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396172.jpg)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397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建筑物-改造-中国-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安全篇2
第1章 既有建筑结构改造2
1.1 混凝土结构房屋2
1.1.1 混凝土结构房屋检测与评价2
1.1.2 混凝土结构房屋加固设计5
1.1.3 混凝土结构房屋功能改造设计12
1.1.4 混凝土结构房屋增层与扩建改造设计14
1.1.5 既有建筑结构改造的典型工程实例15
1.2 钢结构房屋20
1.2.1 钢结构房屋检测20
1.2.2 钢结构房屋评价25
1.2.3 钢结构房屋加固设计34
1.2.4 钢结构房屋功能改造设计39
1.2.5 钢结构房屋增层与扩建改造设计41
1.2.6 钢结构房屋增层与扩建改造分析与实例42
1.3 砌体结构房屋43
1.3.1 砌体结构房屋的检测与评价43
1.3.2 砌体结构房屋加固设计46
1.3.3 工程实例54
第2章 既有建筑防火改造56
2.1 既有建筑整体火灾危险性分析与评价56
2.1.1 火灾风险分析的作用、原则和评价标准56
2.1.2 评价方法的选择57
2.1.3 评价的内容及工作流程59
2.1.4 评价的依据及标准60
2.2 既有建筑耐火性能的改善62
2.2.1 火灾场景分析62
2.2.2 建筑耐火等级评价65
2.2.3 改造策略67
2.3 既有建筑安全疏散改造68
2.3.1 既有建筑疏散能力评价68
2.3.2 辅助疏散设施的应用条件74
2.4 既有建筑消防系统改造76
2.4.1 消防系统评估与改造背景76
2.4.2 消防系统评估技术76
2.4.3 既有建筑消防系统改造策略79
参考文献80
第3章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81
3.1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与计算81
3.1.1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81
3.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计算82
3.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特点84
3.2.1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含义84
3.2.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条件85
3.2.3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原则与程序85
3.2.4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方法86
3.2.5 相关规范86
3.3 地基加固法87
3.3.1 注浆加固法87
3.3.2 高压喷射注浆法89
3.3.3 水泥土搅拌桩法90
3.3.4 加筋水泥土桩锚法91
3.3.5 双灰桩挤密法92
3.4 基础加固法92
3.4.1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92
3.4.2 扩大基础底面积法92
3.4.3 加深基础法94
3.4.4 基础托换法95
第4章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安全设计104
4.1 电梯的定义104
4.2 电梯的种类104
4.2.1 按用途分类104
4.2.2 按运行速度分类105
4.2.3 按机房形式分类105
4.3 电梯的基本参数和规格106
4.3.1 电梯的基本参数106
4.3.2 电梯的基本规格106
4.4 常见各类电梯的有效尺寸和参数106
4.4.1 客梯106
4.4.2 住宅电梯106
4.4.3 病床电梯109
4.4.4 货梯110
4.4.5 杂货电梯110
4.5 电梯的选择111
4.5.1 电梯速度的选择111
4.5.2 电梯载重量的选择111
4.5.3 电梯功能的选择111
4.6 加装电梯设计特殊要求112
4.7 加装电梯的安全预警和报警系统设计113
4.7.1 系统设计目的113
4.7.2 系统设计构架114
4.7.3 系统设计特点114
4.7.4 系统功能分析116
第二篇 节水节能篇120
第5章 既有建筑给排水系统改造120
5.1 建筑给水系统改造120
5.1.1 给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20
5.1.2 给水系统改造的目的及原则123
5.1.3 给水系统改造123
5.1.4 分质供水技术126
5.2 建筑排水系统改造127
5.2.1 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127
5.2.2 排水系统改造的目的及原则128
5.2.3 排水系统改造129
5.2.4 废水的就近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130
5.3 雨水系统改造132
5.3.1 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132
5.3.2 雨水系统改造的目的及原则132
5.3.3 雨水系统改造133
参考文献135
第6章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136
6.1 概述136
6.1.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要性136
6.1.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要点136
6.1.3 既有建筑改造的推进原则137
6.2 墙体节能改造137
6.2.1 现有节能设计标准对外墙的热工要求138
6.2.2 外墙节能改造的保温形式139
6.2.3 外墙外保温系统类型140
6.2.4 外墙外保温的实施143
6.2.5 外墙外保温防火要求148
6.3 屋面节能改造149
6.3.1 现有节能设计标准对外墙的热工要求149
6.3.2 屋面节能改造形式150
6.3.3 屋面保温隔热的实施155
6.3.4 屋面保温防火要求157
6.4 楼、地面节能技术157
6.4.1 楼面保温改造技术157
6.4.2 地面保温改造技术157
6.4.3 地板辐射采暖159
6.5 外门窗及幕墙节能改造161
6.5.1 现有节能设计标准对外窗的热工要求161
6.5.2 外门窗节能改造163
6.5.3 幕墙节能改造167
6.6 遮阳节能改造171
6.6.1 遮阳系统的分类171
6.6.2 遮阳系统对综合遮阳系数的影响174
6.6.3 遮阳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174
参考文献175
第7章 既有建筑供暖系统改造176
7.1 供暖系统改造的目的及原则176
7.1.1 供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76
7.1.2 供暖系统改造的目的及设计原则177
7.2 供暖系统改造的系统形式及计量方法178
7.2.1 供暖系统改造的系统形式178
7.2.2 供暖系统改造的系统计量方法181
7.3 供暖系统改造的水力计算186
7.3.1 供暖系统改造的水力计算的特点186
7.3.2 供暖系统改造的水力计算方法188
7.4 工程实例192
7.4.1 供暖系统改造实例192
7.4.2 热计量改造实例197
参考文献202
第8章 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改造204
8.1 概述204
8.1.1 既有建筑空调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204
8.1.2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一般原则204
8.2 空调冷热源的节能改造208
8.2.1 设计中应严格遵守有关节能标准208
8.2.2 设计中杜绝冷水机组选择偏大208
8.2.3 选用能量利用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与系统209
8.2.4 改造时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冷热源210
8.2.5 热泵技术应用212
8.3 空调系统形式的节能改造225
8.3.1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225
8.3.2 变制冷剂流量热泵式多联机空调系统232
8.3.3 工位空调系统235
8.4 通风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236
8.4.1 排风热回收236
8.4.2 冷凝热回收241
8.5 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节能方式244
8.5.1 置换通风系统244
8.5.2 低温送风系统246
8.5.3 分层空调系统246
8.6 空调风管系统的节能改造247
8.6.1 合理布置风管系统247
8.6.2 减少风管系统流动阻力的方法247
8.6.3 风管保温248
8.6.4 杜绝风管漏风249
8.7 空调水系统的节能改造249
8.7.1 空调水系统的水力平衡250
8.7.2 空调变水量系统252
8.7.3 空调冷冻水系统大温差设计253
8.8 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应用254
8.8.1 太阳能利用254
8.8.2 地热能利用260
8.9 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改造271
8.9.1 采用合理的运行方案和控制系统271
8.9.2 加强系统清洗维护工作273
8.9.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避免各种误操作274
参考文献274
第9章 既有建筑电气系统改造的节电技术276
9.1 概述276
9.2 节电性能的评估277
9.2.1 节电性能评价的几个技术指标277
9.2.2 建筑配电系统电能损耗评估方法283
9.2.3 投资与损耗287
9.3 变配电系统的节电290
9.3.1 变电系统设计290
9.3.2 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292
9.3.3 提高功率因数294
9.3.4 平衡负荷296
9.3.5 建筑配电系统谐波补偿297
9.3.6 其他节电措施298
9.3.7 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299
9.4 建筑照明的节电301
9.4.1 照明节电的指标301
9.4.2 建筑照明节电的原则与要求303
9.4.3 光源的选择303
9.4.4 灯具的选择与布置304
9.4.5 镇流器的性能与选择307
9.4.6 照明的控制309
9.5 电能的智能监测与管理309
9.5.1 分项电能计量310
9.5.2 节能诊断系统314
9.5.3 既有建筑配电在线安全监控系统317
参考文献317
第三篇 功能改造篇320
第10章 既有建筑使用功能的改造320
10.1 综述320
10.2 原有功能的继承322
10.2.1 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323
10.2.2 普通旧建筑323
10.3 新功能的融入326
10.4 建筑功能的优化329
10.4.1 空间体系的优化329
10.4.2 造型体系优化332
第11章 既有建筑平面空间拓展334
11.1 综述334
11.2 小柱网房间的空旷化改造334
11.3 小开间房屋的空旷化改造335
11.4 建筑类别改造337
11.4.1 住宅类建筑改造337
11.4.2 工业类建筑功能改造340
11.4.3 厅堂类建筑功能改造343
第12章 既有建筑竖向空间拓展346
12.1 综述346
12.2 直接增层348
12.2.1 直接增层的核心原则349
12.2.2 直接增层的常用手法349
12.2.3 工程实例——瑞一(中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辅助用房扩建工程350
12.3 套建增层350
12.3.1 套建增层的核心原则351
12.3.2 套建增层的常用手法351
12.3.3 工程实例354
12.4 室内增层355
12.4.1 室内增层的核心原则355
12.4.2 房屋室内增层的常用手法356
12.4..3 工程实例——哈尔滨银河大酒店改造工程358
12.5 地下增层359
第13章 既有建筑停车设施的改造与设置360
13.1 概述360
13.1.1 既有建筑在停车设施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60
13.1.2 既有建筑立体停车设施改造和建设应考虑的问题360
13.2 自行式多层钢结构和机械式停车设施的主要特点360
13.3 自行式多层钢结构停车设施的分类、应用和技术要求361
13.3.1 自行式多层钢结构停车设施的分类和应用361
13.3.2 自行式多层钢结构停车设施的容车限制和技术要求363
13.4 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分类、应用和技术要求363
13.4.1 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分类和应用363
13.4.2 机械式停车设施出入口的设置和主要尺寸参数371
13.4.3 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存取车时间要求372
13.4.4 机械式停车设施容车规格的确定373
13.4.5 机械式停车设施的技术要求374
参考文献374
第14章 既有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改造375
14.1 既有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检测与评价375
14.1.1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检测375
14.1.2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客观评价378
14.1.3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主观评价380
14.1.4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实例382
14.2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优化模拟384
14.2.1 CFD模拟计算的一般步骤384
14.2.2 CFD模拟室内热湿环境时的关键问题384
14.2.3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386
14.3 既有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改造设计392
14.3.1 空调系统的改造设计393
14.3.2 采暖系统改造设计400
14.3.3 既有建筑改造人工控制热湿环境其他措施402
14.3.4 自然方法改善室内的热湿环境403
参考文献405
第15章 既有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改善408
15.1 既有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估408
15.1.1 室内污染物检测408
15.1.2 室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411
15.1.3 室内污染物检测和空气品质评价实例411
15.2 既有建筑通风效果测试和评价416
15.2.1 测试方法416
15.2.2 评价指标及方法417
15.3 既有建筑改造通风效果的模拟预测和系统优化417
15.3.1 示范工程介绍417
15.3.2 方案设计及评价指标选取418
15.3.3 模拟结果分析419
15.4 控制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421
15.4.1 通风421
15.4.2 空气净化424
参考文献429
第16章 既有工业建筑室内空气环境改造430
16.1 工业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和评价430
16.2 工业建筑室内环境控制措施431
16.2.1 工业通风431
16.2.2 工业除尘433
16.2.3 有害气体净化434
16.3 既有工业建筑室内环境改造设计435
16.3.1 改造设计流程435
16.3.2 改造案例436
参考文献446
第17章 既有建筑声环境改造447
17.1 建筑声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447
17.1.1 建筑声环境测量447
17.1.2 建筑声环境评价与规范标准449
17.1.3 建筑声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450
17.2 既有建筑声环境改造措施452
17.2.1 材料和设备的选择452
17.2.2 噪声控制措施454
17.3 声环境控制案例459
17.3.1 案例一某饭店发电组减振设计459
17.3.2 案例二 某酒吧声环境改造462
参考文献464
第18章 既有建筑光环境改造465
18.1 既有建筑光环境的检测与评价465
18.1.1 光环境测试仪器及方法465
18.1.2 光环境评价及规范标准466
18.2 建筑光环境改造设计468
18.2.1 照明系统设计468
18.2.2 自然采光技术470
18.3 光环境模拟预测与分析473
18.3.1 日照模拟分析473
18.3.2 可视度及视野分析475
18.3.3 规划光污染分析476
18.3.4 室内采光模拟分析478
参考文献482
附录 形成的成果483
第四篇 材料篇488
第19章 既有建筑加固、修补材料488
19.1 高效粘结材料488
19.1.1 主要技术指标488
19.1.2 施工工艺490
19.1.3 典型工程492
19.2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493
19.2.1 主要技术指标493
19.2.2 施工工艺493
19.2.3 典型工程494
19.3 加固修补用高性能水泥基材料495
19.3.1 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495
19.3.2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497
19.3.3 加固修补用灌浆材料499
19.3.4 高性能混凝土500
19.4 迁移型有机复合阻锈剂501
参考文献502
第20章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配套功能材料504
20.1 防水材料504
20.1.1 防水卷材504
20.1.2 防水涂料509
20.1.3 聚氨酯化学灌浆堵漏材料520
20.2 建筑密封材料521
20.2.1 聚硫建筑密封胶521
20.2.2 硅酮建筑密封胶523
20.2.3 聚氨酯密封胶524
20.3 混凝土表面防护涂料526
20.3.1 丙烯酸合成乳液表面防护涂料526
20.3.2 有机硅类表面防护涂料527
20.4 墙体保温节能材料529
20.4.1 有机类墙体保温节能材料529
20.4.2 无机类保温节能材料534
20.4.3 复合类保温节能材料538
参考文献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