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039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2
1.2.1 工作方式2
1.2.2 模拟网和数字网4
1.2.3 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4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5
1.3.1 无线电寻呼系统5
1.3.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6
1.3.3 无绳电话系统9
1.3.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10
1.3.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15
1.3.6 分组无线网17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9
1.4.1 调制技术19
1.4.2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20
1.4.3 多址方式21
1.4.4 抗干扰措施22
1.4.5 组网技术22
1.5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25
1.6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26
1.6.1 国际无线电标准化组织26
1.6.2 欧洲共同体(EC)的通信标准化组织27
1.6.3 北美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27
思考题与习题28
第2章 调制解调29
2.1 概述29
2.2 数字频率调制32
2.2.1 移频键控调制(FSK)32
2.2.2 最小移频键控(MSK)34
2.2.3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38
2.2.4 高斯滤波的移频键控(GFSK)44
2.3 数字相位调制45
2.3.1 移相键控调制(PSK)45
2.3.2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和交错四相相移键控调制(OQPSK)46
2.3.3 π/4-DQPSK调制47
2.4 正交振幅调制(QAM)56
思考题与习题60
第3章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61
3.1 VHF、UHF电波传播特性61
3.1.1 电波传播方式61
3.1.2 直射波62
3.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63
3.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64
3.1.5 反射波65
3.2 移动信道的特征66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66
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67
3.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70
3.2.4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72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76
3.3.1 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系76
3.3.2 地形、地物分类77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78
3.3.4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81
3.3.5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的中值83
3.4 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86
3.4.1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86
3.4.2 限定空间中的电波传播87
3.4.3 海上、航空及卫星移动信道的特点88
3.5 分集接收90
3.5.1 分集接收原理90
3.5.2 分集合并性能的分析与比较93
3.5.3 数字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性能99
思考题与习题101
第4章 噪声与干扰102
4.1 噪声102
4.1.1 噪声的分类与特性102
4.1.2 人为噪声103
4.1.3 环境噪声和多径传播对话音质量的综合影响105
4.1.4 发射机产生的噪声及寄生辐射107
4.2 邻道干扰与同频道干扰108
4.2.1 邻道干扰108
4.2.2 同频道干扰与射频防护比109
4.2.3 同频道再用距离110
4.3 互调干扰112
4.3.1 互调干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12
4.3.2 发射机的互调干扰113
4.3.3 接收机的互调干扰117
4.3.4 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119
思考题与习题122
第5章 组网技术123
5.1 概述123
5.2 多址技术125
5.2.1 频分多址(FDMA)125
5.2.2 时分多址(TDMA)131
5.2.3 码分多址(CDMA)132
5.2.4 空分多址(SDMA)135
5.2.5 随机多址135
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137
5.3.1 区域覆盖137
5.3.2 信道(频率)配置142
5.4 网络结构144
5.4.1 基本网络结构144
5.4.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145
5.5 信令148
5.5.1 接入信令(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149
5.5.2 网络信令154
5.5.3 信令应用156
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158
5.6.1 越区切换158
5.6.2 位置管理160
思考题与习题162
第6章 无线寻呼系统164
6.1 概述164
6.1.1 发展概况164
6.1.2 无线寻呼系统分类165
6.1.3 无线寻呼系统标准化165
6.2 无线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166
6.2.1 局域(本地)无线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167
6.2.2 广域(区域)无线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170
6.2.3 无线寻呼网的主要性能172
6.3 寻呼信号及其编码173
6.3.1 寻呼码的格式173
6.3.2 码字的类型174
6.3.3 信息的格式与编码176
6.3.4 系统容量179
6.3.5 FLEX编码格式180
6.4 寻呼接收机181
6.4.1 寻呼接收机的类型181
6.4.2 典型寻呼接收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83
思考题与习题186
第7章 无绳电话系统187
7.1 CT-2数字无绳电话系统188
7.1.1 CT-2系统的组成188
7.1.2 CT-2公共空中接口189
7.2 DECT系统193
7.2.1 DECT系统描述193
7.2.2 DECT的空中接口195
7.2.3 DECT的应用202
7.3 PACS系统203
7.3.1 PACS系统结构203
7.3.2 PACS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及其帧结构204
7.3.3 PACS-UB的物理层和帧结构206
7.3.4 PACS系统的越区切换和功率控制207
思考题与习题209
第8章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210
8.1 概述210
8.1.1 发展简况210
8.1.2 系统结构212
8.1.3 主要功能213
8.2 典型系统的组成213
8.2.1 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213
8.2.2 基站(BS)214
8.2.3 移动台(MS)216
8.3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220
8.3.1 系统的控制结构220
8.3.2 控制信号及其功能221
8.3.3 数字信令224
8.4 系统的工作过程227
8.4.1 初始状态227
8.4.2 移动台被呼227
8.4.3 移动台主呼229
8.4.4 话终拆线229
思考题与习题230
第9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231
9.1 GSM系统总体231
9.1.1 网络结构231
9.1.2 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235
9.1.3 主要业务238
9.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240
9.2.1 GSM系统无线传输特征240
9.2.2 信道类型及其组合242
9.2.3 话音和信道编码249
9.2.4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252
9.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253
9.3.1 位置登记253
9.3.2 鉴权与加密255
9.3.3 呼叫接续259
9.3.4 过区切换261
9.4 三种TDMA蜂窝系统分析比较264
9.4.1 D-AMPS的特征264
9.4.2 JDC系统的特征266
9.4.3 蜂窝系统的通信容量268
思考题与习题274
第10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275
10.1 概述275
10.1.1 扩频的概念276
10.1.2 码分多址的特征277
10.1.3 双模式移动台的概念280
10.1.4 Qualcomm CDMA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280
10.1.5 Qualcomm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准281
10.1.6 Qualcomm CDMA蜂窝系统的话音编码282
10.1.7 与IS-95有关的其它标准282
10.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282
10.3 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287
10.3.1 信道组成287
10.3.2 正向传输289
10.3.3 反向传输293
10.4 CDMA蜂窝系统的消息格式和信道结构299
10.4.1 同步信道299
10.4.2 寻呼信道301
10.4.3 正向业务信道302
10.4.4 功率控制子信道306
10.4.5 接入信道307
10.4.6 反向业务信道308
10.5 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309
10.5.1 登记注册309
10.5.2 切换311
10.5.3 呼叫处理314
思考题与习题319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320
11.1 个人通信概述320
11.1.1 个人通信的概念320
11.1.2 实现个人通信的途径321
11.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322
11.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理论研究和发展概况323
11.2.2 几个主要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情况简介324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328
11.3.1 新型调制技术328
11.3.2 智能天线331
11.3.3 多用户信号检测332
11.3.4 无线ATM334
11.3.5 多层网络结构335
11.3.6 位置区和寻呼区的管理336
11.3.7 软件无线电337
附录 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简介339
思考题与习题341
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