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4863626.jpg)
- 李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11001·112
- 出版时间:1956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7
一 明清时期历史及其分期7
二 明清时期历史的史料与史学11
第一章 反元民族斗争的胜利与明封建帝国的建立(洪武元年至建交四年,公元一三六八——一四○二年)19
一 红巾军反元大起义。朱元璋所领导的反元民族斗争。大明封建帝国的建立。元帝国的灭亡。19
二 明初国内及周边的形势。明帝国恢复社会经济的諸措施: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减轻赋役与发展工商业。明初土地占有关系与赋税的征收。25
三 洪武时欺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的加强。中央与地方政权的组织及其特色。军制与边防的巩固。明律及其特点。文化教育方面统治的加强。33
四 结语38
第二章 十五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大发展(永乐元年至宜德十年,公元一四○三——一四三五年)40
一 农业经济的发展。荒田的开垦与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40
二 皇权的内部矛盾与国内战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6
三 永乐时期的对外政策。对南洋、中亚、日本、朝鲜关系的恢复与加强。东北边境民族及其与明朝的关系。苗、彝族及其被征服。对安南的征服。蒙古分裂为鞑靼与瓦刺。明朝在国境北边与西边的防御战争。49
四 宣德时期国家政策的转变。内阁制的形成。社会危机的显现。56
五 结语59
第三章 十五、十六世纪顷明帝国统治的危机(正统元年至正德十六年,公元一四三六——一五二一年)61
一 大地主土地兼并的剧烈。赋役的加重。金花银的征收。农民生活的恶化。农民破产所造成的主要后果:流民问题的严重。刘通、李源领导下的流民暴动。61
二 蒙古也先汗的强盛。土木堡之战。景泰时期的抗战。68
三 明代中叶的政治。明武宗的暴政。刘瑾加强厂卫特务统治。刘六、刘七领导下的农民大暴动。地方势力的叛乱。72
四 王守仁。阳明学派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学说。左派王学。78
五 结语84
第四章 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继继发展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四年,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六年)86
一 明朝内阁的纷争。严嵩的执政。政治腐朽的进一步加深。卫所与边防的破坏。86
二 蒙古达延汗国的强盛与内外蒙古的形成。俺答汗的入侵。倭寇扰害的形成。御倭战争。十六世纪的朝鲜战争。90
三 西方海盗的东侵。华侨在南洋势力的被侵占。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及其意义。96
四 隆庆、万历时期的社会问题。张居正的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土地丈量与一条鞭法的实施。水利的修整。财政的整理。西北边防的加强。100
五 十六、十七世纪顷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达与市民阶层的扩大。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及其重大意义。105
六 文学的复古运动。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和发展。杰出的古典规实主义文学作品:“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与“金瓶梅’。“三言”与“雨拍”。戏曲由傅奇到昆曲的发展。北京城与明代建筑。绘画与雕刻。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自然科学的发达。111
七 结语118
第五章 清的建国与明帝国在农民大起义浪潮冲击下的灭亡(万历二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一五九六——一六四四年)120
一 斡朵里女真族的奴隶制度。马市贸易。明朗文化对建州女真族社会发展的影响。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八旗制度的确立。后金奴隶别统一国家的建立。萨尔浒之战及其意义。宁远之战与努尔哈赤之死。120
二 清帝国的建立与女真奴隶制度的发展。皇太极的对内对外政策。对朝鲜及内蒙古的征服。明清间的议和活动。锦宁防綫的崩溃。洪承畴的投降。128
三 明朝贵族大地主的腐朽与反动。全国的田赋加派与陨监税使对人民的大掠夺。市民暴动。东林党的形成及其政治活动。魏忠贤的暴政与地主阶级内部斗争。农民在土地兼并、苛重剥削与自然灾害侵袭下的悲惨生活。132
四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荣阳大会后起义形势的发展。张献忠与李自成。明朝统治者对起义镇压的策略。张献忠反围攻的胜利与进军四川。李自成的斗争策略与农民政权的建立。攻占北京与明帝国的灭亡。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142
五 结语151
一 北京农民政权的政治措施。明大地主阶级与清侵略势力联合对农民政权的进攻。农民大起义的失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53
第六章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四十年民族战争(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四四——一六八三年)153
二 南京福王政权的建立。史可法的抗战活动。江阴、嘉定及各地人民的反剃发斗争。东南沿海的抗战与浙闽政权的兴亡。157
三 清军侵略的深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南桂王政权的建立。大顺军的联明抗清运动与南北第一次反清高潮。第—次反清高潮失败后的全国形势。大西军的的反清斗争与第二次反清高潮。大规模反清运动的失败。163
四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的开发。清廷的迁界措施。三藩的叛乱及共被平定。台湾府的设立。清朝军事征服的完成。170
五 结语174
第七章 清廷在全国统治的巩固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康熙二十三年至六十一年,公元一六八四——一七二二年)177
一 清廷全部统治机关的构成及其特征。八旗与绿营对全国的控制。清律及其特点。阶级的、民族的统治諸政策的实行。汉族人民反对清廷统治进行的不懈斗争与天地会等反清组织的出现。满洲贵族间的斗争及其矛盾的缓和。177
二 清初社会经济的残破情况。清廷恢复农业经济的諸措施。土地圈占与封建的土地占有关系的持续。清廷对工商业发展的限制政策。资本主义的初步成长受到阻碍。187
三 理学的最终没落。反专制主义及民族压迫的进步思想。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颐炎武、王夫之。清统治者对反清思想的镇压。191
四 结语201
第八章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各民族间关系的加强(雍正元年至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二三——一七八五年)203
一 清代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摊丁入地与地丁制的确立。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与国外贸易。盐商与票号成为封建商业资本的垄断者。清政府对财政的整理。贵族地主与农民生活的两极化。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