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
  • 杨永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95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61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887页
  • 主题词: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血管疾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3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3

第一节 动脉壁的正常结构3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病理改变4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11

第一节 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2

第二节 新显现的危险因素16

第三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22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28

第一节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30

第二节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35

第三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状况38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0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53

第一节 血栓形成学说53

第二节 炎症学说54

第三节 脂质浸润学说56

第四节 单克隆学说58

第五节 损伤反应学说59

第六节 氧化学说60

第七节 剪切应力学说62

第八节 免疫学说63

第九节 干细胞学说64

第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68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68

第二节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79

第三节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82

第四节 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87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87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分型88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91

第一节 概述91

第二节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92

第三节 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94

第四节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99

第五节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102

第六节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103

第七节 炎症与动脉瘤105

第八节 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106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112

第一节 辅助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112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114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118

第四节 待定抗原与动脉粥样硬化121

第五节 调节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123

第六节 自然杀伤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125

第七节 展望127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129

第一节 概述12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132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多态性136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标志物139

第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遗传因素144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学基础144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易感因素和非易感因素148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DNA表观遗传学修饰156

第四节 绘制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图谱的障碍159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学的临床应用162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166

第一节 防治的可能性和时机166

第二节 几种基本防治策略及实施要点168

第三节 政策层面的思考174

第二篇 临床篇179

第十一章 稳定型心绞痛179

第一节 定义及流行病学179

第二节 病理生理机制179

第三节 临床诊断与危险分层180

第四节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187

第十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202

第一节 定义和发病机制202

第二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性评估204

第三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213

第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235

第一节 概述235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3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239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248

第十四章 冠心病影像学诊断269

第一节 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269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273

第三节 心血管造影276

第四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281

第五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285

第六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290

第七节 冠心病的核素诊断305

第十五章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318

第一节 血脂的实验室检测318

第二节 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331

第三节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合理选择与应用342

第十六章 脑血管疾病348

第一节 概述348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2

第三节 脑梗死367

第四节 脑出血374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378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381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384

第八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389

第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395

第一节 动脉闭塞性肢体缺血395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400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403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406

第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411

第一节 缺血性肾病41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412

第三节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423

第十九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428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428

第二节 糖尿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430

第三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440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防治446

第二十章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454

第一节 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454

第二节 高血压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456

第三节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459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血压变化对粥样病变的影响466

第二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47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的干预模式472

第二节 一级预防474

第三节 二级预防486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脂治疗491

第一节 调脂治疗的重要性491

第二节 调脂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493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调脂治疗的目标496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498

第五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501

第二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治疗510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基本理论510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512

第三节 抗凝药物517

第四节 溶栓药物518

第二十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外科治疗522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522

第二节 冠状动脉外科发展简史523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24

第四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2

第五节 冠心病心脏并发症的外科治疗535

第六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处理537

第二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541

第一节 心绞痛541

第二节 心肌梗死547

第三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55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555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560

第六节 高脂血症564

第三篇 专题篇573

第二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机制573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573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发生机制577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583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587

第二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斑块消退589

第一节 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589

第二节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机制591

第三节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策略594

第四节 目前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96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597

第二十八章 血管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600

第一节 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与病理改变600

第二节 血管重塑的测量与分析601

第三节 影响血管重塑的因素602

第四节 调节血管重塑的主要信号分子及通路606

第五节 血管重塑的药物干预608

第六节 血管重塑的基因治疗609

第二十九章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612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力学环境612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614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622

第四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624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重建的影响626

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629

第三十章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634

第一节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634

第二节 参与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主要物质637

第三节 细胞内胆固醇流动的通路651

第三十一章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治疗657

第一节 概述657

第二节 血管壁活性氧产生来源及抗氧化物658

第三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662

第四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基因表达的影响665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676

第六节 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基因治疗试验681

第七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685

第三十二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698

第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调节698

第二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流行病学701

第三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学703

第四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706

第五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防治715

第三十三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722

第一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流行病学722

第二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特点730

第三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诊断737

第四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740

第三十四章 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746

第一节 干细胞的生理功能746

第二节 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757

第三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763

第一节 载脂蛋白基因及其多态性765

第二节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768

第三节 研究较少的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773

第四节 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基因多态性774

第三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研究780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781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基因转移784

第三节 遗传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788

第四节 复合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789

第五节 获得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793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796

第三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80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相关生物标志物800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生物标志物813

第三节 血管活性肽系统820

第三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模型825

第一节 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826

第二节 人工培育的自然缺陷动物830

第三节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辅助方法83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832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835

第六节 泡沫细胞模型836

第三十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842

第一节 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以及斑块破裂的判定标准842

第二节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842

中文索引848

英文索引8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