想的挫折164

一 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64

第八章 空间规划在日本的作用 盐谷隆英164

2.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出台165

3.据点开发方式167

二 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67

1.新全综面临的课题167

2.新全综提出的战略167

3.大规模开发项目168

4.新全综的命运170

三 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70

1.安定增长期的课题170

1.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面临的新课题172

四 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72

2.定居圈构想 172

2.四全综的结局173

五 21世纪国土的蓝图设计173

1.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局面173

2.“21世纪国土蓝图设计”的新思路173

3.社会发展前提的变化和四大战略 175

六 国土计划的未来 176

1.下一轮国土计划的日程176

2.东亚共同体视野的重要性176

第九章 关于开发区的讨论 周牧之 杨伟民 杜平 冯艾玲 马玫一 开发区的沿革和问题所在 178

1.开发区政策的初衷和作用 178

2.开发区存在的问题180

3.开发区圈地运动的原动力181

4.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182

二 制约机制的建设 184

1.最大的无序开发机制184

2.机制上存在的问题185

3.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188

4.东西部地区之间财税的逆转移190

5.关于导入固定资产税191

6.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和种类192

第十章 《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对规划工作者的启示 朱晓明一 对城市化的理解 196

1.成书的背景196

2.内容特色197

二 对空间规划的认识 200

1.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战略200

2.空间规划的概念和沿革200

3.编制空间规划的重大意义201

三 对科学规划方法的运用202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202

2.充分展现宽广深邃的规划视野203

3.充分显现娴熟的科学规划方法203

后记 对发展中国城市群问题的看法 于光远207

一 在上海会议上的讲话207

三 在广州会议上的讲话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