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伟志全集 文化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伟志全集 文化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5084800.jpg)
- 邓伟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10740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邓伟志-全集;文化-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伟志全集 文化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首语1
1979年1
丰富知识与解放思想1
提倡反批评3
居里夫人的手5
1980年8
开发精神能源8
黎烈文为什么去台湾?10
分科编写大百科的系统工程12
1981年18
学会的风气18
1982年20
《美国百科全书》比较突出的几点20
文人相“?”24
“成套家具”和文化建设26
1983年29
知识分子的“时空观”29
为“以书养书”撑腰31
科学与伦理32
发展辞书的立体化系列33
1985年35
重建我们的生活观35
赤橙黄绿青蓝紫37
第二次革命中的观念革命39
略论观念变革41
从舞蹈跳开去46
文化与生活方式48
编辑学的网络问题58
重视信息的优化60
科学技术推动生活方式的“作用点”61
新观念的建设问题64
1986年69
社交四变69
变化中的生活方式70
理论上要有突破72
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73
首要的是个“百”字74
庆贺观念的“短命”75
不必害怕西方文化77
对知识分子的评价能否再高一点?79
为观念的短命而欢呼8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观念变革的原则85
1987年93
把生活质量往高处提93
商品经济与道德层次95
比较辞书质量的一个客观化方案99
职业道德的层次性107
1988年114
学会运用文化手段114
提高理论家的政治安全系数115
《河殇》触到了我的伤心处118
文学家应支持企业家120
文人的“四清病”121
概论宜少不宜多123
清贫是病——二谈文人的“四清病”124
“南风”终有一天会“北伐”126
加一条文德127
三谈文人病128
写企业家是文艺家义不容辞的义务130
上海市区居民文化、社会活动的消费结构现状132
1989年137
没有论的《序》与《跋》137
学者学说学派139
“文人第一”短论141
谁是第一阶层?143
学派初探144
一、学派群体的心理144
二、学派群体创造方法162
三、学派与管理183
四、学派与教育197
五、学派领袖的品质217
后记239
我爱不爱看电影?241
把百家争鸣提到新高度244
1990年245
争鸣“四忌”245
发挥企业的文化功能247
谈文场248
《上影信息》是立体银幕250
企业文化在成长251
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理论253
1991年255
对书要一分为二255
在“繁荣”上多花力气257
要创新,就会有牺牲258
城市社区文化八点259
1993年262
中国足球应当有全球意识262
知识分子与市场经济264
发展三角文化266
对知识分子的评价268
饮食文化一枝花270
茶文化研究应当在世界上领先272
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274
重审男人与重塑人格275
实现劳动的比价美280
1994年282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首要的是革新道德规范282
关于文企联盟284
再谈文企联盟289
人类知识的总汇291
我们呼吁293
1995年294
新发现陶行知诗歌集《自序》294
休闲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296
全面理解休闲文化297
群众需要文艺精品299
1996年300
丽娃河效应300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发展302
图书节引出的话题305
发展社区文化完善社区形象307
巨型图书馆的作用309
1997年311
面对着香港的文化回归311
启开愚民政策之蒙313
重视“十五大”为知识分子的定位315
1998年317
休闲的方式之一——收藏317
关键之关键318
我的读书格言320
读书人自白321
用档案写历史322
文化的回归324
1999年326
思想解放无止境——重温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326
南方新文化的中心——谈20年代的上海大学329
环境问题是道德问题333
2000年335
人的社会化远景335
不创新 毋宁死337
没有监督便没有文明341
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343
2001年345
理论上如何创新345
社会变迁与社会语言变化348
上海人应有创新精神349
社会呼唤“德治”350
用体育文明促进社会文明352
2002年353
连载与连续353
提高消防道德355
改善学术生态环境357
海派文化变革的五个阶段360
简论民族精神367
2003年373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讨论是创新的前提——庆贺《广东社会科学》出版100期373
茶文化与现代文化375
让世界分享静安文化377
从社会学角度看政法文化的建设与培育379
中文报刊应统一译名381
值得推荐的“文化名区”382
精神与城市精神384
再谈“淡化当官心理”388
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92
2004年394
敏感点往往是生长点394
书院正在复兴396
发展政党文化,提高执政能力39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400
政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403
让世界分享上海文化405
2005年407
抗战胜利靠民族精神407
透过新词看变化409
宗教是社会资源,教规是社会规范410
要形成读书的风气412
为真理而探索,为学术而争鸣413
科技与文化合璧的战略透视416
弘扬环境伦理419
2006年421
人文塘桥的进行曲421
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社区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启示422
考评有据 指导有方426
科学与迷信并非一定此消彼长427
经济是体,文化是魂430
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431
为法治文化建设做贡献435
上海文化要为世博会营造璀璨亮色436
拿得起,放得下437
2007年438
和谐社会与荣辱观438
共享和谐文化的交响乐446
净化我们的学风448
国际化城区的公共文化建设450
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451
治疗“城市冷漠症”的良药455
国学座谈会上的发言457
“无文不高”458
人文关怀离不开文化460
坚定不移地进一步解放思想461
古镇是一部史记大书——对保护古镇的六条建议463
尊孔不媚孔 批孔不倒孔465
为农民“种文化”叫好467
反封建需要补课469
2008年470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解放思想470
为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发先声472
希望田野上的乡村作家书屋474
“科学人才观”浅说476
《邓伟志文集》自序481
广场文化赞486
2009年487
从“文化均衡论”看应该削弱的五种“文化”487
碑文化在这里放飞490
2010年492
学习《辞海》一丝不苟的精神492
保留人生文化493
借世博平台促进不同文化大交流494
交流中体验文化之美496
将陶艺应用于现代建筑498
翰墨流芳远,书坛竞芬芳500
敬老崇文与道德建设501
文化永远不会拆除502
2011年504
文化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解放思想”504
真实是回忆录的生命507
哈佛归来510
社会风气的扶正祛邪之道512
南方谈话是创新的动员令517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形”“影”难离519
只有不受约束,才有敢于创新523
时刻想着“为了谁”525
2013年529
透明的文化与文化的透明529
后记533