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理论研究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理论研究 第2卷
  • 杨思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99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52页
  • 文件大小:362MB
  • 文件页数:23页
  • 主题词:诗歌-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理论研究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党的执政能力的一般表现3

第一章 党领导国家政权的能力3

一、党领导制定与修改宪法3

二、党依照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国家权力机关4

三、党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6

四、党领导政权机关的工作8

第二章 党影响社会的能力16

一、提高党的公信力16

二、协调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19

三、发展社团,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22

四、建设社区,提高民众的自治能力31

一、决策是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40

第三章 党的决策能力40

二、党的科学决策“肇始了中华民族新的振兴”45

三、党的决策能力取决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49

第四章 党的危机管理能力63

一、危机管理:执政党绕不开的重大课题63

二、SARS疫情挑战党的危机管理能力69

三、党的危机管理能力建设71

四、党的危机管理能力的检验77

第二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85

第一章 党的领导的科学体系和方法85

一、党的领导是一门科学85

二、党的领导的科学体系92

三、党的领导的理论和实践101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贯思想131

第二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131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141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以改革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149

第三篇 执政党执政能力总论161

第一章 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161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161

二、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166

第二章 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171

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171

二、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是执政能力建设的社会基础181

第三章 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证188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制度保证188

二、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始终193

三、制度建设要贯穿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始终200

第四章 执政能力建设的形象保证202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3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07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作风209

四、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15

第四篇 执政能力建设总论231

第一章 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执政党231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231

二、执政党的基本特征236

三、解决两大课题,创新执政党建设245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党建设254

第二章 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254

二、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260

三、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267

第三章 执政党建设的价值取向278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278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83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执政兴国290

第四章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建设299

一、夯实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299

二、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307

三、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312

一、党内民主的基本内涵322

第五章 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322

二、党内民主的功能和价值328

三、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336

第六章 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48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48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56

三、理顺党政关系,坚持依法执政365

第七章 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372

一、执政能力问题的提出372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丰富内涵377

三、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388

第八章 传统文化与执政能力建设395

一、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结合的合理性与现实性395

二、传统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12

三、传统文化对执政党建设的不良影响432

第五篇 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重要经验447

第一章 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447

第二章 党建设的长期探索与历史经验450

一、半个世纪以来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450

二、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教训459

三、苏共丧权:执政党建设的严重教训464

第三章 四中全会对我们党基本执政经验的归纳472

第六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479

第一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479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479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大的战略课题480

三、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483

四、切实解决党在执政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84

第二章 从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中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486

一、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486

二、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指导原则489

第三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492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492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493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495

第七篇 坚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99

第一章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499

一、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499

二、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应对国内外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的现实需要504

三、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511

第二章 新世纪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514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514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522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30

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37

第三章 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40

一、执政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4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主题543

三、一心一意谋发展548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553

第四章 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553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54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557

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559

五、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560

第五章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563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563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567

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572

第六章 加强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579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579

二、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586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592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597

第七章 优良的作风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597

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601

三、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606

四、深入扎实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610

五、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做出表率612

第八章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614

一、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614

二、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616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622

第九章 加强制度建设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626

一、制度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治本之策626

二、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628

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631

第八篇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643

第一章 围绕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643

一、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643

二、新形势下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迫切需要党的作风建设与时俱进、整体推进646

三、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反映了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653

四、“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发展,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符合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660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必须着眼于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既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努力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健全机制668

第二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677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677

二、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开拓进取、大胆创新681

三、当前在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685

四、要在全党进一步造成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生动局面690

一、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694

第三章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694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699

三、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照抄照搬、本本主义703

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707

第四章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712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712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14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根本在于树立群众观点717

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720

五、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723

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725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731

第五章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731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核心是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734

三、当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739

四、坚决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的错误倾向742

第六章 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748

一、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748

二、坚持党的纪律最根本的就是严格按党章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制度办事751

三、当前自由主义的十种表现753

四、自由主义的主要根源在于个人主义严重757

五、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760

第七章 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765

一、反腐倡廉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765

二、坚持清正廉洁的根本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768

三、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770

四、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772

五、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776

第八章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785

一、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也不能丢785

二、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789

三、享乐主义是侵害党的肌体的“腐蚀剂”793

四、能否坚持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795

五、进一步发扬光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798

第九章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803

一、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803

二、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806

三、当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种种表现809

四、正确分析用人上不正之风产生的原因812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814

第九篇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823

第一章 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大意义823

一、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823

二、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831

三、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840

第二章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848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848

二、积极探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852

三、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858

四、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861

一、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865

第三章 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865

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869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873

四、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876

第四章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882

一、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82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87

三、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891

第五章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898

一、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898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04

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909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914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921

第六章 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925

一、切实加强思想教育,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925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929

三、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934

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936

第七章 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941

一、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941

二、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945

三、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949

四、紧密结合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952

一、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956

第八章 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956

二、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960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公开办事制度965

四、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968

第九章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求真务实的表率974

一、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974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78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982

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986

第十篇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991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99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99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发展997

三、把握精神实质,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001

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1005

第二章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1010

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1010

二、党的建设的总方针1019

三、党的建设的总要求1026

第三章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3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037

二、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055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1060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067

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072

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075

第四章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大课题1087

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大课题1087

二、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1092

第五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1098

一、党员的党性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1098

二、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1102

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切实实践“三个代表”1109

第六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115

一、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1115

二、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整体性新老交替1121

三、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127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根本组织保证1135

第七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1135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46

三、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基本思路1150

第八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1160

一、党的战斗力来源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160

二、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1163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落到实处1165

四、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切实搞好基层党的建设工作1171

第九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17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问题1176

二、目前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原因1181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思路1188

一、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1199

第十章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199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要求1203

三、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上下工夫1210

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的创新1219

五、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精干的政工机构和高素质的政工队伍1224

第十一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239

第一章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1239

一、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位1239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245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53

四、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落到实处1262

一、领导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268

第二章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1268

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1269

三、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民主集中制1277

四、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党组制度1286

第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292

一、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292

二、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起点1297

三、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1302

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方向1311

第四章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318

一、党风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1318

二、党风建设的核心:密切党群关系1323

三、党风建设的热点:反对腐败1331

四、党风建设的关键:制度建设1339

第五章 改进党的领导方法,提高党的领导艺术1345

一、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领导能力的体现1345

二、认识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特点,掌握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的规律1347

三、总结人类领导活动的经验,明确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的方向1349

四、掌握基本的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1351

第十二篇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1375

第一章 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增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1375

第二章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379

第三章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1381

第四章 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385

第五章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1388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性的世纪抉择1391

第六章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1391

二、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意义1398

三、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基本内容1399

四、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主要途径1401

第七章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404

一、发展是硬道理1404

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409

第十三篇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1419

第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419

第二章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424

第三章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1430

第四章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432

第五章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436

第六章 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1439

第十四篇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1445

第一章 努力铸就中国先进文化的辉煌1445

第二章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1448

第三章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451

第四章 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454

第五章 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456

第六章 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459

第十五篇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1463

第一章 要把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放在重要位置1463

第二章 全面贯彻“四个尊重”、“四个创造”的方针1466

第三章 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469

第四章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1475

第五章 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1478

第六章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1481

第十六篇 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487

第一章 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局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1487

第二章 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1491

第三章 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1493

第四章 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1495

第十七篇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499

第一章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发展历程1499

一、“伟大的工程”的提出与实施1500

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与实践1519

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1538

一、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1557

第二章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557

二、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1561

三、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1568

四、大规模培训干部,建立和落实党员、干部的学习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1573

五、在全党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574

第三章 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578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578

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585

三、大力宣传、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1595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1602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602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1605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1616

四、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620

第五章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1630

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1630

二、加强党员教育,提高素质、增强党性1636

三、严格管理监督,纯洁党的队伍1643

第六章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1651

一、要从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1651

二、重视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1664

三、要简政放权,提高效能1667

四、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制定党组工作条例1667

第七章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1669

一、发展党内民主,激发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669

二、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1671

三、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1672

四、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1673

五、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1674

六、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1675

七、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1676

第八章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678

一、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1678

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坚决反对”1680

三、从中央开始改革会议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和调查研究制度1682

四、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1683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684

第九章 充分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1684

二、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1690

三、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1695

四、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700

第十章 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704

一、反腐败斗争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1704

二、正确分析反腐败斗争的客观形势1710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1718

四、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廉洁自律1725

第十一章 坚持理论创新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1733

一、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1733

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1738

三、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17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