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易与饮食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周易与饮食文化
  • 王子辉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6604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周易与饮食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周易》研究与应用1

一、当代易学研究的方向和特征3

二、易学饮食烹饪学课题的产生4

第二节 《周易》直言饮食烹饪5

一、反映中国古代饮食烹饪名物制度5

二、提示古代中国饮食烹饪基本义理6

第三节 易学思维与饮食烹饪11

一、变易思维12

二、相成思维13

三、整体思维15

第四节 中和观与饮食烹饪17

一、中和观的缘起与形成17

二、“中和”的内涵与境界18

三、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19

四、“中和”观是饮食文化的灵魂20

第二章 生生之谓易与民以食为天22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的要义22

一、食为人之大欲23

二、食为立国之本23

三、烹调中的治国之道24

四、食为中国礼仪之源25

五、食为八政之首25

第二节 民以食为天的展现26

一、体现为人生乐事之一26

二、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28

三、体现为中医药的首选29

四、体现了他律文化模式30

五、体现于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31

第三节 生命的哲学32

一、重生、爱人和珍生33

二、效法天道与修身养性34

第三章 阴阳平衡与饮食养生37

第一节 膳食平衡38

一、有中国特色的膳食结构38

二、正餐食物品类组配格局41

三、菜肴荤素和主副食结合模式43

第二节 食饮有节45

一、节饮食与人体健康46

二、节饮食的三个层次47

第三节 药食合一49

一、药食合一的功用50

二、药食合一的原则50

三、药食合一的方法52

第四节 四时调制53

一、顺乎自然 享受自然53

二、顺应时令 健康体魄55

三、顺乎节气 融情和睦56

第四章 水火相济与鼎中之变58

第一节 水火相济的源流59

一、从灶坑到陶鼎59

二、从草籽到五谷60

三、水在火上61

第二节 水火相济的原理61

一、鼎中之变 精妙微纤62

二、火之为纪 时疾时徐63

第三节 鼎中之变的相济67

一、水煮法中的相济68

二、气蒸法中的相济69

三、油炒法中的相济71

第五章 阴阳五行与五味调和74

第一节 五行与五味及人体的关系75

一、五行之间相生相克75

二、五行与五味相互对应76

三、五味与五脏相因相通77

四、五行与季节食物相和77

第二节 五味的内涵与外延79

一、五味的分析80

二、鲜香的价值82

三、气味与味道84

第三节 五味调和的基本准则86

一、因物而施86

二、适口者珍87

三、谨和五味89

四、寄至味于淡泊90

第四节 味道美化之道92

一、祛除恶味93

二、发扬美味94

三、创制新味95

第六章 和与同异与风味流派97

第一节 同中求异与风味分野99

一、同嗜、差异与风味100

二、烹饪风格与流派的内涵101

三、烹饪风味流派的展示104

第二节 异中求同与包容融合106

一、在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107

二、和与同异在饮食中的实施108

三、异地发展与双向选择110

四、取长补短 互相融合111

第三节 中国风味流派的成因与沿革120

一、地方风味形成的因素120

二、风味流派的沿革与展望122

第七章 持中守正与酒道酒德126

第一节 酒文化的基本内涵127

一、酒的制作酿造127

二、酒的礼仪习俗129

三、酒对文化的影响130

第二节 酒的社会功能与地位133

一、酒是中国“礼”的特异表征134

二、酒是喜怒哀乐的伙伴135

三、酒是双重意义的文化符号136

第三节 酒道酒德的核心原则137

一、味——和五味以调口138

二、度——适度而养生138

三、节——节饮以制欲139

四、范——规范与风范139

第四节 中国酒道的审美观141

一、时间的选择141

二、环境的布置143

三、酒伴的挑选143

四、佐酒的菜肴144

五、酒中的妙趣145

第八章 保生尽年与饮茶之道147

第一节 陆羽《茶经》的鼎形风炉148

一、鼎形风炉的卦象148

二、鼎形风炉的象数149

第二节 茶的自然属性与功用150

一、历史上茶的养生性能151

二、茶性与功用的新发现153

第三节 中国茶道精神155

一、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156

二、德博而化的人道思想157

三、怡性养情的养生意义158

四、立于礼仪的茶艺修养160

五、理解沟通的人际内涵162

第四节 中国茶文化的涵濡与传布163

一、民族和睦的凝聚力163

二、人类文化传布的天使164

第九章 立人之道与饮食礼仪167

第一节 饮食礼仪起始缘由169

一、夫礼之初 始于饮食169

二、周公制礼与孔子克己复礼170

第二节 古代食礼展现范围171

一、祭神祀祖171

二、重教养老172

三、宫廷燕享173

四、官场酬酢173

五、百业帮会174

六、民间交际175

第三节 食礼规范遵循原则175

一、序——循序渐进176

二、度——节制有度176

三、时——因时而行177

第四节 饮食礼仪伦理内核178

一、君臣上下 非礼不定178

二、长幼尊卑 以长为先180

三、尊让恭敬 饮德食和182

第十章 和谐统一与饮食审美185

第一节 生理审美186

一、色之和187

二、形之和188

三、香之和189

四、味之和190

五、质之和192

第二节 身心审美195

第三节 艺术审美196

一、美食与美器之和197

二、美食与美乐之和198

三、美食与美文之和200

四、美食与美境之和203

第四节 道化审美204

一、美食与联想之和205

二、美食与回味之和206

三、美食与境界之和207

第十一章 象辞论理财与餐饮经营学210

第一节 易学之理与餐饮经营理念211

一、小本生意 养精蓄锐211

二、依附之术 顺从顾客212

三、随之有道 见机而行214

四、履危知惧 风险意识215

五、形散神聚 多元经营216

六、丰盛光大 富而有仁217

第二节 易学思维与餐饮经营规律218

一、象数思维 标准规范219

二、变易思维 发展变化220

三、五行思维 公平竞争221

四、经卦思维 各显神通222

五、太极思维 整体驾驭223

六、阴阳思维 协调统一224

第三节 八卦象意与餐饮经营原则224

一、乾卦与目标计划原则225

二、坎卦与奋斗不止原则226

三、艮卦与稳扎稳打原则226

四、震卦与化险为夷原则227

五、巽卦与以屈求伸原则228

六、离卦与社会奉献原则229

七、坤卦与忠诚厚道原则230

八、兑卦与愉悦和合原则231

第十二章 阴阳说治国与餐饮管理学232

第一节 易象启示餐饮管理理念233

一、乾健坤柔 儒商儒厨234

二、财以聚人 尚贤用贤236

三、治财理企 礼法兼备237

四、童蒙求我 人性理念238

第二节 易数显示餐饮管理模式239

一、雷声轰鸣 敬佩威严239

二、和同于人 团队精神241

三、甘节控制 质量管理242

四、舟楫顺水 诚信之德244

五、阴盛阳衰 退守待变245

第三节 易理揭示餐饮管理规律246

一、否极泰来 柳暗花明246

二、满而不溢 盈而益谦248

三、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249

四、功成名就 安而不逸250

五、壮志未酬 慎始慎终252

第十三章 余论——周易研究与饮食文化的反思254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反思255

一、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态势256

二、饮食文化发展的特征258

三、弘扬饮食文化的思路260

第二节 关于饮食资源的反思263

一、饮食资源与生态现状264

二、天人合一与人伦道德266

三、合理开发利用 保持生态平衡267

第三节 未来全球饮食文化发展的反思269

一、中西文化之争269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271

三、对中国菜诘疑的诘疑273

四、未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位275

参考文献278

后记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