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育辨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育辨正
  • 李廷扬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0865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美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育辨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上篇:驳论3

第一章 “审美教育”论3

第一节 审美教育说的疑义3

一、审美须有客观标准4

二、流行并不代表科学6

三、权威并非等于真理7

第二节 审美教育说的错位11

一、概念外延不清11

(一)美育≠美感教育11

(二)美育≠美学普及12

(三)普通教育<美育12

(四)美育>审美教育13

二、认识多可商榷13

(一)美育的性质怎样定位13

(二)美育的价值如何选择14

(三)美育的手段岂止审美14

(四)美育的目标重心何在15

第三节 余论17

第二章 “情感教育”论22

第一节 情育说的理论依据22

一、西方的审美教育观22

二、中国的情感教育说24

第二节 情育说的理论困窘25

一、情育说难以为美育争取独立25

二、对情育的限定依然值得怀疑28

(一)审美情感源自于功利29

(二)审美情感要合乎道德30

(三)审美情感离不开认识31

(四)审美情感更基于实践33

第三节 情育和美育的差别35

一、性质有本末之分35

二、地位有高低之别37

三、作用有大小之异39

第三章 “感性教育”论41

第一节 感性教育说的缘起41

第二节 感性说的理论误区42

一、研究对象不明42

(一)感性≠美感42

(二)美感≠美43

(三)容易造成误会43

二、科学关系不明44

(一)感觉学≠感性认识论44

(二)美学≠感性认识论44

第三节 感性说的理论剖析45

一、美丑失去了客观标准46

二、美与认识之间具有或然性47

(一)美(完善)≠感性认识47

(二)美并非“低级认识方式”49

三、“美识”与“美感”的区别51

(一)作用方向及其结果不同51

(二)内容及其范围大小不同51

(三)性质及其实践关系不同5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美育的实践性52

一、理性和感性的辨证关系52

二、美育实践的真谛在创美53

三、结论54

第四章 “艺术教育”论56

第一节 艺术教育说的成因56

一、艺术原因56

二、理论原因57

(一)美学即艺术哲学58

(二)艺术美高于自然美58

(三)美的本质在于心灵的自由59

(四)艺术美涵盖自然美60

(五)美于自然科学难以定性60

第二节 美的艺术哲学评析61

一、头足倒立的美学辩证法62

(一)精神理念是第一性的62

(二)美的程度决定于理念显现的程度63

(三)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63

(四)艺术美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64

(五)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65

(六)艺术的消亡67

二、黑格尔美学的几点启示67

(一)珍视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主观能动性67

(二)坚持艺术、美学的辩证唯物论68

第三节 美育与美的规律69

一、美的规律是普遍规律69

二、美的规律是客观规律70

(一)精神产品是客观存在70

(二)思维本身也是客观的71

(三)自然是美的物质基础71

三、美育规律≠美的规律≠艺术规律73

(一)美育规律是美的特殊规律73

(二)美育高于艺术教育73

(三)美育≠教育艺术76

第五章 “美学普及”论79

第一节 美学处境的尴尬80

一、美学难代美育80

二、生活冷遇美学80

三、美学避丑而逃81

第二节 美学普及说的盲点83

一、忽视美育的复杂性83

二、看轻美育的艰巨性84

(一)美育亟需美学的正确导向84

(二)美育面临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85

(三)美育受到应试教育的顽强抵抗87

三、忘记美育的实践性93

(一)美育与美学普及的根本区别93

(二)美学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实践94

(三)求美能力的达成更需要实践95

(四)美育必须重视教育自身的美化96

第三节 美学普及说的误导97

一、导向对美育的误解97

二、导向对书本的死教97

三、导向对书本的死读98

第六章 “美育取消”论99

第一节 一个尖锐严峻的问题99

一、问题的提出100

二、美育来之不易100

三、问题值得深思101

(一)美育=资产阶级教育吗101

(二)如何理解党的教育方针101

(三)中国教育是“5-2=3”吗101

第二节 劳育是无产阶级美育的存在方式102

一、“劳动”的历史意义102

(一)劳动的本质是创造102

(二)劳动与剥削的阶级对立103

(三)消灭异化是无产阶级的美质所在103

二、“劳动”与教育的关系103

(一)劳动教育是无产阶级教育的本质和表征103

(二)劳动创造是无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和手段104

(三)劳动实践是无产阶级教育的动力和标准104

第三节 美育是无产阶级教育的理想境界105

一、“五育”结构的层次性105

二、美育理想的实践性106

三、美育关联着人的异化和美化107

四、革命导师为何未论及美育108

(一)美是不言自明的现象108

(二)美育须靠实践的创造110

五、重提美育的意义110

(一)有助于明确教育的指导思想110

(二)有助于明确教育的性质和特征111

(三)有助于在教育中识别真假马列主义111

(四)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111

(五)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112

第四节 关于美育与教育的几点认识113

一、“美育”优于“教育”114

二、美就渗透在教育实践中115

三、美育是检验教育的最高标准115

四、正确看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116

第七章 “德育辅助”论118

第一节 “德育辅助”说的历史渊源118

一、中国古典哲学的特点119

(一)重“道”的宇宙观119

(二)重“德”的人生观129

二、封建正统的重德文化137

(一)正确看待儒家文化137

(二)重德文化的局限139

(三)传统教育的弊病142

第二节 德育辅助说的现代问题152

一、两种美学的教育冲击152

二、“以美为美”的教育根据153

三、美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155

(一)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同155

(二)教育的地位和功能悬殊156

(三)教育之目的和手段有别157

(四)表现的内容和形式相异160

(五)运行的过程和方法迥然162

第三节 结语165

下篇:正论169

第八章 “美育形式”说169

第一节 美育的形式和地位169

一、美育形式的内涵和意义169

二、美育的教育地位及功能171

第二节 美育形式说的理论基础172

一、关于什么是美172

(一)美学的教育学视点172

(二)美学的实践论基础172

(三)美的定义和分类175

二、关于对审美的认识178

(一)审美活动的性质178

(二)审美活动的类型179

(三)审美的心理因素180

第三节 教育中的立美方法182

一、立美教育的中介形式182

(一)善的形式合乎真的内容182

(二)真的形式合乎善的内容182

(三)立美教育方法的系统化183

二、立美教育的功能184

(一)操作完形的例子184

(二)操作完形的美质185

(三)操作完形的力量186

三、立美教育的过程分析186

(一)“以美引真”的育人机制187

(二)“理性直观”的智能结构189

第四节 立美教育与教育改革191

一、教育的立美与异化191

二、立美与中小学课程建设192

三、立美教育的重要启示193

(一)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193

(二)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194

(三)有关教育异化的问题197

(四)美育形式说的主要缺陷201

第九章 “教育境界”说202

第一节 教育境界说的贡献202

一、旧美育观的缺陷203

(一)美育实施的范围狭窄203

(二)教育与生活失去界限203

(三)美育与诸育关系错位205

(四)美育仅仅是借美育人206

二、新美育观的实质207

(一)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实践208

(二)美的规律是实践的规律210

(三)教育必须遵循美的规律213

三、美育自身的规律215

(一)美育规律的提出215

(二)教育特殊在哪里216

(三)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16

(四)美育规律的呈现217

(五)教育美的层次性218

第二节 教育境界说的拓展220

一、融合式教育:把普通教育转化成美的教育220

(一)灌输式教育221

(二)园丁式教育223

(三)融合式教育225

二、美学教育观:世界观水平的研究与设想227

(一)文化与教育的三种境界227

(二)美育研究的三种水平234

(三)美育实践的三种表现形态238

第三节 结语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