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
  • 叶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97875013396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唐诗-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说篇1

唐诗与诗歌传统1

一 言志与抒情的传统1

二 唐诗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4

汉语特点及其灵活性在唐诗中的充分运用9

一 唐诗诸家各有特点之故9

二 语音形式方面的创新10

三 唐人在用词造句上的努力11

四 对仗句在唐诗中的使用13

五 关于探讨唐诗的一些设想14

诗道与妙悟17

一 从唐诗看才与学的关系18

二 修饰和语出自然22

三 关于想象与虚构24

唐诗繁荣的背景28

一 唐代诗风之盛与帝王的倡导28

二 取士制度与唐诗30

三 唐代的政治较为宽容于诗有利34

四 社会风尚和前人成就对唐诗的促进37

内涵篇39

唐诗的题材及其扩展39

一 感怀诗的流行和唐时的演变39

二 怀古咏史诗的扩大41

三 对人生短暂的哀伤及排解之道46

四 咏景咏物诗的盛行48

五 边塞诗与闺情诗52

六 有关唐诗题材的几点余论57

国事时政与社会现实在唐诗中的反映60

一 唐诗与国事时政的关联60

二 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67

三 对世道和社会陋习的叹惋69

四 作诗的现实根据73

唐诗中的理趣76

一 对人生的感悟77

二 诗人们的为学处世之道79

三 诗人对时世社会的认识84

四 明事理有新意的唐诗85

唐诗中的时与地88

一 诗人对时序变迁的感受88

二 咏写各地风光91

三 时与地并写94

四 今昔对比与异地对比96

韵律篇99

律体诗的形成过程——兼论律体诗之成型不能仅归功于沈宋99

一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成熟100

二 声调对比的出现与律诗的萌芽101

三 魏晋后诗人在声律上的探索107

四 唐初律诗之定型不能仅归功于沈、宋111

律诗成熟的重要标志:唐诗的拗救115

一 律诗初起时的情况115

二 A、B型句的拗救116

三 C、D型句的拗救与起句的相对自由119

四 七律的拗救问题121

五 律诗不可违背的规范与绝句的变通121

唐诗的用韵126

一 唐诗所用的语音系统126

二 律体诗的用韵127

三 古体诗的用韵131

四 古体诗的转韵问题135

五 唐诗用韵的其他讲究138

语言篇145

唐诗的炼字和用词145

一 关于唐诗的炼字145

二 字或词的活用150

三 虚词的运用153

四 貌词在唐诗中的运用和发展155

五 词语在诗中的重复使用160

六 唐诗的构词163

唐诗特殊的句法句型168

一 名词性词组句168

二 省略句173

三 倒装句175

四 紧缩句177

五 兼语句181

六 其他特殊造句方式183

七 诗句的节奏185

唐诗在对仗上的讲究189

一 用对仗的开始189

二 诗中对仗用于何处诸问题190

三 句中对与当句对195

四 流水对·借对·错综对197

五 对仗在表达诗意上的作用199

六 对仗的种类和忌讳201

风格篇205

诗如其人与诗人的修养205

一 诗人的胸襟与气质205

二 诗人的学识208

三 儒、释、道思想对诗人的影响210

四 避世与诗人的修养218

初、盛唐诗的风格223

一 初唐诗人的风格223

二 改变诗风从陈子昂开始229

三 李白杜甫各有千秋233

四 从王、孟到韦、柳238

五 高適、岑参与李颀、王昌龄243

中、晚唐诗的风格247

一 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247

二 韩愈、韩门诸子与李贺的诗风251

三 白居易、元稹与张、王乐府258

四 中唐其他几位诗人的风格262

五 晚唐李、杜、温、许四大家的风格264

六 晚唐其他诗人的特点268

意境篇273

“有我”与“无我”——诗人在诗中的“隐”和“现”273

一 诗不可能无我273

二 诗人在诗中直接出面的意义275

三 诗人不在诗中出面仍可见诗人心情279

四 诗人的隐和现:主观语气与客观语气282

文生于情与情生于文285

一 诗文应出自真性情285

二 有真情和文采方能生情288

三 情的凭借与情和意的关系292

即景生情与融情入景297

一 触物兴感情随境变297

二 移情于物融情入景300

三 推想到夸诞而又合理的诗艺302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