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发展与教学设计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课程发展与教学设计论
  • 王文科,王智弘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5862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程发展与教学设计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课程与教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篇3

第1章 绪论:课程/教学的相关概念3

第一节 研究课程/教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4

第二节 课程的概念8

第三节 课程计画、课程设计、课程编制与课程发展17

第四节 课程相关概念分析23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31

讨论问题37

第2章 课程/教学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39

第一节 课程/教学与文化背景40

第二节 核心价值演化而成的传统、新兴价值观42

第三节 价值取向理论44

第四节 课程/教学的社会学基础45

讨论问题50

第3章 课程/教学的哲学基础51

第一节 可欲的教育目的与课程/教学52

第二节 知识与课程/教学57

第三节 教育哲学派别与课程/教学63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与课程/教学66

讨论问题77

第4章 课程/教学的心理学基础79

第一节 行为学派与课程/教学(以史金纳、盖聂的观点为例)81

第二节 认知学派与课程/教学(以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郭尔堡为例)83

第三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发展任务说、多元智力论与课程/教学(以艾里克逊、哈维赫斯特和Gardner为例)90

第四节 人文主义心理学与课程/教学(以马斯洛、罗杰斯、辜姆慈为例)94

第五节 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96

讨论问题121

贰、课程发展篇125

第5章 课程理论125

第一节 课程理论的性质与功能126

第二节 课程理论的类型129

第三节 结构取向理论132

第四节 价值取向理论135

第五节 内容取向理论139

第六节 过程取向理论149

讨论问题160

第6章 课程设计(一)161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62

第二节 课程编制的科学方法171

第三节 目标模式及其变型175

第四节 塔芭模式188

第五节 瓦克的自然模式190

第六节 龙崔利的技术模式193

第七节 过程模式195

第八节 欧利瓦模式198

第九节 情境模式201

第十节 许瓦布的实用折衷模式206

第十一节 傅雷叶的解放模式209

第十二节 我国过去课程设计的模式回顾213

讨论问题252

第7章 课程设计(二)253

第一节 为障碍者提供学习服务的课程设计254

第二节 资优与特殊才能者的课程设计模式264

讨论问题291

第8章 课程评鉴293

第一节 课程评鉴的起源与发展294

第二节 课程评鉴的意义与形式295

第三节 课程评鉴的主要模式301

第四节 课程发展架构的评鉴328

第五节 课程评鉴与政治337

第六节 评估与课程339

讨论问题364

参、教学设计篇367

第9章 教学理论367

第一节 史金纳的编序教学论368

第二节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371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论373

第四节 盖聂的学习与教学事件论374

第五节 布鲁姆的精熟学习论382

第六节 两位蒋逊以及史雷文的合作学习论386

第七节 开勒的个别化教学制390

第八节 后设认知的学习策略论393

讨论问题420

第10章 教学设计(一)421

第一节 教学目的与目标423

第二节 教学策略436

讨论问题450

第11章 教学设计(二)451

第一节 发问策略452

第二节 教室管理策略460

讨论问题477

第12章 教学评量479

第一节 教学评量的目标481

第二节 评量的策略(或形式)483

第三节 评量学生成就的题型489

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与信度495

第五节 标准化测验498

第六节 课程本位评估与动态评估500

第七节 实作评量与档案评量505

讨论问题511

肆、课程与教学研究篇513

第13章 课程/教学研究513

第一节 课程/教学研究的典范517

第二节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差异518

第三节 量的研究的特征与方法521

第四节 质的研究的特征与方法526

第五节 行动研究法532

第六节 课程研究的方向536

第七节 潜在课程研究541

第八节 教学研究的模式与方向551

讨论问题567

参考书目569

中文部分569

英文部分573

索引605

姓名部分(英汉对照)605

主题部分(Ⅰ)(英汉对照)613

主题部分(Ⅱ)(汉英对照)6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