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兽医经络与针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兽医经络与针灸](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938961.jpg)
- 孙丙阳,孙国治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16099·343
- 出版时间:1963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兽医经络与针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经络学说1
第一章 经络与天地阴阳的关系3
第一节 阴阳概念3
一 阴阳的一般概念3
二 天地阴阳概念4
第二节 经络与天地阴阳的相通5
一 经络与天气阴阳的相通6
二 经络与天气阴阳相适应的关系7
三 经络与地气阴阳的相通8
四 经络与天地邪阴邪阳的关系8
第二章 经络与营卫气血10
第一节 营卫气血10
一 营卫10
二 气血11
第二节 营卫气血的功能11
一 营血的功能11
二 卫与气的功能12
第三节 营卫气血与津液的关系14
一 津液的生成及其功用14
二 营卫气血与津液15
第三章 经络与脏腑16
第一节 阴性器官(脏)16
一 肺16
二 心17
三 心包络19
四 脾20
五 肾20
六 肝22
第二节 阳性器官(腑)22
一 大肠及小肠22
二 三焦23
三 胃24
四 膀胱25
五 胆26
第四章 经络与五行27
第一节 五行生克27
一 五行生克的生成27
二 五行相生28
三 五行相克29
四 生克间的关系30
第二节 五行生克在经络学说上的应用31
一 五行与经络脏腑关系31
二 五脏与五体关系32
三 五脏与五时关系32
四 五气与畜体关系35
五 五窍与诊断关系36
六 五行生克与五脏疾病关系37
第五章 经络的分类与循行41
第一节 经络的命名与分类41
第二节 经络循行的形成43
一 经络的阴阳相通43
二 经络循行与针穴关系44
三 经脉的循行方向45
第三节 经络的错综交接47
第四节 经络与畜体关系48
一 头咽经络48
二 躯干经络49
三 四肢部经络50
四 其他各部经络50
第六章 经络与病证51
第一节 阴阳寒热证51
第二节 阴阳虚实证53
一 阴阳虚实证之表现53
二 虚实与经络54
三 虚实与补泻56
第三节 阴阳表里证57
一 表里证及其复杂性状57
二 表里证与邪气60
三 邪气特性与针灸和用药关系67
第四节 阴阳气血证68
第五节 正证及邪证69
第七章 经络与诊断71
第一节 望诊71
第二节 闻诊73
第三节 问诊73
第四节 切诊74
第五节 病证与四诊79
第二篇 穴位82
第一章 穴位总论82
第一节 穴位的命名及分类82
一 穴位的命名82
二 穴位的分类85
第二节 穴位的归经86
一 穴位归经之重要86
二 穴位的作用88
三 循经取穴88
第三节 定穴及取穴90
一 定穴90
二 取穴91
第二章 穴位各论94
第一节 前半部三阴经94
一 前肢太阴肺经94
二 前肢少阴心经104
三 前肢厥阴心包络经112
第二节 前半部三阳经119
一 前肢太阳小肠经119
二 前肢少阳三焦经128
三 前肢阳明大肠经136
第三节 后半部三阴经155
一 后肢太阴脾经155
二 后肢少阴肾经162
三 后肢厥阴肝经170
第四节 后半部三阳经179
一 后肢太阳膀胱经179
二 后肢少阳胆经209
三 后肢阳明胃经216
第五节 会阳经236
第六节 聚阴经251
第三篇 针灸法263
第一章 针法264
第一节 针治用具及使用方法264
一 针的种类264
二 针具的使用法268
第二节 针的保护及消毒269
一 修针及藏针269
二 针具消毒270
第三节 针刺手法270
一 进针方法270
二 留针272
三 补泻手法272
四 起针273
第四节 针刺的练习274
第五节 针治有关事项275
第六节 针治范围276
第二章 电针法与穴位药物注射278
第一节 电针应用器械278
一 电针机278
二 电针用针279
第二节 通电方法279
一 电热法279
二 粘膜感传法280
三 反复通电法281
四 围攻通电法281
第三节 穴位药物注射282
一 注射部位与药物282
二 操作方法282
三 疗程及应用范围282
第三章 灸法及烙法283
第一节 灸法的操作283
第二节 灸治适应证及禁忌284
第三节 烙法284
第四篇 治疗287
第一章 治疗总论288
第一节 审因查症288
第二节 治疗取穴289
第三节 治疗配穴290
第二章 治疗各论292
第一节 肺经病292
一 肿喉292
二 咳嗽293
三 肺寒吐沫296
四 肺热暴喘297
五 肺虚喘298
六 肺病298
七 肺把五攒痛299
八 肺把肺膊痛301
九 肺把低头难302
十 遍身黄303
十一 胸痹304
十二 各种流鼻症305
第二节 大肠病307
一 冷痛307
二 冷肠泻308
三 肠黄308
四 肠风便血309
五 大肠结310
六 大肠气胀314
七 血虚便秘314
八 脱肛315
第三节 脾经病316
一 脾气痛316
二 脾虚四肢浮肿316
三 脾虚歪嘴风317
四 脾虚偏风症318
第四节 胃经病319
一 胃寒吐涎319
二 翻胃吐草320
三 胃胀大322
四 牛百叶干322
五 牛宿草不转323
六 牛急性气胀325
第五节 心经病325
一 心热舌疮325
二 心风黄326
三 心热风邪327
四 黑汗风327
五 脑黄328
第六节 小肠病329
一 小肠结329
二 小肠痛329
第七节 肾经病330
一 尿血330
二 肾虚后腿肿331
三 肾经痛332
四 肾虚遗精333
五 垂缕不收333
第八节 膀胱病334
一 遗尿334
二 胞转335
第九节 肝经病336
一 肝热传眼336
二 骨眼337
三 混睛虫337
四 肝经风热337
第十节 胆经病338
一 黄疽338
二 牛胀胆339
第十一节 心包病340
一 心包积液340
二 心包虚症340
第十二节 杂症340
一 破伤风340
二 肚皮水肿342
三 蹄黄343
四 漏蹄343
五 睾丸肿343
六 败血凝蹄345
七 宿水停脐346
八 闪伤夹气346
九 黄肿346
十 胎衣不下348
十一 子宫脱出348
十二 各种瘸拐症348
十三 滚蹄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