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新时期南京城市特色化发展之路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新时期南京城市特色化发展之路探索
  • 曹大贵,冯昌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752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研究-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新时期南京城市特色化发展之路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发展趋势1

第一节 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背景1

一、时代发展需要1

二、面临的新挑战3

三、南京时代背景5

第二节 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意义8

一、名城建设的重要作用8

二、名城开发的现实意义9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理论基础12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12

一、基本概念12

二、主要特色13

三、类型划分13

四、中国名城14

第二节 名城保护的理论研究16

一、老城整体保护理论17

二、老城有机更新理论19

三、城市有机疏散理论19

第三节 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21

一、基本内容21

二、主要方法22

三、主要模式25

四、保护规划25

第四节 名城土地开发与管理27

一、制约因素27

二、主要特征29

三、基本规律31

四、主要内容33

第三章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演变与发展35

第一节 城市发展变迁及城市的主要特色35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变迁35

二、历史文化类型与特色37

三、城市格局的发展演变42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举措48

一、强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49

二、完善名城保护的立法工作50

三、关注重点历史地段的保护50

第三节 名城土地利用的新举措和新成效52

一、名城土地开发新举措52

二、名城土地利用新成效54

第四节 老城土地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矛盾56

一、特色风貌塑造面临的问题56

二、影响老城功能疏散的因素59

第五节 城市空间调整及其土地利用变化62

一、城市发展方向的演变62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整64

第四章 新时期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发展68

第一节 名城建设发展的新背景68

一、文化名城建设新背景68

二、文化名城发展新战略72

第二节 南京城市建设总体概况75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效75

二、面临的矛盾与问题86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战略91

一、名城定位主要原则91

二、名城定位基本理念93

三、名城建设战略思想94

四、名城建设战略重点95

第五章 塑造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空间100

第一节 城市功能定位与名城发展100

一、南京城市功能定位变迁100

二、南京经济发展阶段特征102

三、城市功能定位基本原则103

第二节 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106

一、新型城市化内涵106

二、南京城市化演进108

三、新型城市化战略111

第三节 构筑城乡融合的都市空间115

一、“开敞式”空间结构初步形成115

二、科学发展的空间布局尚未建立117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原则118

四、构筑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119

第四节 社区化园区发展模式探析122

一、吉山软件社区开发概况122

二、理论基础——区域开发124

三、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129

四、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矛盾132

五、新型开发模式及其创新133

六、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借鉴136

七、新型开发模式及其应用138

八、模式的理论及实践价值140

第六章 文化名城土地利用与储备制度143

第一节 土地储备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143

一、重要作用143

二、现实状况144

三、重要意义145

第二节 南京土地有偿使用的发展变迁146

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发展变迁146

二、南京土地有偿使用对老城改造的影响147

第三节 南京土地储备及其规划的概况150

一、土地储备运作模式150

二、土地储备运行机制151

三、南京土地储备规划153

四、土地储备经营的特点156

五、土地储备经营现状157

六、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158

第四节 土地储备制度对名城建设的影响159

一、土地储备对名城建设的积极意义159

二、土地开发及对名城土地储备的影响164

第五节 推进名城土地科学利用与储备168

一、完善名城土地科学利用与储备的政策建议168

二、构建符合名城特色的土地利用与储备体系174

第七章 建设文化生态相融的宜居之地180

第一节 以生态和文化的融合塑造城市品牌180

一、“绿色南京”理念的形成及发展180

二、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成功实践181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186

四、宜人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新举措188

第二节 探索高效精细化城市长效管理机制192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192

二、南京城市管理的主要成效195

三、长效化城管机制尚未形成196

四、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举措199

第八章 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都市经济203

第一节 以质量提升主导城市经济发展203

一、以科学发展观的标准评估经济发展质量203

二、以思路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实效211

第二节 增强基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活力215

一、南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216

二、以创新驱动形成城市发展主动力217

三、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经验219

四、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221

第三节 以“省会经济”激发内生动力225

一、内涵及其外延226

二、优势条件分析227

三、发展战略导向230

四、实施战略重点233

第四节 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路径选择238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238

二、南京高端制造业发展概况239

三、制造业高端化的路径选择243

第五节 构建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估指标247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247

二、城市发展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248

三、南京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250

第九章 建设社会和谐的生活品质之城254

第一节 确立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的目标255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基本内容255

二、以富民为核心的社会事业发展258

三、具有南京特色的社会建设机制260

第二节 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63

一、南京教育资源优势突出263

二、教育均衡问题仍较明显265

三、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66

第三节 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城市交通268

一、国外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268

二、南京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274

三、缓解南京交通拥堵十大举措284

第十章 探索文化和谐型城乡发展模式294

第一节 新形势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内涵294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演变294

二、新时期城乡关系剖析296

三、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297

四、科学发展的城乡关系展望299

第二节 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轨迹及基本概况301

一、发展轨迹301

二、主要举措302

三、存在问题305

四、主要矛盾307

第三节 健全具有科学发展观特征的政策体系309

一、南京城乡发展政策的现状特征309

二、郊县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10

三、完善政策体系的要求及其方向312

四、构建新型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312

第四节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314

一、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314

二、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仍不合理316

三、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路317

第五节 建立城乡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319

一、农村社保的内涵及发展演变319

二、农村社保制度建立相对滞后321

三、健全农村社保制度的紧迫性323

四、建立城乡共享的社保制度324

第六节 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公共财政制度326

一、南京支农财政制度发展特征326

二、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城乡失衡328

三、建立均衡的公共品供给制度330

第七节 文化和谐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析332

一、国内外主要发展模式简介332

二、文化和谐型南京模式内涵334

三、南京模式推进的战略路径337

四、南京模式推进的战略举措339

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区域协调342

第一节 城市国际化进程与人文绿都建设342

一、城市国际化内涵及其特征342

二、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目标344

三、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思路345

第二节 区域交通建设与辐射能力的强化348

一、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348

二、长三角交通及其对南京发展的影响355

三、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发展趋势374

四、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背景380

五、南京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规划的设想384

六、构建有区域辐射力的交通运输网络392

第三节 都市圈服务中心地位作用及发展395

一、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及其地位395

二、南京服务中心地位初步形成398

三、南京区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401

四、服务业发展核心地位的强化407

第四节 以超常规办法推进“跨江发展”411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概念解析411

二、实现由科教创新到区域创新转变413

三、设立江北地区“区域创新试验区”414

四、以一体化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417

五、以改革创新实现区域超常规发展420

附录 2003—2007年南京郊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一览表423

参考文献428

后记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