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绩效评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绩效评估
  • 王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971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绩效评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选题背景1

1.1.2研究意义8

1.2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9

1.2.1研究目标9

1.2.2研究方法10

1.3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11

1.3.1研究内容11

1.3.2主要贡献14

2文献综述15

2.1中国碳排放与碳强度的研究现状15

2.1.1中国碳排放的研究现状16

2.1.2中国碳强度的研究现状20

2.2有关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研究22

2.3本章小结23

3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选择25

3.1相关文献综述26

3.2模型构建与动态最优化问题求解28

3.2.1基本模型构建29

3.2.2动态最优化问题求解32

3.3经济低碳转型的特征分析37

3.3.1能源结构调整的特征37

3.3.2能源强度变动的特征38

3.3.3碳强度变动的特征38

3.3.4关键经济变量的增长率41

3.4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政策选择43

3.4.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的政策措施43

3.4.2本书将评估的政策措施46

3.5本章小结46

4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评估48

4.1模型构建49

4.1.1四因素分解模型49

4.1.2两因素分解模型52

4.2数据处理53

4.2.1各省区CO2排放量的估算53

4.2.2各省区经济数据的处理55

4.2.3碳强度数据的可靠性说明56

4.3模型计算结果分析60

4.3.1碳强度年度变动的省区分解60

4.3.2碳强度在2008年相对于1997年变动的省区分解62

4.4本章小结70

5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72

5.1能源消费需求模型构建72

5.1.1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73

5.1.2能源消费需求模型建立75

5.2能源消费需求预测79

5.2.1协整方程中各解释变量的长期趋势预测和设定80

5.2.2能源消费需求预测83

5.3能源消费结构预测84

5.3.1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85

5.3.2确定转移概率矩阵87

5.3.3无规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88

5.3.4有规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89

5.3.5既有规划约束又有石油消费比例目标引导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90

5.4碳强度预测93

5.4.1各情景中的碳排放量估算93

5.4.2各情景中的碳强度预测94

5.5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95

5.5.1对中国碳强度历史的分析95

5.5.2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96

5.6本章小结98

6提高能源效率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00

6.1贡献潜力评估模型的构建100

6.2提高能源效率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测算103

6.3测算能源与环境效率提高潜力的模型构建106

6.3.1能源环境DEA模型的构建107

6.3.2能源环境DEA窗口模型的构建113

6.4各省区能源与环境效率提高的潜力测算116

6.4.1数据来源和处理情况说明116

6.4.2时间序列上不可比的能源环境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120

6.4.3时间序列上可比的能源环境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130

6.5本章小结146

7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行业技术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49

7.1模型构建151

7.1.1投入产出基本模型151

7.1.2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碳强度计算模型152

7.1.3全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能源效率及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153

7.2数据处理155

7.3计算结果分析158

7.3.1行业碳排放量及行业碳强度分析158

7.3.2全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的弹性分析160

7.3.3全国碳强度对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分析161

7.3.4全国碳强度的燃料利用效率弹性分析162

7.3.5全国碳强度对居民节能程度的弹性分析164

7.3.6对所有弹性的排序分析165

7.4三种措施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65

7.4.1调整产业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65

7.4.2提高行业技术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70

7.4.3居民生活节能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174

7.5本章小结176

8调节最终需求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分析178

8.1最终需求导致碳排放的测算模型178

8.2数据处理181

8.3模型计算结果分析181

8.3.1产品最终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分析182

8.3.2农村居民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分析186

8.3.3城镇居民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分析191

8.3.4固定资本形成导致的碳排放分析193

8.3.5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分析194

8.4调节最终需求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分析198

8.4.1引导居民消费模式转变的贡献潜力分析198

8.4.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贡献潜力分析202

8.4.3调整出口结构的贡献潜力分析204

8.5本章小结206

9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208

9.1研究结论208

9.1.1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结论208

9.1.2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评估结果209

9.1.3优化能源结构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210

9.1.4提高能源效率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212

9.1.5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行业技术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213

9.1.6调节最终需求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214

9.2研究展望215

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