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1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修华严经疏钞 13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陆 现前地1

(壹)来意1

(贰)释名2

(参)断障4

二 四偈一句正赞6

一 初三句集经者叙述6

(肆)证如6

(伍)成行6

(陆)得果6

(柒)正释文6

一 赞请分6

(一)八偈半赞6

一 一偈菩萨供赞6

二 七偈半诸天供赞6

(一)一偈天眾6

(二)一偈天王6

(三)五偈半天女6

(二)半偈请7

三 半偈结默7

一 对前料拣8

(三)正依论释8

二 正说分8

(一)总科8

(二)对前相摄8

(二)辨能治11

(一)举所治11

二 释分名11

(三)檡妨难12

1 释总句14

(1)别释14

三 正释文14

(一)地行14

一 胜慢对治14

(一)牒前标後14

(二)徵列十心14

1 徵14

2 列14

2 释别句16

(1)以不坏有无成俱非义以遣俱句21

2 重明第九成不坏义21

(2)总相料拣21

1 明遣三会一21

(2)以不坏有无以成俱句遣俱非22

(三)结其行能(结行入地)24

1 略释经文25

(四)辨行分齐25

3 会释经文26

2 彰忍数类26

(四)约修分别28

(三)约空有二法28

4 彰忍差别28

(1)总明实寄不同28

(2)假问徵起28

(3)辨差别相28

1 明通相28

2 彰其别相28

(1)总标28

(2)别释28

(一)约空理浅深28

(二)就行分别28

(2)标所观境33

(1)辨能观心33

二 不住道行胜33

(一)总显心境33

1 结前33

2 正显33

(1)标举深旨39

1 总显深广39

(二)别明观相(缘起观)39

(2)引证略开42

(3)融通无碍44

(1)总科经文文有十重以显无尽46

2 举经显深46

(2)展转开显以辨难思47

(1)依论立观48

3 依论科释48

1 标举50

(2)以论会经50

(1)一切智观(相谛差别观)52

2 别释三观开合52

(2)大悲随顺观54

(3)一切相智观57

3 二利分别60

1 总示释仪63

(3)释文63

(1)依论正科64

3 依论科释64

2 指文分齐64

(2)总释三意65

(2)辨定所破66

(1)总出文意66

(3)正释经文66

(一)有支相续门66

(一)相谛差别观66

①辨定无我(论明成)66

1.略释经文68

(3)正释经文68

1.总标70

3.引论反徵释70

2.举论经会释70

一、徵世间受生皆由著我71

2.别徵释71

二、反徵若离此著则无生处75

(1)释答78

②明倒惑起缘(论明答)78

3.结成无我78

(3)以义收束79

(2)总科79

1.无明支82

1.明倒惑顺起染缘82

(4)正释经文82

2.行支84

甲 举他教92

二、引证广释92

3.识支92

一、附经略释92

丙 申今论释96

乙 会今经96

二、释别句97

一、释总句97

4.名色支97

甲 识生名色98

(甲)略标举99

乙 辨有支生於生死99

(丙)会通异解100

(乙)引论证成100

(丁)结成正义102

(戊)旁摄异门103

(乙)识104

(甲)业104

(己)依文正解104

甲 标104

乙 别释104

(甲)能生104

甲 正明六文104

(丙)无明105

(丁)爱水108

(戊)我慢110

(甲)论总释112

乙 依论重明112

(己)见网112

(丙)释见网114

(乙)释我慢114

(丁)引证115

(乙)名色与识不相离116

(甲)约隐显116

(乙)所生116

甲 结前生後116

乙 立理116

丙 出生所以116

5.辨六入等八支119

2.约灭明无我120

1.约生明无我120

2.正智逆观结酬无我120

3.以经之意答论假徵121

2.假设外徵121

3.就人结观121

③迷真起妄缘相次第121

(1)文前料拣121

1.标章121

2.总结122

1.别明122

4.徵二别相122

5.答显包含122

一、辨得名125

1.无明支125

(2)释文125

1.顺观125

三、出无明体性126

二、会论经126

二、引论释131

一、正释经131

2.行支131

3.识支132

四、举古释132

三、疏释论132

一、正释经134

4.名色支134

甲 引唯识135

二、引异释135

乙 引瑜伽138

三、举论释共142

5.六处支148

6.触支150

7.受支152

8.爱支154

9.取支155

10.有支157

11.生支158

三、解妨160

二、示体160

12.老死支160

一、正释文160

四、结成胜义165

三、结成於空165

2.逆观165

1.随文正释165

一、结成苦165

二、结成无我165

2.结成甚深169

②解释176

①标章176

(二)大悲随顺观176

②别显二观178

①彰门所摄178

(三)一切相智观178

④总结一门深广之相179

③举其二观显此为胜179

(1)略释经文181

①摄末归本门181

(二)一心所摄门181

(一)相谛差别观181

一、假说一心188

1.具列十门188

(2)广开义门188

1.总标举188

2.徵起略释188

3.开三为十188

二、相见俱存说一心189

三、摄相归见说一心190

四、摄数归王说一心196

七、性相俱融说一心200

六、摄相归性说一心200

五、以末归本说一心200

2.约教分别202

十、帝网无碍说一心202

八、融事相入说一心202

九、令事相即说一心202

(4)疏释论意204

(3)引论正答204

②本末依持门204

(1)标门分齐204

(2)假问徵起204

(5)引他论证205

1.列释206

(6)依总开别206

1.出论意208

3.别释初门208

2.料拣208

三、释210

二、徵210

2 科释经文210

一、总210

乙 标示正义211

甲 略弹古释211

乙 指三在後212

甲 标列四缘起212

丙 总显包含212

(甲)约体摄二212

(乙)约义摄五212

甲 释刹那213

(甲)别释213

丙 别释刹那213

乙 释余三218

(丙)例释同体220

(乙)总结220

甲 广释五世221

(丙)约时摄六221

乙 略例余五222

①标观名224

(二)大悲随顺观224

②引论释相225

④引例为释226

③以论意引经而为对治226

⑤会释论文228

⑥别释求相231

(三)一切相智观232

(三)自业助成门234

(1)总标235

①总解二因235

(一)相谛差别观235

2.自因236

1.他因236

(2)叙昔236

(3)辨违236

(4)申今正义236

1.别明236

2.总结237

(1)以二业释他因义241

②别释此段241

一、总显具阙242

2.广显差别242

(2)别释经文242

1.释助成242

1.总释经文242

甲 明因缘244

二、别释有无244

乙 辨余二缘250

三、结例无方254

四、会通经意256

2.举论解释260

1.指前260

2.释自业260

2.别释四因262

1.总262

(二)大悲随顺观262

①总标都门262

②总释四门262

(1)举论262

(2)释论262

2.自在因264

1.性因264

3.苦行因266

4.无因268

(三)一切相智观270

③别释当门270

(3)结示经意270

(2)引论广释272

(1)指前章272

(四)不相舍离门272

(一)相谛差别观272

①释自因272

(1)顺观281

②释经文281

(2)逆观284

(三)一切相智观286

(二)大悲随顺观286

(1)约三世289

①顺观289

(五)三道不断门289

(一)相谛差别观289

(2)约二世292

(2)明自性断298

(1)明对治断298

②逆观298

(二)大悲随顺观299

①总标观名300

(一)相谛差别观300

(三)一切相智观300

(六)三际轮回门300

(1)依唯识301

②释三际301

(2)依智论俱舍302

(3)依此经303

1.明流转意306

2.明流转三世306

③释经文306

(1)顺观306

1.明一往三世306

一、过309

2.明护过309

二、护310

(2)逆观316

(二)大悲随顺观318

(2)释信入依义319

(1)释力无力319

(三)一切相智观319

①标牒319

②疏释论319

③结观320

(3)释化胜320

①释观322

(一)相谛差别观322

(七)三苦聚集门322

(1)顺观324

②释经324

(二)大悲随顺观328

(2)逆观328

(三)一切相智观329

(2)指经330

(1)释观名330

(八)因缘生灭门330

(一)相谛差别观330

①文前释330

2.总释二章331

1.双标二章331

(3)广辨义相331

乙 小乘332

甲 外道332

3.别释二章332

1.破邪332

一、计332

丙 大乘333

(甲)约展转释334

甲 无生以显深观334

二、破334

2.显理334

一、标334

二、释334

(乙)约因缘形夺释338

(甲)明事理无碍340

乙 生无生无碍以显深观340

(乙)事事无碍341

(3)例余342

(2)逆观342

②释经342

(1)顺观342

①约真俗释344

(三)一切相智观344

(二)大悲随顺观344

③引论牒释345

②结示通妨345

③类余350

②逆观350

(九)生灭系缚门350

(一)相谛差别观350

①顺观350

②逆观352

①顺观352

(二)大悲随顺观352

(三)一切相智观352

(十)无所有尽门352

(一)相谛差别观352

③类余353

(三)一切相智观355

(二)大悲随顺观355

(1)直释经文356

1 释逆顺356

(三)总结十名(结成观名)356

(2)引文会释358

(1)辨缘起缘生360

2 释总名360

(2)引文会释结示根本362

(1)总出十门之意371

3 以义总收371

(4)总相融通372

(3)收五为二372

(2)收十为五372

(二)总科377

(一)摄位377

三 彼果胜377

1 牒前378

(1)明对治胜378

(三)正释378

1 得对治行胜及离障胜378

(1)空门380

2 正显三空380

(2)无相门381

(3)无愿门384

(2)明离障胜385

(1)总明修心387

2 得修行胜387

(二)悲388

(二)厌388

(2)别显388

1 明修行388

(1)发勇猛修行388

(一)智388

(一)知388

(2)明丈夫志修行389

2 明修胜390

1 举上十首394

(1)明空定394

3 得三昧胜394

(2)例显余二395

2 总结多门395

4 得不坏心胜(不坏心果)408

(2)结其分齐412

(1)显其相412

5 得自在力胜412

3 合416

2 喻416

(二)位果416

一 调柔果416

(一)调柔行416

1 法416

(1)练行缘416

(2)能练行416

(3)所练净416

(四)结说地名417

(三)别地行相417

(二)教智净417

三 愿智果420

二 摄报果420

一 二偈一句颂胜慢对治421

(一)十七偈颂位行421

三 重颂分421

十 三句颂无所有尽422

九 半偈却颂因缘生灭422

二 十偈三句颂不住道行胜422

(一)一句颂总显心境422

(二)九偈一句颂别明观相422

一 二偈半颂有支行列422

二 一偈颂摄归一心422

三 一偈颂自业差别422

四 半偈颂不相舍离422

五 半偈颂三道不断422

六 一偈越颂三苦聚集422

七 一偈却颂三际轮回422

八 半偈越颂生灭系缚422

(三)五句颂总结十名424

(四)二句通颂後二胜425

(三)半偈颂三昧胜425

三 四偈颂彼果胜425

(一)二偈颂对治胜425

(二)一偈颂修行胜425

(三)一偈结说426

(二)四偈颂位果426

(壹)来意427

柒 远行地42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一427

(贰)释名428

(参)断障430

(陆)得果432

(伍)成行432

(肆)证如432

一 四偈赞寂用无碍434

(二)五偈正显赞辞434

(柒)释文434

一 赞请分434

(一)十偈赞434

一 二偈天眾赞说主434

二 一偈天主光云供佛434

三 一偈天眾庆闻434

四 六偈天女乐音赞佛434

(一)一偈显声因缘434

二 一偈明起用所由435

(一)结前标後436

一 乐无作行对治差别436

(二)二偈请436

二 正说分436

(一)位行436

(二)徵显其相440

(三)结行功能(总结胜能)447

(四)彰其分齐449

五 调伏方便界无量450

四 调伏界无量450

二 彼障对治差别450

(一)修行无量种治前有量障450

一 眾生无量450

二 世界无量450

三 法界无量450

(二)修行无功用行治前有功用障454

(二)示无功用相455

(一)略释经455

一 加行趣求455

(一)二行双无间456

三 双行胜差别456

(三)出无功用因456

(四)结成拣异456

二 正显修行456

(二)信胜458

2 显所具之相459

1 明能具所以459

(三)能作大义459

一 总明459

二 徵释459

(一)徵459

(二)释459

一 依大乘行(谓十度自利)462

(四)菩提分差别462

三 依烦恼障增上净(四持亦名四家及三十七品三解脱)463

二 依教化眾生463

四 依智障清净464

一 问465

(一)明胜前六地465

四 前上地胜差别465

2 通示诸地满相466

1 别显此地胜相466

二 答466

(一)标466

(二)徵466

(三)释466

一 法468

(二)明胜後三地468

三 合470

二 喻470

(3)合472

(2)喻472

四 因论生论472

(一)问472

(二)答472

1 通将七地对後彰劣472

(1)法472

2 别将此地对前彰胜双非染净475

(2)辨双非476

(1)明超过476

(二)开章478

(一)释总名论名双行果差别478

五 彼果差别478

(四)辨双行相479

(三)辨所从479

2 离智障480

1 离定障480

(五)释文480

一 业清净480

(一)戒清净480

(二)世间智净480

(三)得自身胜480

(四)得胜力480

(二)总结多类484

(一)别举十名484

二 得三昧胜484

(1)难(执前同後难)488

2 彰过分齐488

三 得过地488

(一)行修善巧过488

(二)作业广大过488

1 正显过488

(2)答(拣後异前答)489

(三)行修胜入过491

3 合492

2 喻492

四 得胜行492

(一)得寂灭胜行492

1 问492

2 答492

(1)明得法分齐492

(2)辨胜过劣492

1 法492

2 正显胜行494

1 牒前标後494

(二)发起胜行494

(二)教智净500

三 合500

(二)位果500

一 调柔果500

(一)调柔行体500

一 法500

(一)练行缘500

(二)能练行500

(三)所练净500

二 喻500

(二)上胜果501

(一)上胜身501

(三)别地行相501

(四)结说地名501

二 摄报果501

三 愿智果502

一 四偈颂乐无作行对治503

(一)十七偈半颂位行503

三 重颂分503

五 三偈半颂双行果504

四 五偈颂前上地胜504

二 二偈颂彼障对治中无量504

三 三偈颂双行无间504

(三)一偈叹胜结说505

(二)二偈半颂位果5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