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普演讲能力培训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普演讲能力培训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981346.jpg)
- 张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86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演讲-技术培训-教材;健康-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普演讲能力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健康科普人际传播能力结构模型1
第一节 健康科普演讲与人际传播2
一、健康科普演讲2
二、人际传播2
三、健康科普人际传播的特性4
四、健康科普人际传播的形式5
五、健康科普人际传播需求与现状5
第二节 人际传播能力7
一、从“触龙说赵太后”看人际传播能力7
二、人际传播能力8
三、浅析:触龙为什么会成功影响赵太后11
第三节 健康科普人际传播能力模型15
一、态度16
二、知识结构18
三、技能18
四、社会角色、地位19
五、特质19
六、动机19
第2章 健康科普演讲能力三循环培训模式20
第一节 培训对象20
第二节 面向一线科普工作者的培训21
一、培训目的21
二、内容及方法21
三、培训形式、方式21
四、培训流程21
五、培训要求22
六、培训日程23
七、教材24
八、涉及人员24
九、其他24
第三节 师资培训25
一、培训目的25
二、培训内容25
三、培训日程25
四、教材26
第四节 培训流程设计说明27
一、培训和教育的区别27
二、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29
第五节 培训效果评估30
一、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30
二、柯氏四级培训评估在培训模式中的应用30
第3章 培训模式需要把握的关键点33
第一节 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33
第二节 如何营(创)造希望的“氛围”35
一、从“线性教育”到“立体指导”35
二、参与者应有的心态和秉持的原则36
三、打造学习型团队36
四、实用一实效的针对性原则与启发教学相长参与性相统一37
第三节 培训实施38
一、执行专家:培训主持人38
二、培训专家41
三、教练组42
第四节 培训点评44
一、点评什么44
二、如何点评46
三、如何面对点评48
四、点评实例参考49
五、完整案例点评58
第4章 模式涉及的主要人际传播方法64
第一节 沟通和人际传播64
第二节 沟通的渠道65
一、语言的沟通渠道65
二、肢体语言的沟通65
第三节 沟通全方位66
一、向内的沟通=自己66
二、向上的沟通=上级66
三、横向沟通=同龄人(同级)67
四、向下的沟通=下级67
五、逆向沟通=反对者67
六、向外沟通=公众68
第四节 沟通的基本技巧69
一、准确表达自我的技能69
二、倾听及技巧70
第5章 模式涉及的主要培训方法73
第一节 常用的培训方法及分类73
第二节 “健康科普演讲能力三循环培训模式”涉及的主要学习方法75
一、培训模式涉及的主要参与式培训方法76
二、示范(专家示范、学员演练、影视资料学习)76
三、专家讲授77
第6章 教育理论在模式中的应用79
第一节 “学习圈”理论79
一、任何学习过程都遵循“学习圈”79
二、“学习圈”理论强调重视“学习风格”的差异81
三、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的效率高81
四、“学习圈”理论与“健康科普演讲能力三循环培训模式”81
第二节 其他成人教育理论83
一、“成人教育学”理论83
二、基于情境的成人学习84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和“自我导向”的阶段模型84
第三节 学员学习准备度86
一、学习准备度的评估方法86
二、如何为不同学习准备度的学员合理安排师资89
第四节 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91
一、认知风格模型92
二、学习风格模型93
三、对培训工作的启发97
四、测定自己的学习风格98
第7章 专家谈健康教育与科普能力(实录)99
第一节 “从看病难”到“得病难”(洪昭光)99
第二节 从“想不快乐都不行”谈健康科普写作与演讲(赵仲龙)103
一、想不快乐都不行103
二、科普创作、科普讲演106
三、轻阅读与浅写作109
四、科普创作与“烤蛋糕”112
五、“三贴近”指导科普创作112
六、不知道、应该知道、希望知道113
七、创作经验:科学人文成为科普作品的“亮点”113
第三节 如何准备一场健康科普演讲(黄建始)115
一、健康教育与科普能力要解决的基础问题115
二、准备和讲授一堂健康科普课117
第四节 浅谈健康科普演讲(刘玄重)136
一、生活方式疾病超级大国136
二、知、信、行139
三、信、达、雅、精、进、平139
第五节 基层健康教育实践(张超)149
一、出发点:普及健康知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149
二、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内容150
三、工作开展的形式、受众人群的变迁151
四、体会152
五、发现问题154
参考文献159
附录A 本书插图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