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展览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展览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775649.jpg)
- 潘杰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6937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77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7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展览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代序 与钱学森先生的通信1
绪论1
一 展览的概念3
二 展览的范畴5
三 展览的起源6
四 展览的轨迹7
五 展览史的分期9
第一章 原始时代的展览萌芽11
第一节 人的展示11
一 装饰12
二 文身14
三 图腾17
四 塑雕人像22
第二节 物物交换24
一 交换的发生24
二 父系氏族时代的交换27
三 市的诞生28
四 传说英雄时代的交换30
五 物物交换中的展示意义35
第三节 岩壁绘画38
一 岩画38
三 地画40
二 壁画40
四 陶器画41
第四节 科技教习43
一 栖木之教44
二 熟食之教44
三 耒耜之教45
四 漆墨之教45
第二章 夏商周时代的展览雏形47
第一节 夏朝的展览雏形48
一 “禹贡”之展50
二 “懋迁有无”51
三 “铸鼎象物”52
四 “旨酒之辨”54
五 宗庙之展54
六 瑶台之展55
第二节 商朝的展览雏形56
一 “来假祁祁”57
二 “九市”之展58
三 “市”字之现59
四 鼎图之展60
五 烹饪之展61
七 亳社之展62
六 囿圃之展62
八 甲骨文展65
第三节 周朝的展览雏形67
一 籍田之展68
二 市集之展69
三 民间商展74
四 祭祀之展74
五 群币之展76
六 军阵之展77
七 八卦之展78
八 鼎食之展80
九 府藏之展81
十 “展”字之现8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展览84
第一节 展示意识的增强85
一 “人道迩”和“民为贵”85
二 “美,使民荣之”87
三 “莲鹤精神”91
第二节 正规展览的诞生95
一 会盟展览95
二 绘画展览97
三 宫室之展100
四 兵器展评103
第三节 商业展卖的发展与受抑105
一 市场规模的发展105
二商品种类的增加106
三 展卖形式的丰富106
四 抑商抑奢的实现107
五 受抑后的扭曲展示109
六 大商人的展卖风格110
第四节 展览馆、室的出现114
一 “万民观之”的阙114
三 国王“亲往师之”的馆115
二 “习六艺”的塾与“观教化”的庠、序115
四 “岁时奉祀”的庙和祠117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展览119
第一节 秦朝的展览119
一 阿房宫之展120
二 “金人十二”之展123
三 长卷式壁画124
四 女怀清台之展125
五 刻石之展126
六 陵园之展128
七 兵马俑的陈列129
八 石室的藏书133
一 绘画展览134
第二节 汉朝的艺术展览134
二 雕塑展览142
三 “画像”之展147
四 铜鼓展览150
五 “百戏”之展151
六 藏书之展153
第三节 汉朝的贸易展览154
一 市集的分布155
二 市集的规制157
三 市集的展销160
四 关市的展销164
五 市集的效应165
第四节 汉朝的其它展览171
一 “和亲”之展171
二 科教之展172
三 宗教之展175
四 祭祀之展175
五 “上林”之展175
六 元宵灯展17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展览178
第一节 三国的展览179
一 艺术展览179
二 科教展览181
三 迷信展览183
四 贸易展览184
第二节 晋朝的展览189
一 艺术展览190
二 科教展览198
三 贸易展览200
四 工艺展览203
第三节 南北朝的展览204
一 艺术展览204
二 佛窟展览212
三 贸易展览221
四 科教展览232
第六章 隋唐时代的展览235
第一节 隋朝的展览235
一 艺术展览236
二 贸易展览239
三 其它展览241
第二节 唐朝的雕塑展览244
一 人像雕塑展览244
二 佛像雕塑展览245
三 陵墓雕塑展览248
四 其它雕塑展览250
第三节 唐朝的绘画展览251
一 壁画展览252
二 卷轴画展267
第四节 唐朝的其它艺术展览270
一 书法展览270
二 经文展览277
三 图博展览277
四 医药展览279
五 诗歌展览280
六 舞蹈展览281
七 牡丹花展282
八 建筑展览283
九 美食展览285
十 地宫陈列287
第五节 唐朝的经济展览288
一 各州贡品展览289
二 城市贸易展览290
三 乡村贸易展览297
四 其它贸易展览299
五 水上博览会302
六 行、肆、店与展览303
第六节 唐朝的工艺展览306
一 陶瓷之展306
二 织衽之展307
三 金银器展310
四 铜镜之展311
五 屏风之展312
六 九鼎之展312
七 铁柱之展313
八 水车之展313
第七节 唐朝的风情展览314
一 时节展览314
二 灯彩展览320
三 佛骨展览321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代的展览326
一 绘画展览327
第一节 五代的展览327
二 雕塑展览329
三 贸易展览330
四 工艺展览330
第二节 宋朝的绘画展览331
一 卷轴画展332
二 壁画展览337
三 《清明上河图》之展343
四 画院、画学与展览345
五“鉴戒”、“自娱”与展览346
一 人像雕塑展览352
第三节 宋朝的雕塑展览352
二 宗教造像展览353
三 铸雕佛像展览358
四 陵墓雕塑展览359
第四节 宋朝的其它艺术展览360
一 书法展览360
二 图书博物展览363
三 工艺展览369
四 “百戏”之展374
第五节 宋朝的经济展览377
一 州府贡品展览377
二 城市贸易展览379
三 乡村贸易展览385
四 周边经贸展销388
五 相国寺庙市393
六 饮食展览394
七 行会与贸易展销398
八 博易场——博览会399
九 王安石变法与展销400
第六节 宋朝的建筑展览401
一 市容建筑展览402
二 园林建筑展览403
三 祠庙建筑展览405
四 佛塔建筑展览406
五 经幢建筑展览409
六 桥梁建筑展览409
第七节 宋朝的科技展览411
一 天文展览411
二 地理展览412
三 兵器展览413
四 农器展览414
五 医学展览415
六 其他科技展览417
一 礼义展览418
第八节 宋朝的礼俗展览418
二 风俗展览427
三 时节展览428
四 祠堂展览434
第九节 辽、夏、金朝的展览435
一 辽朝的展览435
二 西夏的展览437
三 金朝的展览439
第八章 元明时代的展览442
第一节 元朝的技艺展览442
一 建筑展览443
二 绘画展览446
三 雕塑展览452
四 地图展览453
第二节 元朝的经济展览454
一 “展亲”之展454
二 城市贸易展览458
三 其它贸易展览460
第三节 明朝的建筑展览462
一 城垣建筑展览462
二 宫殿建筑展览464
三 寺庙建筑展览466
四 佛塔建筑展览469
五 园林建筑展览469
第四节 明朝的绘画展览471
一 人物画展览471
二 西洋画展览473
三 山水画展览475
四 花鸟杂画展览477
五 版画展览478
六 壁画展览480
一 画像石刻展览483
二 宗教雕塑展览483
第五节 明朝的雕塑展览483
三 陵墓雕塑展览485
四 细工艺雕塑展览486
第六节 明朝的经济展览488
一 城市贸易展销488
二 乡镇贸易展销492
三 城乡贸易展销的经营与管理495
四 庙市之展499
五 皇店之展502
六 官店之展505
七 张居正与贸易展销506
八 马市与茶市509
九 朝贡与博买513
十 郑和下西洋与对外展卖515
第七节 明朝的科技展览518
一 国内发明科技展览518
二 海外来华科技展览520
第八节 明朝的族仪展示521
一 族仪展示的范畴522
二 族仪展示的形式524
第九章 清代的展览537
第一节 清朝的建筑展览538
一 宫殿建筑展览538
二 宗教建筑展览540
三 园林建筑展览542
第二节 清朝的绘画展览546
一 人物画展547
二 山水画展552
三 花鸟画展554
四 版画展览555
五 年画展览557
六 壁画展览560
七 石子画展561
八 其它画展562
九 太平天国壁画展览563
第三节 清朝的雕塑展览565
一 宗教雕塑展览565
二 陵墓雕塑展览567
三 工艺雕塑展览568
四 太平天国雕塑展览572
第四节 清朝的其它艺术展览574
一 戏剧展演574
二 九龙壁展577
三 瓷雕之展577
六 乾隆碑展578
五 玉瓮之展578
四 “金殿”之展578
第五节 清朝的科教展览579
一 天文仪器展览579
二 地图展览580
三 兵器展演581
四 奇器展览582
五 其它科教展览582
第六节 清朝的图书博物展览583
一 图书展览584
二 博物展览591
三 张謇的展览业绩与理论598
第七节 清朝的经贸展销601
一 城市贸易展销602
二 庙市贸易展销607
三 镇市贸易展销608
四 中外展事活动611
五 武汉劝业奖进会614
六 南洋劝业会615
第八节 清朝的礼俗展览620
一 朝会典礼展览621
二 大宴御膳展览624
三 祭祀供献展览633
四 民俗节庆展览637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代的展览648
第一节 抗战以前的经济展览649
一 西湖博览会649
二 工商展览会655
三 参加世界博览会657
第二节 抗战以前的艺术展览659
一 美术展览659
二 其它艺术展览662
一 航空展示664
二 建筑展览664
第三节 抗战以前的科技展览664
第四节 国统区的抗战展览666
一 美术展览666
二 摄影展览679
三 戏剧展览680
四 文教展览684
五 经济展览690
六 科技展览693
七 出国展览696
八 来华(援华)展览699
九 节日展览703
一 政治展览705
第五节 解放区的抗战展览705
二 军事展览707
三 生产展览709
四 文教展览716
五 艺术展览721
第六节 抗战胜利后的展览723
一 国统区的展览723
二 解放区的展览727
第七节 图书、博物等的展示活动735
一 图书馆的建立与展示736
二 博物馆的建立与展示742
三 国史馆等的建立与展示745
四 体育展示747
五 动、植物展示751
第八节 展览理论与有关人物752
一 美育活动752
二 蔡元培的展览理论753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展览概况761
一 展览场所762
二 展览队伍763
三 展览职能765
四 展览理论766
后记 在南去的列车上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