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涑水记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0421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笔记-中国-北宋-选集;中国-古代史-史料-北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涑水记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第一1
1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1
3 太祖受禅2
2 韩通被杀2
4 陶谷进禅文3
7 太祖微行4
6 杜太夫人闻变言笑自若4
5 民间喧言当立点检为天子4
10 乘快指挥而误5
9 军校献手?5
8 小黄门损画殿壁5
15 怒贬赵逢6
14 自悔醉酒6
11 宝装溺器6
12 因猎坠马6
13 幽燕未定何谓一统6
18 李怀忠谏徙都7
17 太祖弹雀7
16 曹彬平江南未得使相7
19 李筠谋反8
21 金匮之盟9
20 太祖宠待赵普如左右手9
23 赵普固请赏功10
22 赵普举官10
24 杯酒释兵权11
26 爱惜宿卫之士13
25 收诸道精兵13
28 卫融被俘14
27 太祖修大内14
31 擢用英俊不问资级15
30 武臣亦当读经书15
29 徐铉入朝15
35 张美镇沧州16
34 军士诬告张永德谋反16
32 董遵诲守通远军16
33 军校诬告郭进谋反16
36 周渭妻莫氏17
39 太祖太宗授受之懿18
38 王明不受民赂遗18
37 周渭治州县18
41 以资荫出身者不得先亲民19
40 太祖出宫人19
44 符彦卿不可复委以兵柄20
43 太祖性节俭20
42 帝王之子当务读经书20
46 宋白知贡举21
45 曹彬为世宗亲吏21
48 侯舍人22
47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22
卷第二22
49 杨谭林特督运刍粟23
50 赵昌言24
51 赵昌言折頞25
52 钱若水正冤狱26
53 一奏欲诛三转运使27
54 曹彬内举29
55 曹玮用间杀叛卒30
58 王济好言事31
57 杨徽之31
56 曹彬仁爱多恕31
60 姚坦好直谏32
59 魏廷式乞对32
63 王嘉祐论寇准入相33
62 王禹偁文章独步当世33
61 田锡直谏太宗33
64 获李继迁母34
67 寇准奏事忤旨36
66 苏王元偓36
65 魏王德昭自刭36
69 李穆37
68 太宗器重寇准37
71 钱俶纳土38
70 知机务与通儒院学士38
74 赵普营西宅39
73 卢多逊父有高识39
72 孙何丁谓名大振39
75 报雠张孝子40
77 曹彬不妄杀41
76 钱俶贿赵普41
卷第三41
79 王禹偁42
78 曹彬谦恭不伐42
81 出知黄州43
80 御戎十策43
82 上疏陈五事44
84 泽及子孙45
83 能却继迁马45
86 张洎为人46
85 张洎与张佖46
87 王嗣宗47
90 梅香孙臭盛肥丁瘦48
89 梅询?足惜马48
88 梅询躁於禄位48
92 孙何盛度丁谓49
91 孙何酷好古文49
94 锁厅试50
93 石中立性滑稽50
95 省元及第二甲自范镇始51
97 庆历五年元旦见任两制以上官52
96 吏治简易民俗富乐52
99 钓鱼宴54
98 吕夷简朝会失仪54
103 赵?与欧阳修55
102 制科沿革55
100 夏竦应科举55
101 制科无登第三等者55
105 大理寺畏事审刑院57
104 龙图阁待制更直57
107 张昪梗直58
106 陆参迂腐58
109 尚杨二美人得宠59
108 杜?弃信专杀59
111 宗室换西班官60
110 滕宗谅谏仁宗内宠太盛60
113 编次中书总例61
112 范讽性倜傥61
114 王德用能处事63
卷第四63
115 林瑀以术数侍太宗64
116 拣军65
118 陈执中为宰执66
117 三谏官诗66
119 叶清臣与陈执中有隙68
120 保州卒叛69
122 王逵报旧主71
121 张昷之落职知号州71
123 晋盐通商72
123 杜杞诱杀宜州蛮73
124 北边塘泊73
126 孙奭75
127 冯元孙奭77
129 三川口之战78
128 诏特听孙奭服犀带78
130 定川砦之战80
134 赵抃上言陈执中八事82
133 罢三蕃接伴82
131 陕西兵增减82
132 狄青平侬智高82
137 废郭后84
136 吕夷简复相84
卷第五84
135 吕夷简罢相84
138 郭后薨86
139 庞籍论用文富为相87
141 宋夏庆历和议88
140 狄青平邕州88
142 李戎讼种世衡擅用官物90
144 狄青终为枢密使91
143 省兵之议91
145 庞籍求致仕94
146 嘉祐违豫95
147 章献刘后本蜀人100
149 王旦荐寇准为相101
148 王钦若谮赵安仁101
150 马知节斥王钦若欺君102
152 邢惇103
151 张咏谈寇准103
153 冯拯104
卷第六104
154 王嗣宗劾种放105
158 周王赵祐106
157 林特善承上接下106
155 王嗣宗不信鬼神106
156 恩雠簿106
160 周怀正被诛107
159 李允则知雄州107
162 章献刘后恶李迪108
161 寇准贬雷州108
164 胡顺之109
163 宫美与刘后109
166 真宗决狱112
165 临淄麻氏112
169 驳幸金陵与蜀113
168 孙奭谏西祀113
167 朱能得天书113
170 高琼请幸北城114
171 寇准在澶渊115
173 王旦举代116
172 王钦若谮寇准116
174 出李迪而留丁谓117
176 李及代曹玮知秦州118
175 王旦举宾客118
179 陈恕不进钱谷之数120
178 符瑞事始於王钦若成於杜镐120
177 边患既息渐生侈心120
181 卷帘乃拜121
180 吕端大事不糊涂121
184 敢言者难得122
183 以郭贽知天雄军122
182 治国犹治家122
187 真宗勤於政事123
186 真宗不以亲乱法123
185 孙籍献书123
190 种放124
189 真宗重礼杜镐124
188 冯元讲泰卦124
192 郭后不观库125
191 真宗召隐士125
193 张咏逼钤辖讨贼126
卷第七126
197 不以科名自伐127
196 杨砺与真宗127
194 勘杀人贼127
195 乞斩丁谓127
198 李应机128
199 王济张稷129
200 孙全照守魏府130
203 丁寇异趣131
202 唯可进尺不可退寸131
201 秤锤投足131
204 张齐贤不拘小节132
205 张齐贤分财133
207 王钦若阴险多诈134
206 亡赖子弟皆惕息134
208 王钦若亦智略士136
209 王钦若知贡举受贿137
211 向敏中罢相复相138
210 王钦若大被知遇138
212 辨僧冤狱139
213 王旦141
214 马知节为人质直144
216 李迪145
215 王化基为人宽厚145
卷第八145
219 仁宗听纳不倦148
218 仁宗祈雨148
217 仁宗圣性宽仁148
220 温成皇后父兄149
222 张尧佐升迁150
221 张刍落职贬官150
224 冯士元狱151
223 张元妃殡151
226 入阁之仪152
225 赐特支钱152
230 冬至宴153
229 喜雪宴153
227 章献之过153
228 章惠皇后及其弟杨景宗153
231 温成皇后殡仪154
232 郭后之废157
235 兖国公主入居禁中158
234 废两制臣僚不许至执政私第诸禁158
233 两府执政官非休假日私第不得见客158
238 恭谢天地160
237 京师雨两月余不止160
236 举选人充京官与减损荫补恩数160
241 郭申锡黜知濠州161
240 磨勘转官毋自投牒与间岁一设科场161
239 郭恩被擒161
242 吕夷简不念旧恶162
244 夏守恩坐除名编管163
243 允初痴騃163
245 拓跋谅祚165
卷第九165
247 大兴狭河之役166
246 於内帑借钱166
252 籍民兵以备契丹167
251 皇子坚辞新命167
248 宗懿黜官167
249 皇子不就肩舆167
250 作让知宗正表167
254 王则起义168
253 契丹遣使奉书入见168
255 筑青涧城169
257 通判凤州170
256 种世衡知武功县170
259 知青涧城事171
258 知渑池县171
261 诣羌酋帐172
260 为属吏所讼172
262 遗侍姬於胡酋173
265 筑细腰城174
264 杖将用间174
263 生羌归附174
267 种古175
266 遣王嵩为间175
268 夏竦潜加杖数176
273 史吉坚守永平寨177
272 冯京府解贡院殿庭皆第一177
269 章太傅夫人练氏177
270 黄庠中两元177
271 杨寘中三元177
276 宋氏教子179
275 刘沆子丑诋张瑰179
卷第十179
274 从卒气沮179
279 仁宗寝疾180
278 斩告变者180
277 张奎戒酒180
281 姜遵知范仲淹181
280 蛇虎181
282 晏殊荐范仲淹182
284 仁宗欲纳陈子城女为后183
283 聱隅子黄晞183
285 杜衍佣书自资184
288 筑捍海堤185
287 范仲淹乞罢政事185
286 范仲淹论朋党185
291 余靖坐诈匿犯刑应举贬官186
290 吴育丁度易位186
289 仁宗幸天章阁186
293 筑水洛城188
292 余靖狱案十年犹存188
294 尹洙以後事属范仲淹189
298 重礼周後柴氏190
297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190
295 包拯知庐州190
296 孔道辅知仙源县190
299 丁度191
300 杨安国赵师民并进职192
303 孙抃被迫请退193
302 欧阳修举进士193
301 两府私第毋得见宾客193
305 张茂实出知潞州194
301 繁系用上表言张茂实为真宗之子194
306 李及不阿权贵195
310 李宗咏196
309 仁宗亲遇吕夷简196
307 滕宗谅修岳阳楼196
308 焚公使历196
314 陕西铁钱197
313 孔道辅卒於澶州197
311 王德用出知随州197
312 狄青超四资除殿直197
316 王素出为外官198
315 沙汰三司吏198
317 杨忱监蕲州酒税199
318 王罕守广州200
卷第十一200
319 光化军宣毅邵兴逃叛202
322 保州云翼卒叛204
321 提转按举苛刻204
320 郊祀配侑204
324 富弼出使契丹205
323 编辑枢密院文书205
325 赵元昊与野利氏206
328 种谔谋取绥州209
327 种古209
326 拓跋谅祚之母209
329 处置绥州之议210
331 元昊称帝211
330 以绥州易安远塞门二寨211
332 三川口之战212
334 失陷安远塞门二寨219
333 李士彬被擒219
卷第十二219
335 山遇归宋被拒220
336 高继隆等破後桥寨222
337 任福袭取白豹城224
338 好水川之战225
340 任福226
339 桑怿226
341 王立227
342 范雍奏诸寨主监押之功228
343 筑水洛城229
344 韩琦论筑水洛城利害十三条232
345 西夏兵围麟府州236
347 捕斩刘乞?239
346 悬赏捕斩元昊239
350 诸路增置弓手240
349 淮南江浙州军造纸甲240
348 郭遵240
353 李士彬241
352 鄂邻241
351 强壮弓手编制241
354 元昊围麟州243
356 董毡244
355 王吉244
357 张方平乞发京畿禁军赴本路245
359 磨毡角自请击西夏246
358 唃厮啰入贡方物246
360 交趾入寇248
卷第十三248
361 交趾陷邕州249
262 讨交趾敕榜250
365 茂州蛮252
364 欧希范252
363 杨畋自将击破叛蛮252
367 淯井叛蛮出降256
368 侬智高攻广州256
366 淯并监蛮攻三江寨256
369 狄青大败侬智高259
370 获侬智高母263
371 赵师道曹觐265
372 仲简落职知筠州266
374 黄固救广州267
373 侬智高斩蒋偕267
375 石鉴说降邕州诸蛮268
377 侍其渊谕叛卒270
376 侬智高父子270
379 泸州蛮乞第犯边271
378 曾巩草韩维告词271
380 文彦博对至和继嗣事273
383 汪辅之复分司274
382 孔?射虎274
卷第十四274
381 桑湜迁官不受274
384 西夏南都统致书宋环庆安抚经略使275
385 王中正攻西夏277
386 王中正军乏粮279
387 欲运粮饷王中正军280
388 王中正召河东分屯兵281
390 李宪建议再举取灵武282
389 王中正轻视转运使282
391 徐禧等筑永乐城283
393 任增米价285
392 徐禧乘势使气285
397 吕公著在枢府286
396 刘攽论曾布吕嘉问286
394 赵抃为人清素286
395 不敢以私害公286
400 王居卿改市易法287
399 吕公著薛向相佐佑287
398 吕公著对役法287
401 李南公断狱督税288
402 王罕知潭州289
405 王麻胡疗水疾290
404 闰元宵张灯290
403 平安历290
406 岐王夫人291
407 高遵裕攻灵州292
409 富弼为人温良宽厚294
408 薛向罢黜294
卷第十五294
410 铁龙爪浚川杷295
411 决白马河堤淤田299
414 汴口改易300
413 黄河分流之策300
412 决梁山泊之策300
416 张景温建议榷盐302
415 塞曹村决河302
418 李戒建言募人充役304
417 废天下马监304
422 吕惠卿阻张方平为枢密使306
421 夔州路减省赋306
419 追理衙前分外酬奖306
420 申明按问欲举之法306
424 苏颂草罢吕诲制307
423 章惇谒张方平307
426 累赦不复旧职309
425 引用新进309
卷第十六309
428 用新进为提转310
427 圜丘赦310
430 以为轻己311
429 何浃提举常平311
434 行陕西所铸折二钱312
433 徐禧王古按秀狱312
431 用之必乱天下312
432 曾布改助役为免役312
436 君臣无隐313
435 生求墓志死愿托生313
437 吏有不附新法314
439 王雱托生315
438 王安石以疾居家315
441 彭汝砺劾王圭等316
440 李宪言青苗钱为民害316
444 王安国常非其兄所为317
443 王安礼出知润州317
442 吕升卿落职监酒税317
445 蒋之奇劾欧阳修帷薄不修318
447 王韶落职知鄂州319
446 王韶献所著发明自身之学319
449 李士宁320
448 王安石始与王韶有隙320
450 叶适徐禧321
451 郑侠322
453 杨绘窦卞因王永年事被贬324
452 王永年诬告叔皮谋作乱324
454 宜用敦厚之人以变风俗325
455 相州狱326
456 太祖采听明远331
涑水记闻辑佚331
附录一331
460 四贤一不肖332
459 范质为相332
457 将以北朝称契丹332
458 王曾奉使契丹332
463 罢宦官监军333
462 彻宴助葬333
461 王质饯别范仲淹333
466 欧阳修为外夷敬伏334
465 李氏藏书山房334
464 得辅臣之体334
469 王旦局量宽厚335
468 吕文仲鞫赵谏狱335
467 王旦遗奏335
470 司马光讽言祖宗旧法不可变336
471 吕惠卿司马光等议论变法337
472 司马光上资治通鉴339
476 王随荐许元340
475 违阵图而获胜340
473 文武臣入见谢毕乃得诣正衙340
474 崔翰以身许国340
480 郭咨均田赋341
479 梁适除修注341
477 富弼赈饥341
478 举人进止多不如仪341
481 筑古渭寨342
484 再遣使均田赋343
483 鲁有立上言343
482 王陶为监察御史里行343
487 韩琦为首相344
486 富弼坚辞起复344
485 罢诸路同提刑344
490 钱藻罢直舍人院345
489 韩维戒颍王345
488 富弼怨韩琦益深345
495 竹木务346
494 飞矢中黄伞346
491 蔡确鞫相州狱346
492 执烛燃须346
493 太祖不好杀346
496 前朝大臣委靡听顺347
4 蒋之奇劾欧阳修有帷薄之丑348
3 欧阳修衰绖之下服紫袍348
附录二348
温公日记348
1 王旦不置田宅348
2 晏殊除秘书正字348
7 地震之变349
6 致书妖尼349
5 文彦博辞位宰相上349
10 劝仁宗建嗣350
9 王安石不黜王子韶350
8 王安石阴结宦官350
13 张方平参政奸邪351
12 高居简不宜在左右351
11 王安石知江宁府351
16 陈升之为相352
15 讽言从谏之美拒谏之祸352
14 神宗自制自书资治通鉴序352
17 利口可覆邦家353
20 乞求外补354
19 吕公著辨司为光迂阔354
18 契丹言司马光忠亮354
22 曾巩贱市民田355
21 王安石怨吕公著355
24 傅尧俞权盐铁副使356
23 谢景温弹苏轼356
28 丁谓拜相曹利用加同平章事357
27 李遵勖私长公主乳母357
25 王祜坐贬357
26 元佐失爱357
29 山遇来降被拒358
31 任布罢知河阳359
30 任中师任布并为枢密副使359
36 王圭乞皇太后还政360
35 出宫人以应天变360
32 复给荆王元俨所上公使钱360
33 郭后袝淑德皇后庙360
34 徙知扬州冯京知庐州360
39 韩虫儿诈得幸有娠361
38 契丹耶律宗元谋反361
37 诏山陵所用钱物并从官给361
43 谢景温除侍御史知杂事362
42 王庭筠等并为编敕删定官362
40 韩维戒颍王362
41 居丧不饮酒食肉362
47 苏颂李大临封还李定辞头363
46 利口何至覆邦家363
44 陈襄除官独优363
45 刘攽与外任363
51 韩绛王安石协谋沮文彦博367
50 废管勾睦亲广亲宅并提举郡县主宅所367
48 罢制置三司条例司367
49 王广廉在河北367
52 窦舜卿代李师中知秦州368
56 向宝杀董裕二百余级369
55 胡宗愈为谏官369
53 三司并提举司转轮点检在京诸司库务369
54 梁端罢提刑369
61 李宗谅战没370
60 侯叔献杨汲并兼都水370
57 赐王钦臣唐坰进士及第出身370
58 祝咨王庭筠并判刑部370
59 审官院流内铨三班院各置主簿370
64 斩李信刘甫371
63 李定合与不合追服所生母丧371
62 程昉开御河371
66 陆诜奏罢川峡四路常平使者372
65 高敏等战死372
69 王安石擢用曾布373
68 陈升之称疾373
67 吕惠卿建言以常平封椿米贸易新好373
73 邓绾迁官374
72 武举推恩374
70 曾公亮罢相374
71 转对官言有可行特加甄奖374
74 折继世375
77 刘挚最为敢言376
76 王安石营利376
75 王素以本职致仕376
82 供奉官以下皆免朝请377
81 杨绘改知郑州377
78 邓绾劾富弼377
79 程昉忧惧而卒377
80 张诜诛杀夔路保塞民377
85 王雱除崇政殿说书378
84 张方平判南京留台378
83 誊下牒漏字378
89 沈辽冲替379
88 三舍法379
86 郑獬提举鸿庆宫379
87 王益柔罢直学士院379
95 曾默有功特迁转380
94 鞫问张琥380
90 编次经义以教後生380
91 巡察京城收罪谤议时政者380
92 张琥谏勿诛所招庆卒380
93 陈大顺引虚380
97 蔡亢王陶并为詹事381
96 折继世381
102 交趾叛将来降382
101 慧星出没382
98 王陶与吴奎?382
99 帖子规谏382
100 朱寿昌寻母382
103 齐恢议课杀人许首事383
2 钱藻落直学士院384
1 蔡确鞫相狱384
附录三384
温公琐语384
5 曾布为都检正385
4 王安石擢用曾布385
3 王安石擢用章惇385
8 王安石不汲汲於仕进386
7 曾布诘难杨元素刘挚386
6 唐坰弹王安石386
9 王安石纠察在京刑狱387
直斋书录解题389
郡斋读书志389
附录四389
诸家著录题跋389
文献通考39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91
宋史391
四库提要辨证393
藏园群书经眼录396
学津讨原本张海鹏跋397
涵芬楼本夏敬观跋398
李盛铎题记399
顾颉刚题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