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泥工艺学 重排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泥工艺学 重排本
  • 沈威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045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泥工艺学 重排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胶凝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

二、胶凝材料发展简史1

三、水泥的定义和分类2

四、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

五、水泥工业发展概况3

第二章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6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标准6

一、国家标准6

二、世界各国标准概况8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10

一、生产方法10

二、湿法窑的改造12

第三节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12

第三章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16

第一节 熟料的矿物组成16

一、硅酸三钙17

二、硅酸二钙19

三、中间相21

四、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23

第二节 熟料的率值24

第三节 熟料矿物组成的计算28

一、石灰饱和系数法29

二、鲍格(R.H.Bogue)法30

第四章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配料计算32

第一节 原料32

一、石灰质原料32

二、粘土质原料34

三、校正原料37

第二节 水泥生料的易烧性38

第三节 熟料组成的选择40

一、水泥品种40

二、原料品质40

三、燃料品质41

四、生料成分的均匀性41

五、窑型与规格42

六、生料的易烧性43

第四节 配料计算43

一、尝试误差法45

二、用微机计算48

第五章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52

第一节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54

一、干燥与脱水54

二、碳酸盐分解55

三、固相反应59

四、液相和熟料的烧结62

五、熟料的冷却68

六、熟料形成的热化学70

第二节 微量元素和矿化剂对熟料煅烧和质量的影响72

一、氟化钙72

二、硫化物74

三、复合矿化剂75

四、碱77

五、氧化镁78

六、氧化钛和氧化磷78

七、其它微量元素79

第三节 回转窑内的煅烧79

一、回转窑内物料流速和窑的煅烧特点79

二、影响回转窑产量、质量和消耗的主要因素82

三、降低热耗、提高热效率的措施85

第四节 立波尔窑、悬浮预热器窑和窑外分解窑内的煅烧89

一、立波尔窑89

二、悬浮预热器窑90

三、窑外分解窑96

四、低温发电109

第五节 熟料冷却机110

第六节 立窑内的煅烧111

一、机械化立窑的结构112

二、立窑煅烧过程及其特点113

三、立窑规格——高径比(H/D及其发展)114

四、立窑的煅烧速度和燃烧速度115

五、立窑的送风方式116

六、立窑的煅烧方法116

七、生料成球和配煤118

八、立窑的闭门操作与自动化121

九、提高立窑产质量,降低消耗的途径122

第七节 煅烧新技术的研究123

一、旋风烧成法124

二、沸腾烧成法124

三、其它的物料加热方法125

第八节 窑用耐火材料125

第六章 粉磨工艺132

第一节 粉磨物料的性质132

第二节 粉磨细度和入磨物料粒度135

一、入磨物料粒度135

二、生料粉磨细度135

三、水泥粉磨细度136

四、水泥、生料的颗粒分布137

第三节 粉磨系统和粉磨设备138

一、粉磨系统138

二、生料粉磨系统139

三、水泥粉磨系统142

第四节 提高粉磨系统产量、质量,降低消耗的主要途径144

一、粉磨设备的大型化144

二、喂料的均匀性、入磨物料的温度与水分145

三、助磨剂146

四、粉磨系统有关工艺技术参数的影响147

五、粉磨系统的新技术151

第七章 生产控制与均化156

第一节 石灰石、粘土矿山的控制156

第二节原、燃料的预均化和控制156

第三节 生料的均化和控制158

第四节 熟料和水泥的质量控制159

第五节 生产控制的自动化163

一、粉磨系统的自动控制163

二、窑系统的控制166

第八章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169

第一节 熟料矿物的水化169

一、硅酸三钙169

二、硅酸二钙172

三、铝酸三钙172

四、铁相固溶体175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176

第三节 水化速率179

一、熟料矿物的水化速率179

二、细度和水灰比的影响181

三、温度与水化速率的关系181

第四节 硬化水泥浆体182

一、浆体结构的形成和发展182

二、C—S—H凝胶185

三、氢氧化钙188

四、钙矾石189

五、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及其固溶体190

六、孔及其结构特征191

七、水及其存在形式194

第九章 硅酸盐水泥的性能197

第一节 凝结时间197

一、凝结速度197

二、石膏的作用及掺量的决定199

三、假凝现象200

四、调凝外加剂201

第二节 强度203

一、浆体组成和强度的关系203

二、熟料矿物组成的作用204

三、水灰比、水化程度对强度的影响206

四、温度和压力的效应208

第三节 体积变化210

一、体积安定性210

二、化学减缩211

三、湿胀干缩212

四、碳化收缩214

第四节 水化热215

第五节 粉磨细度217

第十章 硅酸盐水泥的耐久性220

第一节 抗渗性220

第二节 抗冻性222

第三节 环境介质的侵蚀224

一、浆体组分的溶解和浸析225

二、离子交换反应226

三、形成膨胀性产物227

四、侵蚀作用的复合及其判别228

第四节 碱-集料反应230

第五节 耐久性的改善途径232

一、提高密实性、改善孔结构232

二、改变熟料矿物组成233

三、掺加混合材料234

四、表层处理或涂覆235

第十一章 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237

第一节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237

一、天然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237

二、人工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237

第二节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活性检定239

第三节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40

一、火山灰水泥的配制240

二、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硬化240

三、火山灰水泥的性质和用途241

四、石灰火山灰质水泥242

第四节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43

一、粉煤灰243

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44

第五节 沸腾炉渣水泥246

第十二章 高炉矿渣和矿渣水泥248

第一节 粒化高炉矿渣248

一、高炉矿渣的形成和分类248

二、高炉矿渣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248

三、矿渣质量的评定252

四、矿渣的粒化253

第二节 矿渣硅酸盐水泥253

一、矿渣水泥的生产254

二、矿渣水泥的水化和硬化255

三、矿渣水泥的性质和用途256

第三节 石膏矿渣水泥257

一、石膏矿渣水泥的生产257

二、石膏矿渣水泥的性质和应用258

第四节 用钢铁工业渣配制的其他无熟料水泥259

一、碱-矿渣水泥259

二、钢渣水泥260

三、化铁炉渣水泥261

第十三章 高铝水泥262

第一节 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262

一、矿物组成262

二、化学组成263

第二节 高铝水泥的生产264

一、原料264

二、配料计算265

三、高铝水泥的生产方法267

第三节 高铝水泥的水化和硬化268

第四节 高铝水泥的水化产物、孔隙率和强度间的关系269

第五节 高铝水泥的性质272

一、密度、容积密度272

二、细度272

三、凝结时间272

四、强度272

五、水化热274

六、耐蚀性274

七、耐热性274

第六节 快硬高强铝酸盐水泥275

第七节 低钙铝酸盐水泥与耐火混凝土277

第十四章 特种水泥279

第一节 快硬高强水泥279

一、快硬水泥279

二、高强水泥286

第二节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289

第三节 油井水泥291

第四节 白色和彩色水泥297

一、白色水泥297

二、其他品种的白水泥300

三、彩色水泥301

第五节 道路水泥301

第六节 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303

第七节 低热微膨胀水泥305

第八节 膨胀水泥306

一、制造膨胀水泥的基本原理307

二、膨胀水泥的种类、制造方法及性能308

第九节 砌筑水泥313

第十节 防辐射水泥314

第十一节 耐酸水泥315

一、粘结剂315

二、填充料316

三、凝固和硬化促进剂316

第十二节 耐高温水泥317

一、磷酸和磷酸盐耐火胶结料318

二、水玻璃耐火混凝土319

第十五章 混凝土和砂浆321

第一节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321

一、水泥321

二、集料322

三、拌和用水325

第二节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325

一、和易性的测定和选择325

二、影响和易性的因素326

第三节 混凝土的强度329

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329

二、水泥标号、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330

三、水泥浆-集料界面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330

第四节 混凝土的耐久性332

第五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工艺控制333

一、选择水泥品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R)335

二、确定水灰比335

三、选取用水量(W),并计算水泥用量(C)335

四、选取砂率(Sp)336

五、计算砂石用量(S、G)336

第六节 混凝土外加剂338

一、减水剂338

二、引气剂339

第七节 特种混凝土340

一、轻集料混凝土340

二、多孔混凝土341

三、纤维混凝土342

四、聚合物混凝土343

第八节 砂浆343

附录345

参考文献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