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法
  • (意)安东尼奥·卡塞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44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国际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国际共同体的起源与基础3

第一章 国际共同体法律的主要特征3

第一节 导论3

第二节 国际法律主体的性质3

第三节 中央权威的缺乏与法律“职能”的分散化5

第四节 集体责任7

第五节 多数国际法规则必须转化为国内立法11

第六节 国家自由行动的界限12

第七节 有效性在国际法中的压倒性地位16

第八节 传统的个体主义倾向与正在出现的共同体权利与义务17

一、作为国际权利与义务基础的互惠17

二、共同体义务与共同体权利19

三、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共同第1条:当前共同体权利与义务的优缺点之例证22

第九节 新旧模式并存27

第二章 国际共同体的历史演进29

第一节 导论29

第二节 当前国际共同体的出现: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前29

第三节 第一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33

一、国际共同体的构成33

二、权力分配38

三、国际法的主要特征41

四、限制大国支配地位的努力:卡尔沃主义与德拉果主义43

第四节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46

一、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46

二、苏联的诞生分裂了国际共同体47

三、集体协调武力的一次实验:国际联盟49

四、法律成果51

第五节 从《联合国宪章》到冷战结束5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53

二、联合国的建立54

三、国际共同体成员的变化56

四、法律的变化58

第六节 第四阶段:从冷战结束到现在59

第三章 调整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62

第一节 概述62

第二节 国家主权平等65

一、概述65

二、主权66

三、法律平等71

第三节 不干涉他国内部或外部事务72

一、概述72

二、新的干涉形式74

第四节 禁止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75

第五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78

第六节 尊重人权80

第七节 民族自决81

一、国际共同体中民族自决原则的演进81

二、民族自决原则的法律界限83

三、权利与义务84

四、民族自决原则的局限性85

第八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86

第九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它们之间协调的必要性90

第二编 国际法律标准的创制与实施97

第四章 国家作为国际法的首要主体97

第一节 传统的与新兴的国际法主体97

第二节 国家存在的开始98

第三节 承认的作用100

第四节 国家的存续与终止105

第五章 国家行为的空间界限110

第一节 概述110

第二节 领土112

一、领土取得113

二、划界:占领地保留理论113

第三节 海洋114

一、领海114

二、内水116

三、海湾117

四、毗连区118

五、专属经济区119

六、大陆架120

七、公海122

第四节 国际海底与人类共同遗产观念125

第五节 空间127

第六节 外层空间128

第七节 结论130

第六章 国家主权限制:豁免与个人的待遇132

第一节 概述132

第二节 外国国家管辖豁免133

一、理由133

二、外国国家民事管辖的限制豁免理论134

三、外国国家在涉及雇佣事项方面的豁免137

四、国际法的强行性规范(强行法)能否禁止把习惯国际法适用于管辖豁免141

五、外国国家执行豁免146

第三节 外国机关豁免149

第四节 外交代表豁免153

第五节 领事代表豁免156

第六节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内阁高级成员豁免156

第七节 特权与豁免的存续期间158

第八节 国际犯罪中的个人性豁免160

第九节 国家给予外国人及个人的待遇的限制161

第七章 其他国际法主体165

第一节 叛乱者165

第二节 特殊实体174

一、概述174

二、罗马教廷174

三、马耳他主权秩序176

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77

第三节 新的国际法主体涌现的原因179

第四节 国际组织180

第五节 民族解放运动187

第六节 个人190

一、传统的法律191

二、现代的法律192

三、个人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地位200

第三编 国际法律标准的创制与实施203

第八章 国际造法:习惯203

第一节 导论203

一、传统的法律203

二、新的趋势206

第二节 习惯207

一、概述207

二、习惯的构成要素209

三、惯行与确信在国际人道法中的作用213

四、习惯国际法规则在其产生时是否必须获得所有国家的支持215

五、国家对形成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反对216

第三节 地方性习惯国际法规则217

第四节 习惯的当前地位219

第五节 编纂222

第九章 条约226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节 “旧”法与“新”法227

第三节 缔约228

第四节 保留231

第五节 无效的理由234

第六节 解释237

第七节 终止240

第十章 其他国际法造法过程243

第一节 概述243

第二节 作为义务来源的单边行为244

第三节 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渊源246

一、国际组织做出的有拘束力的决议246

二、根据公平原则做出的司法判决248

第四节 为国家共同体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作为从属性渊源249

一、以往对一般法律原则的运用252

二、1921年时编纂一般法律原则的努力253

三、一般法律原则的当前地位257

第五节 从技术性角度并非造法的过程的影响259

一、并非基于公平原则做出的司法判决259

二、软法261

第十一章 国际法规则的等级关系:强行法的地位263

第一节 传统国际法263

第二节 强行法的出现265

第三节 强行法的形成与范围267

第四节 强制性规范的例证269

第五节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强行法方面的局限性272

第六节 习惯国际法规则对这些局限性的部分纠补272

第七节 强行法的法律效力274

第八节 国际交往中强行法的有限可靠性279

第九节 把强行法作为判决理由的国内判例与根据强行法进行的国内立法281

第十二章 国际法规则在国内制度中的实施284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284

一、对国际秩序与国内法律制度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理解284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现代变化288

第二节 有关在国内法律语境中实施国际法的国际规则290

第三节 各国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294

一、实施方式294

二、国际法规则在国内法律制度中的位阶296

三、选择纳入制度的动因297

第四节 实施方法298

一、习惯国际法298

二、条约法301

三、个人的权利与国家在实施条约中的自由裁量权308

四、国际组织所做具有拘束力决议的实施309

第五节 国家主义的观点与国际主义的观点:新趋势311

第四编 违反国际法及其后果319

第十三章 国际不法行为及其法律回应319

第一节 概述319

第二节 传统法律320

第三节 目前有关国家责任的国际法规制概况322

第四节 “普通”国家责任325

一、国家责任的必要构成条件325

二、不法行为的后果342

第五节 “加重”国家责任347

一、主要特征347

二、加重责任的逐步发展348

三、国际法委员会的态度357

四、加重责任的法律规制360

第六节 有关加重责任的条约制度与习惯法365

第七节 加重责任在目前的微弱作用367

第十四章 促进遵守国际法与防止或解决争端36

第一节 简介368

第二节 促进争端双方达成一致的传统机制369

第三节 通过做出具有拘束力的决定以解决争端的传统机制372

第四节 新的法律:概述374

第五节 和平解决争端的一般义务375

第六节 采用传统方式376

第七节 传统方式的强化与制度化379

一、强制调解或裁判379

二、日益重要的联合国机构的争端解决机制382

第八节 建立更灵活的争端预防及解决机制383

一、贸易争端的准司法强制解决383

二、国际监督385

第十五章 执行390

第一节 传统国际法390

一、概述390

二、执行措施的类型391

三、武力干涉392

四、报复394

五、战争395

第二节 “一战”后出现的新趋势396

第三节 现代国际法中国际法规则的执行397

一、反措施398

二、国内法院是否能够执行国际规则404

第四节 反报408

第五节 集体执行(即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制裁)409

一、概述409

二、制裁与尊重人权412

第五编 当代国际法问题417

第十六章 联合国的作用417

第一节 “二战”后期的宏伟设计417

第二节 联合国的目标与架构421

第三节 联合国的主要成就和失败425

一、概要425

二、维护和平与安全426

三、推动和平解决可能危及和平的争端429

四、民族自决权432

五、经济与社会合作434

六、人权437

七、裁军439

八、国际法的逐渐发展与编纂440

第四节 联合国目前的作用443

第十七章 联合国制裁和集体安全447

第一节 引言447

第二节 武力以外的措施448

一、经济制裁和其他“制裁”450

二、不承认非法情势450

三、安理会的谴责452

四、公开曝光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452

五、设立国际刑事法庭453

第三节 维和行动453

第四节 国家根据联合国授权采取的武力行动457

一、安理会在一国发动侵略时授权国家使用武力457

二、在面临和平威胁时授权国家使用武力458

三、授权使用武力以实施安理会施加的经济制裁措施459

四、“授权制度”的发展趋势460

五、“授权制度”是否已经成为习惯法462

第五节 安理会授权区域组织或其他组织使用武力462

第六节 联合国大会授权使用武力463

第七节 关于武力的新旧法律与集体安全比较464

第十八章 国家单边诉诸武力467

第一节 引言467

第二节 单独自卫468

一、概述468

二、查明事实472

三、能否接受预防性自卫?472

四、能否在预防性自卫合法化方面达成一致?479

第三节 针对武装渗透以及间接侵略的自卫481

一、通过军队或志愿兵渗透进行的入侵481

二、“间接的侵略”482

第四节 集体自卫483

第五节 使用武力保护在境外的国民484

第六节 经领土国同意进行的武装干涉488

第七节 对小规模地非法使用武力的武力报复491

第八节 在法律上是否允许诉诸武力以制止发生在国外的残暴行为494

第九节 种族和民族是否可以在自决权遭强制剥夺时诉诸武力496

第十九章 保护人权497

第一节 引言497

第二节 传统国际法498

第三节 转折点:《联合国宪章》500

第四节 国际上有关人权行动的发展趋势503

一、制定标准504

二、排除国内管辖的趋势508

三、人权义务的领土范围的扩展509

四、对遵守人权公约的监督512

五、人权、人道主义法与在国内法院的诉讼519

第五节 人权与习惯国际法521

第六节 人权对传统国际法的影响525

第七节 当前人权的作用525

第二十章 对武装冲突中暴力行为的法律限制529

第一节 引言529

第二节 战争的种类530

第三节 传统法律概述531

第四节 现代武装冲突的发展533

第五节 现代法律概述535

第六节 对国际武装冲突的现行规制537

一、战斗人员537

二、敌对行为:作战手段545

三、敌对行为:作战方法550

四、对战争受害者的保护562

五、确保战争法获得遵守的手段564

第七节 国内武装冲突的现有规制570

一、国内冲突法律规则的一般特征570

二、习惯法571

三、条约法574

第八节 法律在限制武装暴力行为中的作用576

第二十一章 国际罪行的惩处578

第一节 传统法律578

第二节 现代法律:国际罪行579

一、战争罪580

二、反人类罪583

三、种族灭绝罪588

四、酷刑罪591

五、侵略罪594

六、恐怖主义罪597

第三节 国际罪行与管辖豁免598

第四节 由国内法院提起诉讼并给予惩罚599

一、管辖权的法律基础599

二、国家实践的趋势601

第五节 由国际性法院提起诉讼并给予惩罚602

一、对国际刑事司法的强烈需求602

二、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与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立604

三、国际刑事法院606

第六节 建立所谓国际化或混合刑事法院或法庭608

第七节 国际审判的主要优点610

第八节 国际性刑事法院需要仰赖国家的合作611

第九节 困扰国际刑事程序的主要问题612

第二十二章 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反应614

第一节 引言614

第二节 在国家间层面对恐怖主义的法律反应615

第三节 针对恐怖主义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的等级关系616

第四节 针对恐怖主义的和平反应617

一、有关恐怖主义的条约617

二、联合国对参与恐怖主义行动的国家的制裁621

第五节 针对恐怖主义的武力反应623

一、法律623

二、国家实践627

第六节 在公海或国际空间中使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633

一、以色列(1973年)634

二、美国(1985年)634

三、以色列(1986年)636

第七节 结论性评论638

第二十三章 环境保护642

第一节 传统法律642

第二节 工业和技术的新发展647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现行规制648

一、一般原则650

二、“软法”文件中规定的一般指南653

三、条约655

四、促进或保证遵守环境规则的机制656

第四节 职司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660

第五节 因损害环境而导致的国家责任和民事责任661

一、国家责任661

二、民事责任664

第六节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666

第二十四章 缩小南北差距的法律尝试669

第一节 殖民关系669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671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经济需求673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需求及采取的法律战略674

第五节 国际共同体的行动:概述677

第六节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678

一、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680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81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683

第七节 为促进发展而进行的多边合作689

一、在联合国体制内进行的技术合作690

二、财政合作694

第八节 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695

一、传统法律及其面临的挑战695

二、打破法律僵局的新机制697

第九节 初步结论699

译作分工7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